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颉珍名师工作室”成员网络学习篇

马菱

<p> 2020年4月2日晚间,兰州市城关区“颉珍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网上学习了大型公益网络教研直播课《育人的美术课不好上》,这次课程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主讲。</p> <p>  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这次疫情让我们的开学延期了,但是却阻止不了老师们学习的步伐!当颉老师在微信群中通知了学习的时间和任务后,大家都积极的响应了号召,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业务学习增砖添瓦!</p> <p>  李力加老师,语言亲切的为大家分享了好多干货,让我们身处一线的美术老师受益匪浅! 本次课程,李老师通过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p><p>一、“走向文化的美术课程”</p><p>核心主题:</p><p>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不是“美术的”教育,而是构成学生个体“独立思维方法”的人的教育。</p><p>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p><p>二、回顾课程标准(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p><p> 1)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坚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p><p> 2)核心素养目标的美术课本质。</p><p>三、美育与美术课的区别</p><p> 1)“塑造美好心灵”的美术教育。</p><p> 2)“简笔画”教学中的问题。</p><p>四、美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p><p> 1.育人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审美价值的构建。</p><p> 2.儿童为本———教师的准则</p><p> 如何关注儿童画的表现与发展过程,是每位美术教师必须持久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p><p>五、育人案例,课程的研究与呈现</p> <p>看,老师们学习的多认真啊!</p> <p>  大家对本次课程的学习,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p><p> 畅家巷小学,韩佳岐老师的心得体会中写到:本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物时,应该是有独特想法的。只不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大多数时候抑制了大家有不同想法。因此,我们才逐渐无法看见这些孩子所看见的,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也许能通过孩子的眼睛和绘画,找回一些曾经拥有却遗失在前进路上的东西。</p><p> 华侨实验小学碧桂园分校,于卉老师写到: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p><p> 雁东路小学,车瑞芳老师的心得体会中写到:作为一名小学一线美术教师,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要关注的是:淡化美术学科知识的灌输,强化学生第一直观感受并进行创作,给予学生全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科知识点和技能需要美术教师,要结合读书学习后的认识和理解,再进行转化式的传递,成为儿童身心成长需要的教学内容。</p> <p>年轻老师尤其认真!</p> <p>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这样特殊的疫情期间,“颉珍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家不宅心。虽然疫情很残酷,但是却阻挡不了大家在家学习的劲头和热情!全体工作室成员,以实际行动和学科知识武装自己,科学防疫,全力以赴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城关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p>

美术

学习

老师

课程

学生

美术课

工作室

育人

心得体会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