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行(二)

赵峰军

<p><b>设拉孑</b></p> <p>2019.12.17.08:40 </p><p><b>(二十一)哈菲兹墓</b></p><p><b>诗人哈菲兹(Kaje Shams-o-ddin Mohammad Hafez),1324年出生于设拉子,是波斯诗歌(Ghazal)大师。除了写诗之外,哈菲兹还创立了设拉子文学学校,并且把波斯的诗歌形式推向一个难以超越的完美高度。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确定了波斯诗歌在形式上的规范。哈菲兹的诗歌给人一种春天万物发芽、蓬勃生长的意境。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诗歌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哈菲兹在波斯传统文学中占据了永恒的地位。 </b></p> <p><b>导游小帅哥</b></p> <p><b>在陵园里卖工艺品的伊朗小妹妹</b></p> <p>2019.12.17.09:41</p><p><b>(二十二)古兰经门</b></p><p><b>古兰经门(Darvazeh Quran of Shiraz)是一座建于设拉子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卡里姆汗(桑德王朝第一位统治者)曾在这个城门顶上的小房间里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保佑进出的人平安。</b></p><p><br></p> <p><b>古兰经门的左侧矗立着诗人哈菲兹的纪念碑</b></p> <p>2019.12.17.10:10</p><p><b>在园陵大门外等待参观光明王之墓</b></p> <p>下载图片</p> <p><b>(二十三)光明王之墓</b></p><p><b>光明王之墓是公元835年伊斯兰教先知Imam Reza和兄弟Ahmad的陵墓,始建于12世纪,但现时所见的大都是近代建筑。</b></p><p><b>传说有人路过今天陵墓所在地时看到金光从其中一个墓穴透出,金光正是黄金镜片所折射出来的,通过考古发掘证实这就是两位伊斯兰教先知的墓穴,故光明王之墓从此得名。</b></p><p><b>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陵墓并使其变成一座神祠,这里逐渐成为伊朗最重要的什叶派宗教圣地之一。</b></p> <p>2019.12.17.10:27</p><p><b>十几分钟后,我们裹上派发的大围巾进到陵园内部,陵园内部庭院非常大。</b></p> <p><b>安放灵柩的神祠堂</b></p><p><b>这天下雨祠堂外廊厅前挂上了布帘。</b></p> <p><b>从神祠堂的两侧脱鞋入内。</b></p><p><b>据以前来过的人说,非伊斯兰教人士不能入内,幸运的是我们都进去了,但不能用单反拍照,有些厅只能让女士参观。</b></p> <p><b>门厅前的天顶和精美的壁画</b></p> <p><b>祠堂大门上的穹顶金碧辉煌</b></p> <p><b>穹顶由金色的镜片镶嵌而成</b></p> <p><b>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天顶及四周墙壁上色彩斑斓金光闪闪的各色玻璃镜片,在彩色玻璃镜片的反射以及映照下,使人眼花缭乱,犹如进入魔幻世界。惊叹之余,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肃敬感。</b></p><p><b>整个大厅主要由大理石和彩色玻璃镜片组成,大厅正中安放着先知的灵柩,正面墙壁上挂有先知的遗像。</b></p> <p>下载图片</p><p><b>先知的灵柩</b></p> <p><b>镜厅</b></p> <p><b>此厅只能女士进去。</b></p> <p><b>男士为啥不能进,不得而知。</b></p> <p>2019.12.17.13:36</p><p><b>(二十四)天堂花园</b></p><p><b>设拉子花园的最佳代表,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于恺加王朝时期。此花园深远的影响了印度和西班牙的花园建筑风格。</b></p> <p>2019.12.17.16:07</p><p><b>设拉子乘飞机去德黑兰。</b></p> <p><b>设拉子国际机场</b></p> <p>2019.12.17.19:29</p><p><b>德黑兰的夜空</b></p> <p>2019.12.18.08:18</p><p><b>德黑兰的早晨</b></p> <p>2019.12.18.9:22</p><p><b>(二十五)伊朗地毯博物馆</b></p><p><b>伊朗地毯博物馆位于德黑兰市中心,1977年落成,占地面积2.4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34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式样美观,外看像一个地毯织架,内部分上下两层,一层展厅陈列各种馆藏地毯珍品,二层展厅举办临时地毯展览。