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养生,是人们口头上经常谈到的话题。到底怎样养?许多人有高见,特别在目前,养生专家们的高见很多,也很精辟。专家们的精辟语言,来至专家的专业与长期专业研究,涉及的学识很多,我是说不来的。但从汉字繁体字“養”中,可以解读出养生之“道”。 所以,我这个“养生”的门外汉,今天也谈谈养生,就从繁体字“養”字说开来!</p><p class="ql-block"> 先说一下从“養”字谈养生的起因。一日在无意之中,看到汉字“王”字,忽然想到,中国汉字的创造,与《易经》有很大的关系。卦爻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分别是阳爻(―)、阴爻(--),把三个阳爻(―)重叠起来,构成乾(☰),把三个阴爻(--)重叠起来,构成坤(☷)。“王”字中的三横,可以看成“乾”,也可以看成“坤”,一竖将“坤”中间的空缺填补了。一竖将“乾”、 “坤”相连是“王”字。“乾”、“坤”就是“天”、“地”。什么是“王”? “王”,就是统治天下地上之人的人!怎样统治?《易传·彖传下·革》曰:“<span style="font-size:18px;">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span></p><p class="ql-block"> 由于从分析“王”字得到启示,一日在与友人谈养生时,忽想到繁体字“養”字,心中一亮,哎呀!古人造的“養”字,也与《易经》有很大关系!古人造“養”字时,将如何养生,在“養”字中告诉给子孙了。繁体“養”字上面两点,很像一棵禾苗刚刚生出地面时,初长出的两片叶子,代表“生”。两点下面三横,可以看成是八卦的首卦—“乾”,代表“天”,还可以看成八卦的第二卦—“坤”,代表地,可以认为,“人”字将“坤”中间的空缺填补了。 </p><p class="ql-block"> “人”字穿过“乾”、“坤”两卦相的中间。再下面是个“良”字。“人”字与“良”字又组成“食”字。古人在造“养”字时,就告诉后人的养生之道。“人”字穿过“乾”、“坤”,也就是穿过天、地,这是告诉人们,人生在世,生在天地间,要顺应天地之道,才能很好地“生”,才是真正的“養”。就是说,真正的养生,要顺应天地之道,按客观规律办!药王孙思邈讲养生,要人们以德养性,以德养身。什么是"性“,天命之谓性,性就是"天命"。什么是天命?天是大自然之义。命是运势。天命就是自然运势。人的天命就是能生存,生命延续的运势。人生存的运势没有了,人就死了,人的生命运势强,身体就强壮,生存能力就强。这里的“德”,就是“善行”呀!什么是“善”!真正的公平、正义,按照自然规律与人道办事,才是“真善”、“大善”!什么是“善行”?合乎天地规律与人道(人们顺应天地之道的思、言、行,总结、完善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道理与人们正确作为的必由之路。)的行为,即“心行",就是思想;言行;身行,身体的行为。合乎天地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生活规律的心行,言行,身行,才是真正的“善行”。药王孙思邈告诉人们,养生要顺应天地之道的人的生存规律。</p><p class="ql-block"> 人们要生存,必须食两种食物,一是物质之食;二是精神之食。“養”字中的“人”字与“良”字组成“食”字,告诉人们,养生要“食”良好的“食物”。就要食良好的“物质之食”与良好的“精神之食”。简化字“养”字也很妙呀!下面的一撇一竖,很像人迈开的双腿。告诉人们,养生要两条腿走路呀!合乎规律的多运动呀!心行,言行,身行都要多"运动"!</p><p class="ql-block"> 食两种“良食”。良好的、合乎天地自然规律与法则的“物质之食”,就是粮、油、盐、醋、菜、肉、蛋、水等等,包括药品在内的、凡入人口与进入肉体之“食”(吸入的空气也算是物质之“食”。)都要是"良食"。 </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合乎天地自然规律法则与人道的“精神之食”,主要是指思想内容,要合乎天地自然规律与法则,合乎人间大道。"文以载道。"其载体包括书籍、影视、戏曲、音乐、书画等等,其中要载道,合乎规律,使人的思想受益,更包括教育人的“教育者”要明大道,传道,他的言行要使人能受益,把人引上正道。</p><p class="ql-block"> "食用”两种“良食”都要合乎客观规律,都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是入口“物质之食”的拥有与食用,要合乎人们实际所需与人体实际。包括食物量的多少,食物的软硬、大小、品种、质量、所含的成份等等;食用方式也要合乎人体实际与食物本身的实际,包括煮、蒸、煎、炸、炒、腌等等。还包括食用时的速度快慢,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食用时的姿势,是坐、立、卧、走、跑;食用的时间、次数也要合乎人体之实际,是早、午、晚,还是三更半夜,是一日一餐,还是一日三餐,或者有更多的餐次,等等。还有合乎天地自然规律与法则的、适量的物质“触食”,包括,住房、车辆、衣物、器具,以及保健、美容等等生活用品。拥有“物质之食”的数量多少与使用,都要合乎客观实际,要合乎大道。</p><p class="ql-block"> 二是“精神之食”的“食用”,要合乎人的思想实际。要用合乎自然规律与人道的“精神之食”,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天然的,天生的,本来就有的;命,给予,运势;性,根性,本性,本质,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运势等;率,依循、依顺、遵循;修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施行。此句话之意当为:天给予万事万物的本性、本质,本来就是那样的,就是我们说的性;万事万物的变化,能遵循的各自本性、本质显现的规律、法则,就是道;把事物本来就具有的自然的规律、法则揭示出来,人自觉地以自然规律、法则与人道而为,引导人们以自然规律、法则与人道而为,并且以身示范,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化。)”教育的内容,要真正合乎“率性之谓道”,要切合实际;教育采取的方式、方法要切合实际,要因人施教。就是同样的教育内容,在施教时,方式、方法,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要叫人容易接受,乐于接受,而且能够接受。