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古巴,神秘的国度,行走在诗与革命的边缘!</p> <p>民以食为天,入住酒店之后,在国会大厦广场附近,我们找到一家外表极不起眼,内里极尽奢华且服务超级一流的西班牙风格的餐厅。</p> <p> 美味丰盛的龙虾猪排大餐只花了人民币约200元。餐毕,送女士一朵玫瑰花🌹</p> <p>老爷车是哈瓦那一大街景,司机师傅彬彬有礼,行驶中播放着欢快的西班牙语歌曲,令游客耳目一新,享受着唯有哈瓦那才会给予的那份独特欢乐与激情。</p> <p>这些老爷车已经有几十年的车龄了,是古巴革命之前富人们的交通工具。很多老爷车都是爷爷传给孙子,车主在酒店外边等生意,一小时30红比索。这些老龄化的汽车虽然跑不了长途了,却绚烂了哈瓦那的街头。</p> <p>见到”邋遢Joe”,这次我们进去点了一杯海明威的最爱“邰吉利”鸡尾酒,也有人称它"冻唇蜜”。但这个酒吧不是嫡系,正宗的酒吧名称是“小佛罗里达”,我们也没有刻意寻找,遇见了就去感受[微笑],因缘而适吧。</p> <p>哈瓦那老城历尽沧桑,整个城区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在这里沉淀成风情,广场和窄仄的石街,残旧、斑驳、厚重,漫步期间,仿佛古老的留声机里传出的弥漫着怀旧气息的韵律,使人销魂,让人迷失。</p> <p>哈瓦那的神秘和独特气质,吸引了著名时尚品牌香奈儿2016年把普拉多大道选作春夏时装发布会现场,古老的大街上迎来许多国际名模在这里大展风采。</p> <p>租车行驶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海明威钓鱼的地方,这里有个海明威经常光顾的小餐馆,餐馆窗外是蔚蓝色的海湾,海湾边上有一座沧桑斑驳的古堡。</p> <p> 古堡旁边的栈道是出海的小码头,码头边有座立着海明威半胸塑像的圆柱纪念亭。海明威在这个海湾小镇上认识了渔民乔治.弗恩特斯(GeorgorioFuentes),与之成为好朋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的主人翁桑迪亚哥就是以这位老人为原型,老人以104岁的高龄去世。</p> <p>维西亚小庄园(La Villa Vigía)是海明威的哈瓦那住所。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博物馆,海明威的不朽名著《老人与海》就在此写成。</p> <p> 古巴政府为了保护海威明故居,整座楼房四周都用绳子围栏着,游人只能隔着窗户往内看,这几张照片是我悄悄把手机递给里面的工作人员帮我拍的,她具然连马桶和鞋柜都拍了😝😝</p><p> 维西亚小庄园仍然是海明威的家。它空着,却充满生机。</p> <p> 海明威在古巴居住了22年,度过了他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他曾充满深情地说:“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一样,一个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他出生的地方,就是他命运归宿的地方”。</p> <p>海明威把他获得的“ 诺贝尔文学奖”奖章,赠送给了一个古巴教堂,这也是他热爱古巴的明证吧。</p> <p>对古巴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在美国奥兰多机场飞往哈瓦那的航班上,很多移民美国的古巴人大包小包托运物品回国,还有托运电视机的。古巴被美国经济封锁几十年,物质比较匮乏,依然实行计划经济,每人每月凭粮本购物,古巴人的工资很低,平均每人每月几十美元左右。</p> <p>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贫穷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和公共医疗体系。在古巴,教育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古巴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古巴小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是15:1,中学是20:1,中小学不仅免缴一切学杂费,校服也是国家免费发送的,大学研究生全部免费。</p><p> 古巴的全民医疗也是免费的,全国不分城乡,全民终身公费医疗。治疗和医药全部免费;如果住院,不仅治疗费,连伙食费也全免。</p> <p>在祈福古巴人民早日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更加珍惜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生活。</p> <p>提起古巴,人们不由地会谈到雪茄,全世界了解雪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古巴肥沃的红土,才能孕育出世界上最好的烟草。</p><p>而来自古巴的手制雪茄,更是独步全球的雪茄极品。古巴雪茄极致的风味是由特殊的工艺制作出来的。</p> <p>据说,雪茄醇和、圆润的烟气,能将人带入理性的思考,抽雪茄者有着共同的特性:热情、风趣、善谈。</p><p>烟气的沉醉感,让我体验到吸雪茄的舒畅和云辉。哈哈😄人要想堕落,谁也挡不住。</p> <p>喜爱古巴雪茄的国际名人数不胜数。英国浪漫诗人雪莱、中国清代大臣李鸿章、印度文豪泰戈尔、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无一不是古巴雪茄的酷爱者。