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教学目标 <br>1、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br>2、 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 <br>3、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br> <br>教学重点:<br>1、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 2、识记人物的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br>教学难点:1、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2、学习作品的写作艺术。<br>教学过程:<br><br> 第一课时<br>一、圈点与批注<br>1、什么是圈点? <br>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br>下面常用的圈点勾画符号简表,可以供你参考:<br>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br>标序符号 ①、②、③…<br>1、2、3…<br>一、二、三… 句子序号自然段序号结构段序号<br>注释符号 【 】 需要注音或注释的字、词 <br>段落符号 ‖ 段与段之间标画 <br>层次符号 ︳ 段内分层次时用 <br>要点符号 ====== 中心句、关键句、论点句<br>要点符号 …… 重要、精彩的词语 <br>要点符号 。。。。 有欣赏价值的佳句 <br>要点符号 ? 表示不解或有异义的地方<br>要点符号 ﹋﹋(比喻) 标明该句修辞方法 <br>要点符号 ﹋﹋(下定义) 标明该处说明方法 <br>要点符号 ﹋﹋(事实论据) 标明该处论据类型 <br><br><br>2、什么是批注<br>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br>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br>批注分类<br>•“眉批”:批在在书头上。 <br>•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br>•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br>•“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br><br> 二、作者简介<br>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r>作者介绍<br>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欢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民间艺术,这种生活阅历促成了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和“京味”小说的形成。(即:用北京方言书写北京的风土人情)他的代表作有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分别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老舍还是一位出色的话剧家。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也被拍成电视和电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品。老舍堪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br>三、作品分析<br>《骆驼祥子》(1936)是老舍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 <br>《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br>《骆驼祥子》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从语言、环境到风俗人情,更显示了作者日渐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br>丰富的思想意蕴<br>《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阐释方法去解读。从社会学视角读,小说控诉的是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从文化学视角读,小说揭露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从哲学视角读,小说又在深深地慨叹人类逃不开命运的拨弄。<br>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br>《骆驼祥子》是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br><br>社会背景--社会批判<br>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br>自身缺陷--“批判国民性弱点”<br>祥子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作品表现了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老舍在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他认为这是“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是落后的经济文化的产物。这样,《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纳入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总主题中。<br>对于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体察<br>祥子的顽强生命,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不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也生着一颗善感脆弱的心。他显然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就停止奋斗的。当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总是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增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祥子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br>小马儿祖父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里包含着对过往悲惨生活的沉痛诉说,也包含着对群体共同抗争的深切呼唤。但祥子显然忽略了后面一层意思,祥子这一生命意志方面的缺陷,使得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城市贫民、下层劳动者的范围,而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br>对下层劳动人民群体中精神麻木现象的批判,对个人向群体靠拢过程中逐步堕落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在认同群体团结力量的同时,对群众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这是启蒙思想家的警醒,与鲁迅在《阿Q正传》、《药》等经典作品中对庸众劣根性的批判一脉相传,是老舍对“五四’,优秀作家所开创的新文学启蒙传统的继承。它对普遍夸大群体道德力量的革命文学进行了极为难能可贵的补充,使得现代文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对群体正负作用的思考更趋于辩证。<br><br> <br>艺术特色:<br>(一)“京味”特色:<br>1、取材: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br>2、语言艺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br>(二)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br>围绕祥子希望--奋斗--绝望直到堕落(三起三落)这条生活道路的主线,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单线严谨,不枝不蔓,既充分展示了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又深刻揭示祥子与其所处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br>1、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br>2. 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br>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br>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br>4. 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br>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br>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br>7.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br>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br>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br>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br>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br>(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br>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br>三起三落<br>(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br>(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br>(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br>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br> 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br>(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br>(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br>(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br><br><br><br> 四、骆驼祥子故事概述<br>1、 祥子的第一辆车<br>祥子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他认为不能再等了,应该及早买车。恰巧车铺有辆别人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车,经过讨价还价,祥子最终以九十六元买下了这辆车。祥子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非常激动,把买车的这天定为自己和车的生日,他要开始全新的生活。<br>2、 匪兵抢车<br>军阀混战,百姓也不得安宁。一天,有人要去清华,祥子心里清楚去那里风险很大,但因为客人出的价钱高,他和一个年轻光头的矮子抱着侥幸的心理揽下了这桩生意。结果还没到目的地,他们被十几个兵捉了去,祥子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匪兵抢去了。<br>3、 祥子绰号的来历<br>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br>4、 怒辞杨宅<br>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先生有两位太太,还有一大群孩子。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同时还要干杂活。更可恨的是,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食宿很差。祥子有一天在送走一位女客人后,因为女主人的无理,忍无可忍,一怒之下,辞去了这份工作。<br>5、 祥子的失落<br>一天,天气寒冷,曹先生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祥子以及一些拉包月的车夫在一家茶馆喝茶聊天。这时,进来一位老车夫,说“沏一壶”,茶还没沏来,人已倒下了。大家把他救活,了解到他的家境。老车夫和他的孙儿小马儿拥有自己的车,命运却这样悲惨,祥子异常悲观,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br>6、 孙侦探的敲诈<br>祥子和雇主曹先生被孙侦探跟踪。曹先生叫祥子拉到左宅,并派祥子回家报信。在曹先生家门口,孙侦探拉住祥子,说曹先生是乱党,同时对祥子威胁恐吓。祥子六神无主,稀里糊涂把自己积攒准备买车的血汗钱交给了孙侦探,他的希望破灭了。<br>7、 在烈日和暴雨下<br>六月十五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午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这冰火两重天里,祥子没有闲着,还在拉着车,他终于病倒了。<br>五、作业<br>运用圈点与批注阅读《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