</b></p><p><b>伊朗被认为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祥地,根据考证,公元前6000年伊朗就已有编织地毯出现。由于其编织技艺高超,图案设计精美且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一直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也是财富的象征。波斯地毯在原料选择、色泽调配、图案设计和编织技艺方面要求极其严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有收藏价值的地毯。据伊朗科学家考证,伊朗的地毯编织技术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是由于地毯多采用丝、棉和羊毛等材料制成,不易长期保存,因此现存的地毯珍品也就只有几百年的历史。</b></p><p><b>在西方,伊朗地毯甚至被视为地面上的艺术,很多人认为没有比波斯地毯更让室内增添光辉的艺术品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宫殿、著名建筑、豪宅和艺术画廊博物馆都把波斯地毯作为珍品收藏。 </b></p><p><br></p><p><b>地毯博物馆珍藏着伊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编织的各种古老的手工地毯,做工细腻、精美绝伦。这些地毯在用色、图案和编织技法各有特色。传统波斯地毯的图案,以象征天堂的繁花蔓枝、各种清真寺庙建筑、浩大的宫廷和狩猎场面,以及宗教图腾最具代表。从各式各色的波斯地毯中,参观者能够看到伊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外来文化对伊朗文化的影响。</b></p><p><br></p><p><br></p> <p><b>波斯地毯的图案是用从天然植物、矿物中提取的染料印染后编织而成的,历经多年依然色彩艳丽,如著名的波斯蓝和波斯红虽经数百年之久,也不褪色。</b></p> <p><b>四季图地毯,图中是大流士,围绕着他的是十二星座和楔形文字;上左的建筑和人物表现春天、下左图表现夏天、下右图表现秋天、上右图表现冬天;最边四周六个人物,右上角是耶稣、左上角是摩西、上中是默罕默德、下中是先知亚巴拉罕、左下角是亚当与夏娃。</b></p> <p><b>天堂之门地毯,表现了下临筑河,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果实累累。</b></p> <p><b>亚美尼亚公主地毯</b></p> <p><b>第一张立体编织地毯</b></p> <p><b>阿巴斯国王</b></p> <p>2019.12.18.10:56</p><p>去往格蕾斯坦宫的路上。</p> <p><b>(二十六)格蕾斯坦宫</b></p><p><b>格雷斯坦宫位于德黑兰中心霍梅尼广场以南,是伊朗巴列维王朝之前的卡贾王朝的皇宫,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德黑兰也是在卡贾王朝才被确立为伊朗的新首都,之前的首一直在伊斯法汗。</b></p><p><b>格雷斯坦宫面积不大,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宫殿外墙采用了大量彩釉瓷砖,色彩艳丽;内部装饰则采用了伊朗传统玻璃片镶嵌工艺,豪华精致。格雷斯坦宫有大小7个宫殿,彩釉镶嵌、几何与花卉图案、拱形建筑造型,都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特色。</b></p> <p><b>阳台上的玉石床</b></p> <p><b>镜厅一一采用镜片做为装饰材料,在镜片背面涂上纯银,(普通镜子背面涂的是水银)使镜面更加明亮。整个大厅银光闪闪特别耀眼。</b></p> <p><b>围墙上用彩色瓷片镶嵌成的各种花卉、人物、风景、几何图形,画面非常精美。</b></p> <p>2019.12.18.12:45</p><p><b>中午的餐厅</b></p> <p>2019.12.18.13:57</p><p><b>(二十七)伊朗国家博物馆</b></p><p><b>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世界重要博物馆之一,总体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文物古迹多达30万件,其中有史前文物、公元初到伊斯兰时期的文物和伊斯兰后期文物等等,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它对人们了解伊朗过去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b></p><p><b>伊朗国家博物馆有6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历史博物馆,而且收藏文物种类之多,堪称世界大型博物馆之一。</b></p> <p><b>伊朗国家博物馆正门</b></p><p><b>博物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古代伊朗馆与伊斯兰时期伊朗馆,两馆分别于1937年和1972年向公众开放。