</p><p class="ql-block"> 天地是有规律、法则的,人生于天地间,天地是"父母",人是天地的子孙。说天地是"父母",是因为人身的每个细胞都源于大地,是大地上的水源与生长的物质食粮所衍生;而大地如果没有天上的太阳照射,万物没有阳光的沐浴催生,没有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二气的交合,就没有云行雨施,大地一片寂静,何能有有情众生的诞生,何能有人的生存?先圣早已察明,告诉子孙:天人合一。人体当然与天地自然规律、法则相联。人们要养生,就要“食”合乎人体实际与需要的“物质之食”,与合乎天地自然规律与法则与人道的“精神之食”。 </p><p class="ql-block"> 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要合乎人本身实际。就是说,要合乎各自的思想实际,合乎本人的身体实际,合乎国情、经济、气候诸方面的实际。然而,对于养生,社会上有许多说法。有的人讲,平时要多锻炼,而有的人讲,要静养。有人还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王八不动活千年,少动也长寿。我说,人是猴子变的,以“动”为祖传,还以适当的“动”养为好。王八少动活千年,但人不是王八,各自实际不一样!何况王八在水中捕食,经常也在运动呢!王八还知道在中午上岸晒“王八盖",享受日光浴呢!有的人抽烟,有的人说戒烟。不想戒烟的人给自己找理由,说“某某同志”抽烟,活了90多岁,多少人不抽烟,还没有“某某同志”活的时间长。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说这些话的人,其中若有人觉得与“某某同志”有一样的胸怀,有很好生活条件,一样的医疗条件,也就抽吧,无所谓。你反正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会得到高待遇的疗养,怕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我平时吃补品,锻炼身体,吃饭也很讲究,也算是养生吧!当然算是养生,但只能算是“小养生”。</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养生,所谓“大养生”, 更要求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宽大的胸怀,要求人们一切按天地规律与法则与人道办事。人们的衣食住行、说话、办事、想问题,对待金钱、名利等等世间之事,都要结合实际、按规律来。《黄帝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是教化人们生在天地间,要顺应天地规律。顺应天地规律不能只说在嘴上,更要践行,言与行都合乎天地之规律、法则,合乎人们本身之实际,就做到了天人合一。这样人才能正常生存,也才是长寿的必由之路。而且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这才是“真养生”、“大养生”,往往健康长寿。"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养生,修身养性,心身双养。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真正明白大道,有一颗彻明之心。彻明之心使人的思,言,行时时处处合乎道法,才是最高境界的养生。</p><p class="ql-block"> 养生,从"養"字说开来,话说到最后,要感谢我们的先祖,观天察地,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觉悟天地之道,精心总结,创造了最初的记录思想和语言的符号"卦相“一一“文字",形成《易》与天地准,可以弥纶天地之道的《易经》。进而在造字之时,竟然将哲学思想凝入字形之中,记录他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化子孙永远顺应天地之道,实事求是地生存于世。</p><p class="ql-block"> 以上主要说的是个人的养生,对于整个人类的"养生",要长久地生在天地间,思想,言语,行为,更要顺应天地之道,一切按自然规律与人类顺应自然规律而前进的人类社会规律办事。"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人们的思、言、行合乎道法,正是圣人所治。人类生在天地绝不可"唯我独尊"!自封“灵长"而为所欲为,背逆规律。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意思是:"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也不怜悯万物,任其生长,自生自灭。也就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人类也不要自作多情,天地会对人类情有独钟!照样视人类如“刍狗"!照样逃不岀"顺我(天地)者昌,逆我(天地)者亡"的法则!人类一切背逆自然规律的行为都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比如人类战争,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利用高科技制造大量武器用于自相残杀,争得蝇头小利,得不偿失,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完全背离人类大“养生"的规律。人类把用于战争的财富用于人类生存,何处不安宁?但愿人类早觉醒,和平共处于天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必须感恩我们伟大的先祖,是先祖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智慧!愿我们的心,天天沐浴温暖的智慧之光!愿我们的言行与天地之规律、法则、人间大道无隙!让我们都有博大的胸怀,顺应天地之道、人道,迈着骄健步伐,拥抱明天更加灿烂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本文作者:88万字历史小说《唐玄奘》、百万字神话小说《唐僧译经记》作者,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研究员,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span></p> 养生,从“養"字说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