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山游记

.

<p>原平实验中学1803班张宇昕</p><p>指导老师:王艳霞</p><p><br></p><p>  每当清明节去天涯山游玩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越过繁荣的城市,越过条条大路,在车上的左窗向外望,屹立在天空的那座山映入眼帘,那便是天涯山。</p><p>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天涯山。放眼望去,山峦叠嶂,山势险峻,堪比海南天涯海角的巨石,怀疑此山因此而得名“天涯”呢。</p><p> 亿万年自然造化,千百年历史浸染,天涯山以其奇秀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享誉华夏。天涯山是原平人民的圣山,石鼓祠是原平人民的灵祠,精忠纯孝,崇文尚武,一脉绵延, 世代秉承,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和价值追求。</p><p> 走过天涯山的大门,周围边是卖吃的,卖玩的东西,越过这里,便来到了馒头山</p> <p>馒头山虽不如天涯山高和威武,却长得十分可爱,矮矮胖胖,走过去就会看到小楼梯,那是方便人们上山所构造,顺着上去便会看到许多人们在亭子里休息,还有为了记录下这一刻拍照的人们。馒头山为好多个大石块所组成的山,瞧!上面的山中间好似一个石门还有人在上面休息,极为有趣。</p> <p>  从馒头山的另一侧下来,便一眼望到矗立在湖中的观音塑像,它的面容慈祥地注视着地下行走的人们,仿佛在祈祷人们平安,给予他们精神寄托。它的全身通白,不由得让人想到神话中它那神圣的象征。怪不得湖中清澈透明,毫不浑浊,风轻轻的吹着水面,波光粼粼,在天空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p><p> 孩童们则嬉戏着穿梭其间,那天真灿烂的笑脸和无忧的笑声,让人的心境不由得舒畅了很多。</p> <p>  从上面下来,穿过一条条小路,便看到了整个天涯山风景区的“灵魂”所在——介子背母。多少人为一睹这一景观,千里迢迢赶来都要看上这一眼;多少人为之折服;多少人叹息;多少人为之称颂!</p><p> 春秋时期,晋太子被迫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太子,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泪。</p><p> 即后十九年,文公重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劝他去讨赏,可是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p><p>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p><p> 这一故事深深的影响着后代,为彰显介公“精忠尽孝”便塑造了这一塑像。逐渐成为一番胜景。</p><p> </p> <p>  日落西山,红光照向天涯山,显得颇为壮观雄伟,人影也渐渐褪去,我们也要离开了,望向这里,心中竟有一些不舍,舍不得那美轮美奂的景观,更为自己的城市感到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