</b></p> <p><br></p><p><b>古代伊朗馆由两层楼组成。大厅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的下、中、上,以及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早期和晚期、铁器时代到米底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塞琉西王国、帕提亚王朝和萨珊王朝的文物和化石。馆里约有一万件文物属史前文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其中300多件文物按年代的先后排列,其余的放在特殊的柜子里。这些在伊朗出土的文物大多为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人们使用的石器、象牙、金属和陶器等,这些文物充分表明了史前人类在伊朗的社会、宗教信仰和生活状况。</b></p> <p><b>新石器时代的房屋(陶器模型)</b></p> <p><b>陶瓷器皿上的装饰花纹</b></p> <p><b>2000多年古波斯陶片上的楔形文字。</b></p><p><b>据说这些陶片2019年末才从美国要回来。</b></p> <p><b>青铜器</b></p> <p><b>金樽</b></p> <p><b>羊角还是牛角?</b></p> <p><b>琉璃项链</b></p> <p><b>手链上的"卍"充分说明了手链的历史和"卍"在古波斯的流传。</b></p><p><b>据查证:"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也传入中国。</b></p><p><b>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b></p><p><b>希特勒也用"卍"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对他亲自设计的党旗非常满意,并有他自己的理念。与佛教的"卍"不同的是,佛教"卍"是金色,纳粹"卐"是黑色。</b></p><p><br></p> <p><b>波斯波利斯出土的浮雕一一大流士一士</b></p> <p><b>缺了头部的大流士石雕像</b></p> <p><b>非洲人石雕,体现了非洲文化的融入。</b></p> <p><b>女人石雕,体现了希腊文化的融入。</b></p> <p>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p> <p><b>波斯波利斯的双头牛铜雕</b></p> <p><b>琉璃瓶</b></p> <p><b>伊朗人的自尊与骄傲源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涛涛历史洪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王朝的更替,岁月磨砺,抹不去的是那不曾改变的情怀与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和信念。</b></p><p><b>想了解伊朗浩大的历史长河中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请走进伊朗国家博物馆。</b></p> <p>2019.12.18.15:37</p><p><b>(二十八)玻璃陶瓷博物馆</b></p> <p>2019.12.18.16:35</p><p><b>(二十九)参观原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伊美1979年断交,迄今40年,关系愈加紧张。原使馆建筑和内外设施保留了下来,由革命卫队管理。室内功能分区和设备原封保留供参观。</b></p> <p><b>玻璃小屋,秘密开会的地方,能隔音、屏蔽信号、防弹。</b></p> <p><b>碎纸机</b></p> <p><b>碎电子物品机</b></p> <p><b>秘密打印室,传递文件的小窗。</b></p> <p><b>伊朗前美国大使馆门前围墙上的漫画。</b></p> <p><b>大使馆对面的一栋建筑,上面挂有很多人像,告诉大家这个国家在全世界犯下的罪行。</b></p> <p>2019.12.18.17:32</p><p><b>伊朗德黑兰本地餐厅</b></p> <p><b>德黑兰本地特色餐厅品尝地道的羊肉泡馍。不大的餐厅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当地的男人女人们聊着天抽着水烟,留着八字胡子的服务员来回穿梭,还主动和中国人搭讪并要求拍照,非常友好,气氛很融洽,完全没有在西欧那种冷漠的感觉。其实大多数中东国家包括埃及,对中国人都是很友好的。</b></p> <p><b>羊肉泡馍</b></p> <p>2019.12.19.09.28</p><p><b>与德黑兰导游在酒店大堂合影</b></p> <p>2019.12.19.10:29</p><p><b>(三十)尼亚瓦兰宫</b></p><p><b>尼亚瓦兰宫是伊朗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1979年被伊朗革命推翻前皇室成员的主要居所,于1968年建成占地约5公顷,现为博物馆。