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模糊的室内影像!

雷峰夕照

<p>以前很多人家里的墙上都有几个玻璃老相框,里面布满了照片!家里来了客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都会欣赏讨论一番。</p> <p>小时候感觉父亲像一棵参天大树,为全家人遮风挡雨,他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偶尔的教训,还有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又受益终身的爱。</p><p>长大后父亲瘦弱的身影又如同一盏之路的明灯,指引着我们人生的路!</p> <p>民国时期幸福的一家人!</p> <p>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庭,基本上都能见到的老物件,老柜头,陶器罐,带镜子的立柜都算是比较洋气点的家具了。</p> <p>无论是祖母还是外祖母,都是最疼爱你的人,熊孩子在家里捣乱有时候是免不了挨打的,有了委屈后都会去找老人家“告状”,这时都有了撑腰的后台了,嗯,等见着你爸(你妈)了我打他,其实还没等到那时气已经消了。</p><p><br></p> <p>这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馨的画面了,回到家,喊一声妈,屋里传出来——哎的声音,这是最平常不过的画面了,可是真有一天,你再喊妈的时候,才想起没有了人回答了…………纵有千言万语想对她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p><p>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她已经老了,父母为我们操劳一辈子了,其实能陪他们的时间屈指可数,没事了常回家看看!</p> <p>不养儿不知父母恩!</p><p>下面的照片是一个真是的记录,故事发生1956年的上海浦东,当时浦东的名字听起来可没有现在这么洋气,这么发达,从照片的情景可看出一二。那时有一个下放的名词,可能和知青下乡还不一样,这是拉家带口的下放,反正也不知什么原因吧,从城市来到乡下,住的是老乡的旧房子或者现搭的茅屋和地铺,每天参加繁重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还要照顾小孩,教育子女。虽然我们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大,但和他们比起来也大不到哪去?</p> <p>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p><p>你养我小,我陪你老!</p> <p>说起张乐平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说起三毛可能知道的人更多一些,其实三毛系列的漫画作品都是这个老爷子画的,一生从事漫画创作,是著名的漫画家。</p><p>旁边那个女同志应该就是作者——三毛,这张照片也是一张老照片,但不知是不是翻拍的,我一般很少收藏名人照片,一是收藏价格高,二也可能不是原版的。</p> <p>早期的衣柜,里面放的还是长袍大褂!</p> <p>这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富裕家庭了,家里有电灯,还有汽油灯,也说明了电也是间断供应的。</p> <p>看样子是供奉神像佛龛的房间,你知道他们桌子是摆放的钟和瓶是什么寓意吗,还是我们老照片的群主告诉我的,先卖个关子吧。</p> <p>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像章——绝对是这个年代的标配,几乎家家都有。</p> <p>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的更换,大部分都损毁丢失了,有一小部分进了古玩市场,如今家里能找到一两件的人家已经很少了。</p> <p>上面的照片没我及我的家人,只是个人的收藏爱好,没有商业用途,如有涉及肖像隐私,请告知,速撤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