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音乐小课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音乐组 高琨</div> <h5>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中国的民族音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写的。诗的名字很好听,叫春江花月夜,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因为有一首古典民乐,用的就是这首诗的名字。</h5> <h5>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春江花月夜》就是以浔阳为原景创作的,也称《浔阳月夜》最早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把春天静谧的夜晚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h5> <h5>1923年郑觐文、柳尧章两位志同道合的民乐大家把它改编成了丝竹合奏版,后来经过更多人的参与和整理,乐曲扩展为多种乐器的大合奏,包括琵琶、筝、三弦、二胡、笛、萧、笙、扬琴等等。</h5> <h5>单从这丰富的种类上,《春江花月夜》就当之无愧是咱们中国古典民乐的十大名曲之一。</h5> <h5>《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h5> <h5>除了汇集那么多乐器之外,《春江花月夜》还有一个特别厉害之处,虽然全曲一共有十个段落,但是听起来一点也不乱,结构特别严密。这是因为全曲使用了换头合尾的表现手法,什么叫换头合尾呢?换头合尾是民乐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春江花月夜》十个段落当中,虽然每段乐曲的主题旋律和表现手法不一样,但每一段的收尾用的都是相同的旋律,这种手法就叫做换头合尾,所以整首乐曲听起来会特别的和谐统一,再加上 充分调动了各个乐器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得乐曲的画面尤其强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