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丽)诗心童心,诗情化疫——记陪伴孩子一起背诗的日子

希希襄襄她娘

<p>如果问高中生最怕背诵哪篇古诗文,那一定非《离骚》莫属。《离骚》是高中生的噩梦,很多学生从高一背到高三,死活背不下来。好不容易背下来,又写错别字。终于搞定错别字,情境默写,又写错了句子。终于终于都过关了,一段时间不碰,全部忘光,重头再来。</p><p><br></p><p>《离骚》真的这么难吗?小孩子能不能背《离骚》?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做实验。实验对象是我家娃,那时她刚好六岁。</p><p><br></p><p>我每天教她背四句,我读一句她读一句,大概读二十遍。接下来我让她自己读这四句,直到能背下。她时快时慢,有时三五遍就能背,有时要十多遍。有时实在背不下来,我也不批评她,反正第二天还会复习。长期观察,我发现她背诗的规律,就算前一天死活背不下来的内容,第二天随便复习一下就能轻松背出,所以我特别重视复习。就这样我们背了13天,《离骚》拿下,不是全文,节选部分共52句,三百多字。</p><p><br></p><p>六岁的别致摸着被揉得皱皱巴巴的诗歌本,欣喜地说:“妈妈,没想到我竟然能背下《离骚》。”我也有点小意外。开心之余,我们趁胜追击,《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篇背,今年这个超长寒假,花了一个月啃下《长恨歌》。</p><p><br></p><p>每天背诗,别致坚持了450天。回看这段不长也不短的日子,背诵《离骚》是里程碑式事件,它让孩子彻底放下对古诗文的畏惧,变得自信而自律。有一次放学,孩子神采飞扬地说:“妈妈,今天杨老师给我加分了,她表扬我能背很难的《离骚》。我有个同学说,他姐姐上高中才背《离骚》。”大概因为她背诗强,杨老师经常让她在班上领读课本,据说声音还很大,真让我意外。感谢《离骚》带来的自信,千金难买。</p><p><br></p><p>坚持这么久,每日古诗打卡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别提醒,也不需要做思想工作,她都会配合完成。疫情期间,时间充裕,每日背诗,我们玩出无数花样。诗歌押韵,打拍子更有感觉。她尝试用不同的东西打拍子,摇铃、铅笔、饭盒……最后一双小肉锤完胜。她站在我身后,一边摇头晃脑背诗,一边给我捶背。她妹妹有样学样,挤在一起,笑眯眯地给我捶腰,反哺的感觉真好,长期伏案备课带来的酸痛也一扫而空,这应该算是特殊时期“别致”的诗情化疫吧。</p> <p>经常有朋友问我是怎样教孩子背诗,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我时常给她听“婷婷唱古文”,那时并没有诗歌启蒙的想法,只是不愿意一天到晚陪她叽叽喳喳,想把自己解放出来,顺便让她听点“好东西”磨耳朵。</p><p><br></p><p>不记得听了多久,有天我感觉她在唱歌,她发音不清晰,翻来覆去就一句,我仔细分辨,原来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那一刻,我愣住了,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孩童竟然主动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p><p><br></p><p>从此我有意识让她接触诗词,经常抱着她背“红豆生南国”之类的小短诗,她静静听着。有时我故意咬住每句最后一个字,看她的反应,她居然能补上。后来我说上句,她能对下句。我想加大力度,又担心用力过猛,适得其反。这时碰到了巧虎,巧虎视频有个环节是“唱唱跳跳学诗歌”,三五分钟的视频,一首诗重复七八遍,小孩子唱跳之间也就学会了。我比较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适合启蒙。</p> <p>有计划地让孩子诵读诗词是在幼儿园大班。班主任贾珽老师鼓励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专门开了个小打卡,让孩子们每周背一首诗。孩子们你追我赶很有氛围,不少孩子每日一首。小孩子记忆力超好,四句的小短诗,一天一首,不是难事。</p><p><br></p><p>四句短诗背完了,别致背了两首律诗,有些畏难,到处找四句诗。我跟她商量,不必追求每天一首,每天四句就行了,她欣然接受。这个安排是非常好,难度小,方便坚持,坚持才是王道。</p><p><br></p><p>别致幼儿园已经毕业,每天还坚持在贾老师那里打卡,跟她一起坚持的还有一个叫豪仔的小伙伴。他俩是好朋友,俩人妈妈是好姐妹。