曾经的加州州长、银幕硬汉施瓦辛格更是对雪茄爱不释手。</p><p> 雪茄闻名世界,其最伟大的“推销员”应该是卡斯特罗。卡斯特罗抽雪茄的形象,几乎成为古巴雪茄的标志,很难说到底是卡斯特罗成就了古巴雪茄的扬名远播,还是古巴雪茄燃烧时萦绕的烟雾增添了卡斯特罗的传奇色彩。总之,作为财富、身份、地位象征的古巴雪茄,为世界各地的男人们所钟爱。</p> <p>乘各种交通工具,我们参观了咖啡种植园。</p> <p>大凡交通方式愈原始,关山行旅的风尘之感就愈强烈,而旅人的成就感也愈高,我同时还体验到了旧社会的妇女骑毛驴回娘家的感觉。</p> <p>参观印第安人的洞穴</p> <p>回到哈瓦纳,我们参观了哈瓦纳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营雪茄工厂,里面一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景象,还有大嗽叭在喊话,工厂里不让拍照,我私下给讲解员老大爷说我从遥远的中国来想拍照,结果老大爷说,你跟在队伍最后拍几张,不要让其他参观者看到。哈哈😄中古人民友谊源远流长!</p> <p>工人们上班站在大卡车的后厢上,象我们小时候乘卡车去春游或者解放军拉练😊,上班有带孩子的,个别男女工人还在打情骂俏抛媚眼,还有偷偷抽烟聊天打盹的,更有人把雪茄藏着带出来卖,我买了一些给峰哥,没包装盒特便宜,哈哈😄挖社会主义墙角🤭🤭</p><p>右下角是年度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p> <p>一直想去海明威常去的“小佛罗里达”酒吧,没想到离我们住的酒店非常近,大文豪最爱喝的mojita 鸡尾酒就产自这里,酒吧太吵,要了一杯快速喝完,腿就软了,感觉鞋子也变重了😏🤭🤭。</p><p><br></p> <p> 小时候吃的古巴糖记忆犹新,对古巴总有种特殊的感觉,不仅因为古巴和我们同属一个阵营,这里还有海明威、卡斯特罗,切 .格瓦拉,这些很传奇的人物。</p><p> 米国中情局多次暗杀卡斯特罗未果,派两个记者去执行任务,结果开记者招待会前,其中一个突然得了阑尾炎😊。</p><p> 设美人计,女间谍不但归顺,还给老卡生了个娃😏哈哈哈哈😂美人终归爱英雄😊</p><p> 每次给学生上课讲到时差的时候,都会提到“猪湾事件”。</p> <p>一如既往,每到一个国家,再困难我都会带儿子找到当地的中国城。哈瓦那华人街非常小,除了我们,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但的确有中国元素,至少印证了中国人曾经来过🤭</p> <p>图中为哈瓦那的超市、商场、菜市场和公交车站以及免费吃午饭的小学生。</p><p> 古巴物资短缺工资低,外国人在这里用的红比索CUC(相当于中国80年代的外汇券)和古巴人用的土比索CUP是1:25,每次给小费,他们都会再三感谢😫,那时,我内心总会升腾起酸楚的情绪。</p><p><br></p> <p>在前文提到的咖啡庄园,有个讲解员给我们介绍咖啡的种植和制作过程,之后他希望我们买些咖啡,因携带不方便,我给了他三美元小费,他再三感谢😢,我们走的时候,他放下工作,一直把我送出门好远,扶着我上马,我当时挺感动,也挺难过。</p><p>还有一个餐厅服务员把我给他的小费交给领导了😭😭</p><p>城区里蹬三轮车的师傅,去和回不走同一条路,想要我们多看看哈瓦那城区,听说我们从中国来,特意拉我们到唐人街让我们拍照。</p><p>开放才能强国,国强才能富民,祝愿淳朴善良的古巴人民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p><p><br></p> <p>古巴风情</p> <p>徜徉在古巴新城,五颜六色的房子在中美洲明媚的阳光下矗立。</p> <p>加勒比海的明珠一一古巴新城掠影</p> <p>儿子的摄影课老师在古巴上过学,他推荐了一个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博物馆。</p> <p>艺术可能就是不按常理套路出牌的思维方式吧,图中的古巴地图是用钥匙制成的。</p> <p>古巴之行的最后两天,我们在TripAdvisor 上看到一个哈瓦那排名第一的餐厅,但出租车司机和酒店服务员都不知道具体地点。我们照地图步行居然找到了这家餐厅,它在一个家属楼里,相当于国内家庭式的私房菜,几乎没有招牌,楼梯又窄又矮,餐厅很小,只有不到十张桌子,但窗外是海景。服务特别专业周到细致。老板对我们从中国来能找到他家格外惊喜,要求合影留念。由于古巴网络很不发达,他并不知道他的餐厅在网上排第一。</p><p>老板以前在国营餐厅工作,现在古巴刚开始开放,允许个体经营,几个月前,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这家餐厅。</p><p> 他们是古巴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个体户,时代的弄潮儿,祝愿他们的事业兴旺发达。</p> <p> 古巴菜十分美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全世界各国的美食集于一体,这也是我喜欢古巴的另一个因素。</p><p> 这一餐,头盘我点了南瓜汤,儿子点了西冷生牛肉拌柠檬汁,主菜我们点了大龙虾和小龙虾,边菜是红薯泥,由于太美味且低价,儿子又加点了一只大龙虾。</p><p><br></p> <p> 作为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只“加勒比海的鳄鱼”,被大半个世界所隔绝的神秘国度,令我魂牵梦绕。再见👋古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