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清明至,为贯彻学习革命先烈、抗疫英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舒兰市第七学区在清明节前后开展了“走进清明、传承文化;致敬英雄,缅怀先烈”系列“微德育”活动。<font color="#ed2308"></font></h3><div><br></div><div><font color="#333333">4月3日(寒食节)早7点舒兰十六中一年九班同学组织召开了《</font>传承文化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致敬英雄》主题网络晨会,第七学区各校师生利用钉钉软件共同参与了活动。</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br></span></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一篇章 走进清明 传承文化</font></div><br>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br><br>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br><br>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朗诵《传承文化经典》</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span><br></p><div>古代帝王将相有“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br data-filtered="filtered">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弟子规》诵读</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关传说</div><div>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div><div>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div><div>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div>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div>介子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二篇章 缅怀先烈 懂得感恩</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诗琪同学的演讲《缅怀先烈,从我做起》</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三篇章 致敬英雄 全国哀悼</fon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务人员身先士卒,用他们的身躯,撑起了华夏的安宁。<br><br> 但,战争总会有流血,有牺牲,有一群可敬的英雄,倒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英雄的足迹,踏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足音,去聆听,去感受……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内,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br>他是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春暖花开前,他成了被病毒伤害而倒下的人,但从来没有被病毒“打败”过。<br>疫情凶险,为了救更多的病人,他带着抱病的身体挺身而出,彻夜不休。即使成了病人,躺在病床上也只是换了个地方救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救治事项。 动不了了,他也用笑容和乐观告诉病友, “不可怕”“扛住”,成了同事们教育、开导病人的范本。<br>那些他救过的、鼓励过的、帮助过的人,一个个康复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走出了医院大门,他却再也没 能回来。<br>悲鸣声在他身后响起。“这么好的医生,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兄弟,说好了还要跟病毒大干一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者仁心,向疫情“***”李文亮致敬 </div><br>“奇迹最终没有出现”“泪流满面,无以言表”“愿天堂不再有病毒”“文亮已逝,战斗未止!”……这是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因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经抢救无效病逝后,网友们在微信群、朋友圈里用蜡烛刷屏、沉痛悼念逝者时的一些留言,话语之中,不难让我们感受到,广大民众对于这名疫情“***”突然离世所表达的一种悲伤、痛惜与扼腕之情。<br>随着舆论的持续关注,相信人们对于李文亮医生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相关事迹都比较清楚了,早在2019年12月,他就凭借着医学专业素养和职业良知,率先向外界发出了病毒防护预警,后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被辖区派出所训诫,而被舆论誉之为疫情“***”。尽管遭到了不当处置,但身为医生的李文亮,一直都把“救死扶伤”的使命作为天职,就像那些逆行而上、负重前行的白衣天使一样,始终冲在抗疫战争的最前面,最终不幸在接诊中被感染新型肺炎,青春的年华从此戛然而止。<br>李文亮去世的噩耗传来后,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反响,除了网民纷纷表达的无比怀念、无比悲恸的心情外,当地政府、新闻媒体乃至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也都对李文亮的去世表示了哀悼,既对他作为医者勇于吹出预警疫情哨音的责任、担当给予了赞赏,也对他大仁大爱,始终坚守在最危险岗位的乐观、坚强给予了肯定,所有这些致敬之词,都是对这位疫情“***”最好的告慰。<br><h3>在笔者看来,李文亮医生的事迹之所以引人瞩目,在人民群众深切缅怀的同时,受到抗“疫”英雄般的致敬,主要在于他让<b>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两个道理:</b></h3>一方面,是应对疫情中展示出来的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作为众多参与抗疫的白衣天使之一,李文亮医生在残酷疫情面前与病毒搏斗的事迹,只是当前广大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的一个缩影,正如“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句话所言那样,在抗疫一线,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勇敢站在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真切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含义,所以,在严峻的抗疫战争中,需要给予这些“白衣战士”最大的理解与尊重,认识到他们的伟大与可敬。<br>另一方面,则是要深刻反思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的不足。尽管李文亮医生倒在了抗疫一线上,但他的殉职,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声称“面对他的去世,我们更应该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去赞颂他生前的付出”那样,如果他的“哨声”能被及时倾听,如果肺炎病毒能更早地得到重视,或许疫情早就控制住了。因此,在后续的抗“疫”行动中,必须要汲取教训,切实补齐短板,以一刻也不能懈怠的精气神,来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斗。<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挽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何小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是莺飞草长时,忽闻春野折英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壮怀入笔才开卷,大疫临头义不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救生民于水火,甘将殁日慰婚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泉台此去应无憾,死国千秋一上医。</div> 注: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1990年12月生,湖北云梦人)毅然推迟原定今年正月初八举行的婚期,主动请缨,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直至不幸感染新型冠状肺炎因公殉职。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还留着没来得及分发的婚礼请柬。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全民哀悼活动之深意</span></div><font color="#333333"><br>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场灾难,让亿万群众看到了中国的担当、民族的力量。<br>“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是习近平心中最深的牵挂,他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这场战疫。<br>该出手时必须出手,英雄的城市武汉按下暂停键,全国人民静止在家,4万多名医护人员、9000万党员、广大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却按下了加速键,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br>从最高日增万余确诊到如今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我们要向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表达深切哀悼,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这些烈士的名字将永远闪亮。<br>今天,还有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在和死神顽强战斗,我们希望死亡病例的数字永不更新。明天,国旗将为逝去的同胞俯身,汽笛警报将为你们而鸣。<br>我们用最高的规格,举国祭奠,为当下,更为未来。<br>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疫情并未远去,举国祭奠是为了更好前行,也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一场动员。<br>成长的路上从不缺少磨难,让我们带上逝去同胞的希望,继续砥砺奋进,走向前方。</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舒兰市第十六中学校参加全国哀悼日活动照片</h3> <p>舒兰市第九中学校清明节活动照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舒兰市第十三中学校清明节活动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舒兰市第十九中学校参加全国哀悼日活动照片</h3><div><br></div><div>风雨同舟,齐心抗疫,舒兰市第七学区全体师生以笔为剑、以爱相援,为牺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深情致哀;向继续奋战者们点赞致敬!<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第四篇章 同心抗疫 爱我中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疫而诵、为疫而绘、为疫而动”活动展示</h3> <p>“缅怀 致敬 传承”网络主题班会照片</p> 今天我们在这里致敬英雄,缅怀先烈是为了懂得感恩,今天我们在这里走进清明,传承文化是为了求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div><br></div><div>在接下来的直播课学习中,我们要更加认真听课,积极互动,记好笔记,按时提交作业,为迎接开学那光辉灿烂的日子而努力!</div> <p><br></p><p>审核:王 晶</p><p>编辑:刘振伟 尹铁峰 吕志梅</p><p>供图:高彦丰 赵志文 赵 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