他妈妈说,有次豪仔发烧,问他打卡不,他先问别致打卡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后,一骨碌爬起来,39℃高烧,依然完成打卡。别致偶尔也想偷个懒,我拿出手机,故作惊讶,哇!豪仔已经打卡了,再过几天他就赶上你啦!为了保持微弱“优势”,再晚再累她都会坚持,屡试不爽。漫漫学习路,同伴的竞争、陪伴是多么重要啊!</p> <p>曾经还有朋友问我,教小孩子背诗,要不要先讲一下诗歌大意。我的做法是,不主动讲解,如果孩子问起就讲,不问就不讲,问哪句就讲哪句,绝不多讲一句。我一直坚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经典诗词,就算不懂意思,反复诵读,也能感知到美,这是更高级别的收获。</p><p><br></p><p>孩子对诗的理解可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有一次别致兴冲冲跑来问我,“草铺横野六七里”,是不是野外六七里的地方都铺满了草?我点头。“笛弄晚风三四声”,是不是有个人晚上吹笛子?我继续点头。“归来饱饭黄昏后”,是不是天黑了,他回来了,吃饱了?我还是点头。“不脱蓑衣卧月明”,是不是他睡觉,衣服也不脱,就躺在月亮下面?</p><p><br></p><p>我问她怎么突然想起这首诗,好久以前背的啊?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突然想起来了,觉得可能是这个意思。这大概就是诗歌的魅力,不经意间,突然懂了。</p><p><br></p><p>别致有时会主动要求背一首我没听过的诗,她说一句,让我网上查。我印象中,她说过三句,“头上红冠不用裁”,“六出飞花入户时”,“人人避暑走如狂”,都是在“凯叔讲故事”中听到的,如果没有对诗词的敏感性,她听书是记不下来的。</p><p><br></p><p>寒假有个小作业,录制一个小视频,模拟小记者,向朋友介绍家乡或生活所在地的一处建筑,并祝新年快乐。我们商量后确定台词。大家好!我是南方小记者别致,我身后是花园城,我很喜欢花园城。“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园”,满园春色关不住,“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p><p><br></p><p>干净利索的几句话,既有春节气氛,又有浓浓诗意。别致还设计了几个动作,落落大方,我很满意。</p> <p>别致从小就喜欢问一些生死方面的问题,我嫌不吉利,也不知怎么回答,就给她买了一个小金锁,告诉她这玩意叫长命百岁,有了它就会长命百岁。别致还追问,是不是这一个小金锁让全家人都长命百岁?我很肯定地答复她,她不再忧心忡忡。</p><p><br></p><p>最近她又问,人会不会死?死了怎么办?孩子大了,之前的那套不管用。我开始想新招,我说人是不会死的,就算暂时死了,也会从另一个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的。还跟她举例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是代代相传的,人是不会死的。</p><p><br></p><p>她又问,那个人怎么找到一个妈妈,从她肚子钻出来?他出来后,怎么找到之前的孩子?这把我难倒了,我只能瞎编,生命是很神奇的,有很多东西解释不了。她若有所思,突然说,我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就跟草一样的,原本死了,风一吹又出来了。我赶紧表示赞同,只要不缠着我,咋样都行。她又说,你刚才说的,我有点懂,又不太懂。我又夸她领悟力强,说诗歌原本就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让她不要七想八想。</p><p><br></p><p>前段时间背古诗十九首,读到“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枯萎”时,她“恍然大悟”:“人就像草,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二年又长出来。”小小人还能由此及彼,以诗解诗,太意外了,而且她不再纠缠生死问题。坚持背诗,她应该能给我带来更多意外之喜!</p><p><br></p><p>别致今年七岁,我四十,她还有个妹妹,不到两岁。孩子未长大,我当然不敢言老,但人生路漫漫,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要独自面对的,被诗词浸泡过的孩子应该会多一份从容和浪漫!</p>

别致

离骚

打卡

孩子

背诗

四句

坚持

诗歌

一首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