</b></p> <p><b>电影院</b></p> <p><b>中国画"月季蛱蝶"</b></p> <p><b>这画像倒挺像现今流行的动漫,画法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b></p> <p><b>老鼠人,画法有点像中国漫画。肥臀大肚小脸大耳,有意思。</b></p> <p><b>油画</b></p> <p><b>皇后的起居室。</b></p> <p><b>注意:皇后衣帽间的坐凳</b></p> <p><b>欧洲风格的挂毯</b></p> <p><b>走廊上的一个破柜子上边挂着乐器和乐谱。</b></p> <p><b>小公主画像</b></p> <p><b>公主的起居室</b></p> <p><b>中国大连赠送的画</b></p> <p><b>小王子画像</b></p> <p><b>王子的娱乐室</b></p> <p><b>厨房比较简陋。</b></p> <p><b>公主的洗手间</b></p> <p><b>娱乐室的双排键电钢琴。</b></p> <p><b>二楼的露台</b></p> <p><b>二楼空旷的回廊。</b></p> <p><b>国王全家像。</b></p> <p><b>国王与皇后的衣帽间</b></p> <p><b>一楼大厅中名贵的波斯地毯。据说地毯上织了109个皇帝像。</b></p> <p><b>一楼大厅旁,琴房中的雅马哈双排键电钢琴。</b></p><p><b>总体来看,王宫并不太奢华,房间里没有看见电视,整体较西化。</b></p> <p>2019.12.19.12:23</p><p><b>(三十一)萨徳阿巴德王宫(巴列维国王夏宫)</b></p><p><b>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00公顷,其中约有180公顷为森林、花园、草坪。建筑群共有14座宫殿,其中重要的有白宫、绿宫、军事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细密画博物馆和考古博物馆。每一座宫殿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皇亲贵族。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被列为博物馆。</b></p> <p><b>"白宫"是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宫殿,由于是白色,故称白宫。始建于1931年,历时八年时间,于1939年竣工。该宫殿由伊朗建筑专家设计建造,外表用大理石砌成,具有德国宫殿风格,宫殿内部为伊朗风格,为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室和夏天居住的地方。</b></p><p><b>宫殿占地面积216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和地下室。殿内装饰富丽堂皇,融入了欧洲的风格,体现了皇室的奢华与现代。</b></p><p><br></p> <p><b>友好的伊朗年轻人</b></p> <p><b>距离白宫1公里左右的后山上座落着绿宫(国王父亲的宫殿)。起初不知山上还有宫殿,导游也没介绍,参观完白宫后团队自由活动,团友们很多都去逛巴札去了,我只想上到山上看看远处厄尔布尔士雪山,没想到意外见到了绿宫。顺着缓缓的山路一个人往上走了十几分钟到达绿宫。走在寂静的原始森林中,路上很少游客,风吹树叶沙沙作响,除了鸟鸣声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声音,阴森森的,心里还真有些害怕,直到看见宫殿。</b></p> <p><b>绿宫(父亲宫)</b></p> <p><b>站在绿宫傍眺望远处的雪山。</b></p> <p><b>此宫坐落在绿宫的对面,因为时间关系未能上去。</b></p> <p>2019.12.19.16:34</p><p><b>(三十二)自由纪念塔</b></p><p><b>自由纪念塔是德黑兰的地标性建筑。他是巴列维国王为庆祝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建国2500百年而与1971年建造的,见证了当代伊朗每一次重大事件,包括伊斯兰革命和众多反美集会。每年二月革命纪念日当天,全国各地上百万人会涌向这里和一众伊朗高官参加阅兵式等盛大活动。</b></p> <p><b>世界之大所看所听所感都是旅行的意义。</b></p><p><b>我所看到的伊朗是一个既受传统束缚又有现代脉动的国家。伊朗人一方面以本国文化而自豪,另一方面又渴望与外国交流。总体来说伊朗人民对中国人民是有好的,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b></p><p><b>这次十天的旅行,共走访了四个省,三十一个景点,走马观花虽然不够深入,也大致可了解到伊朗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总之,伊朗值得一去,下一站准备去希腊和英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