<h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露天放电影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方式。每当队里放电影,只要电影幕子一拉,不用喊,不用叫,就会一传十 ,十传百,甚至连外村的人都会知道,那叫一个稀罕,一个兴奋,一个喜出望外。</h3> <h3>露天电影一般选在村里的宽敞的大场里,场边的大树就是挂起电影幕支架。那时农村缺电,一般放映队都会准备小型发电机,用来发电,发电机放在较远的地方,往往也会发出轰轰响声,但一点不会影响人们看电影的兴趣。</h3> <h3>只要电影幕一拉好,就会有人搬着板凳占位置,还有人叫帮着占位的。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是早早做好晚饭,队里也会提前放工,准备看电影。</h3> <h3>既使是严热的夏天,蚊虫飞舞,人们拿着蒲扇,一边给自已驱蚊,更多的给孩子们扇。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天,人们凉的打哆嗦,还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有时会解开棉袄扣把孩子紧贴胸前,不让孩子夜间受凉。</h3> <h3>农村露天电影刚兴起时,听到有放映的消息,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奔赴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来观看。</h3> <h3>每当电影换片时急切等待的心情不言而喻,心想连续放映多好。每次放电影前,都会放映一个小片,好像唱大鼓书的艺人先来个小帽一样,等等未到的人们。<br>当电影正式放映时,只有片头一出,那闪闪的红五星和壮严的天安门在雄壮的音乐声中让人热血沸腾,大家期待的电影开始了。</h3> <h3>观看露天电影的孩子们,小孩子往往抢在开映前就来到场地,淘气孩子都敢在荧幕下嬉戏玩耍。</h3> <h3>观看露天电影的孩子们,小孩子往往抢在最前面的位置,年龄虽小,却看的非常认真。</h3> <h3>放电影的人是忙碌的,那时放的是胶片电影,每当放映完,还要手摇倒片,然后才能继续放映。他们还要用平车拉着到各个庄上去,遇到阴天下雨,路滑地粘时照去不误。那时的电影放映员也是很辛苦的,更是受到大家欢迎的。</h3> <h3>露天电影刚出现在农村时,听到有放映的消息,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奔赴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来观看。</h3> <h3>其中也不乏青年男女,很多时候,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不同村男女互相看个面或者谈对象的好地点。</h3> <h3>五六十年代,人们最好的业余娱乐莫过于看一场露天电影!</h3> <h3>那时候的露天电影,两根电线杆拉起银幕就开映了,场子坐满了,大家好高兴,因为这是农村农民们闲下来最好的娱乐方式了。</h3> <h3>观看电影现场场景,大家围坐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h3> <h3>观看者大多都是本村的男女老少,也有不少赶来的周边的亲戚和邻村人。</h3> <h3>电影片尾只要出现"再见″,就意味着放映完了,这时放映员会提示,明天到某村放映。看电影的人们恋恋不舍地离去,喊儿吆女声此起彼伏,大宝,二小,三娃在哪儿呐,生怕孩子贪玩不回家。</h3> <h3>应该说,露天电影曾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在广大农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一直是丰富农村生活的娱乐事项。</h3> <h3>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农村人的娱乐生活亦丰富多彩,露天电影几乎已经消失,但露天电影曾带给农村人民的欢乐以及美好时光,却是那个年代,农村人们永远难忘的深刻记忆。偶然,将它从脑海中翻出,讲给自己的孩子、孙子,顺带着再回味回味曾经的岁月!</h3> <h3>前些年,文化部门组织送电影下乡,露天的电影带着怀旧情景又出现在农村,不过现在观看的人数大不如从前了,人山人海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不过,又坐在电影幕前看电影时,就总会想起以前的看电影场面,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美好。</h3> <h3>(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