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两涧、两窠、一“鬼洞”

小雨

<p>岩茶属于青茶(乌龙茶)。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中最为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武夷岩茶之王大红袍。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p><p>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在茶区范围内,分布着几处极佳的岩茶产出处。</p><p>做为武夷岩茶爱好者,一定听过坑、涧、窠、岩的各种山场名称。但什么是三坑两涧两窠一洞呢?</p><p>"三坑两涧两窠一洞"就是武夷岩茶最为有名的山场,即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悟源涧、流香涧、九龙窠、竹窠、鬼洞。这里是武夷山景区中心,亦视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古时称“正岩茶”便产于此处,而周边的岩茶古时称“半岩茶”。</p><p>牛栏坑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北东方向有一条小径,狭窄的山谷中一条溪涧常年不断地流淌着,这条溪谷就是牛栏坑。牛栏坑名虽土,在武夷岩茶界却是无人不知,所出产的肉桂被笑称为“牛肉”。</p> <p>牛栏坑涧谷土质肥沃、日照较短,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所以品质极优,饮后会让人不可思议,这就是现在被民间叼茶人追捧的"牛肉"--牛栏坑的肉桂,像慧苑坑的水仙一样,别的山场茶的同类茶,很难逾越。</p> <p>倒水坑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水流自西向东流,而倒水坑的水流自东向西,故而得名。</p> <p>慧苑坑位于玉柱峰北麓,是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是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之一。它的优良土质,良好的生态保护和天然的区域小气候,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着独特的品质,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p><p>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由于个别秀才读字半边,将慧苑寺,误读为“慧宛寺”,便被一直沿用。慧苑坑的水仙也是备为茶人们推崇。</p> <p>悟源涧马头岩南麓,有一座窄小幽谧的峡谷静静坐落。峡谷内,一条清澈、笔直的涧水汩汩流过。涧水淙淙,幽兰芬香。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涧的源头。</p> <p>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最后汇入了九曲溪。涧旁的石径,静谧安祥,一条条横石铺就的石阶蜿蜒向前方,禁不住令人悟“道”思“源”。峡谷的左侧山壁上,“悟源涧”三个石刻字古朴而醒目,这正是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p><p>流香涧和悟源涧是这五处名字中最富诗情画意的。炎炎夏日,途径流香涧和悟源涧,会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石路曲折迂回,清泉吟唱,独有一番清新雅致。“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命名为留香涧。</p> <p>九龙窠九龙窠(kē)为茶叶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九形如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p> <p>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武夷茶的拟人化美谥)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p><p>陆氏诗句云:“桑苎家传归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水,含露溪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峡谷的两边崖壁还刻有其他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到武夷山就不能不探访那绝顶的“大红袍”。大红袍的产地在九龙窠,这里是一条深长的谷地。踏上峡谷之中一条较为平坦的石径小路,小溪沿着峡谷淙淙流淌,两侧为九座嶙峋突兀的峰岩组成,犹如九条巨龙腾空欲飞,故被称为“九龙窠”。</p><p>竹窠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清朱彝尊 《御茶园歌》:“云窝竹窠擅绝品,其居大抵皆巖嶅。” 清查慎行 《武夷采茶词》之三:“黄冠问我重来意,拄杖寻僧到竹窠。竹窠是一个天然的山间谷地。比起三坑两涧那些狭长的山涧,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被笑称为三坑两涧的“盲肠”。低洼的地势,凝聚了许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土壤肥沃磷钾高而氮低,水分充足,又避风排水,青苔滋生。这样岩泉不绝的绝佳生长环境,赋予竹窠肉桂卓绝的品质。</p><p>竹窠的茶给人留下香气高锐、味重、滋味变化丰富的口感印象。细细闻茶的香气,岩茶独有的茶香与炭火味交织,有熟粽子的味道,香气细密,令人惬意。温杯烫盏,沸水倾注,刮沫出汤,瞬时茶香四溢,呼吸间都是浓浓的茶香。</p><p>竹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ú kē ,是指竹丛深处。</p><p>清.朱彝尊 《御茶园歌》:“云窝竹窠擅絶品,其居大抵皆巖嶅。” 清 查慎行 《武夷采茶词》之三:“黄冠问我重来意,拄杖寻僧到竹窠。”</p> <p>鬼洞一个最“诡秘”却出好茶的地方!在武夷山核心风景区内幽藏着一条狭窄的峡谷名曰“鬼洞”。绝大多数人听到“鬼洞”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诸多妖魔鬼怪隐居、尸骨遍地、荒凉、阴森的境地,时不时可能还会发生许多的灵异事件,令人毛骨悚然、谈虎色变。</p> <p>  但现实生活中的“鬼洞”却是另外一番景致,这里不仅景美色佳、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也是现下仅有的保存最原始和完整的茶树品种基因库之一,更是武夷山茶树品种数量与种类最齐全的名岩名丛保护区之一。</p><p>“鬼洞”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总面积不大,其中内鬼洞面积只有3828平方米。</p> <p>  “鬼洞”位于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是一条西北向从低到高的幽邃峡谷。正由于地势与地形的独特性,造就了此地只有进风口却没有出风口,使得风贯谷内形成回流“呼呼”作响,犹若鬼魅出没,一片鬼哭狼嚎。另外,这里长年光照较少,整个山谷都显得格外潮湿阴翳,鲜有人至。无论是白天或是夜晚,气温比外界更低,给人以阴冷之感。概是如此,后来才谓之“鬼洞”。</p> <p>考究,“鬼洞”是武夷山原生名丛最为丰富的地方,以有性繁殖的菜茶种群为主。也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铁罗汉”与“白鸡冠”的源生地。“铁罗汉”母树被发现于内鬼洞,“白鸡冠”母树被发现在外鬼洞。“鬼洞”并非一个诡秘玄乎、不敢轻易靠近的“是非之地”,而是一个景色绝佳、引人入胜的茗生之处。山中的千般景致,只道是非亲历不可想象。只有在亲身探寻一番之后,心中才会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种敬畏之感。</p><p>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鬼洞”独一无二的非凡地貌,先人的茶树栽培智慧更是成就了“鬼洞”扬“茗”立万的盛誉。自然,我们更应该将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以保护和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p> <p>【坑】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水平或高低走向,只有两个或一个出口;</p><p>代表山场: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蜂窠坑(鬼洞)、大坑口等。</p><p>【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p><p>代表山场:悟源涧、流香涧、章堂涧等。</p><p>【窠】与坑类似;</p><p>代表山场:九龙窠、竹窠、云窠(三仰峰)、燕子窠、枫树窠等。</p><p>【岩】凸起的岩石构成的小型山体;山体边的谷地。山体的顶端。</p><p>代表山场:马头岩、碧石岩、佛国岩等。</p><p>▶坑、涧、窠、其实都是两边有山(岩),中间低的地形。</p><p>区别是涧必须有溪流,这个溪流需常年有水流动。坑、涧、窠都属于山谷,都有其特殊的小气候。</p><p>▶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名字,都叫坑不行吗?</p><p>这些叫法都是历代先辈传承下来,而且朗朗上口。如果你把流香涧叫做流香坑,九龙窠叫做九龙坑的话。从地形地貌上说得通,但是听着总会怪怪的。</p><p>▶为什么武夷岩茶以,坑、涧、窠、岩、的茶为上品?</p><p>在武夷山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岩韵的强弱。关键就是茶叶的生长环境,即茶客常说的“山场”。坑、涧、窠、岩、的茶都带有特殊的山场气息(岩韵),而这种气息(岩韵)正是与它们不可复制的山场小环境所决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