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这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牌。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p><p> 本期,我们将继续从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进行分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生活习惯培养🌿</span></p><p><br></p> <p>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可以在家这样做:</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b></p><p><br></p><p><b>例如:</b>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p> <p><b style="color: rgb(1, 1, 1);">(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b></p><p><br></p><p><b>例如:</b>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b>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p><p><br></p><p><b>例如:</b>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4)合理安排一日生活。</b></p><p><br></p><p><b>例如:</b>进入小学后,就没有午睡时间了,在这个学期中幼儿园及家庭都应适当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以此来适应小学的节奏。</p><p><br></p><p><br></p> <p>👉🏻 <b>小学生应该有哪些生活自理的能力?</b></p><p><br></p><p>1)能说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家庭的住址。</p><p><br></p><p>2)能说出学校的校名,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路线。</p><p><br></p><p>3)能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理书包、铅笔盒,能自己削铅笔。</p><p><br></p><p>4)能自己喝水、上厕所、系鞋带、穿脱衣服。</p><p><br></p><p>5)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劳动。</p><p><br></p><p>6)遇到困难时知道寻求别人的帮助,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幼小衔接,听听年糕妈妈怎么说。</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行为习惯培养🌿</span></p><p><br></p> <p>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就象盖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楼是盖不好的,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b></p><p><br></p><p> 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也有益处。</p> <p><b style="color: rgb(1, 1, 1);">(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b></p><p><br></p><p><b>例如:</b>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活动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b></p> <p> <b>例如:</b>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中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发现了及时纠正。</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幼小衔接,听听心理学专家怎么说。</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学习习惯培养🌿</span></p><p><br></p> <p> 学习习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学习成就,尤其是刚进入一年级时,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基本上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然而刚进入小学时,很多学生存在倾听意识不强,喜欢随意说话,课堂上坐不住,没有时间观念等不良学习习惯,非常不利于孩子整个求学阶段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该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p><p><br></p><p><b>(1)良好的倾听习惯。</b></p><p><br></p><p> 平时在家和孩子交流时,要彼此看着对方进行谈话,在家会看着家长的眼睛,听家长说话的孩子,来到学校,他就知道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就会在一开始有一个很好的听讲的习惯。而会听讲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差。</p><p><br></p><p><b>(2)良好的阅读习惯。</b></p><p><br></p><p>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开阔视野,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增长见识,还可以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词汇,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一个人想学有所为,就让阅读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链接《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就从这100本绘本开始》</span></p><p>https://mp.weixin.qq.com/s/KUP0GFU5HVwekYlGTXzG_A<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UP0GFU5HVwekYlGTXzG_A"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分享链接</a></p><p><br></p><p><b>(3)良好的作业习惯</b></p><p><br></p><p>首先从<b>态度</b>上,要求孩子做到坐姿端正、字迹工整、书本整洁;</p><p><br></p><p>其次从<b>时间</b>上,根据孩子每天的作业量,限定其做作业的时间,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及时、投入、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去玩;</p><p><br></p><p>第三从<b>辅导</b>上,如果孩子向家长伸出“援手”,家长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孩子没有掌握好知识的原因及知识掌握的程度,然后及时给予孩子相应的帮助,将遗漏的知识弥补上来。</p> <p>👉🏻<b>小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学习习惯?</b></p><p><br></p><p>1.倾听和提问的习惯。</p><p><br></p><p>2.表达和发言的习惯。</p><p><br></p><p>3.阅读和书写的习惯。</p><p><br></p><p>4.合作和分享的习惯。</p><p><br></p><p>5.遵纪和守时的习惯。</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幼小衔接,听听育儿专家怎么说</span></p> <p> 幼升小是孩子生活中一次自然的成长和过渡,虽然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有很多区别,但并非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信通过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衔接工作,再加上家长的密切配合,孩子一定能够达到“入学有兴趣,生活能自理,交往能合群,学习有方法”的入学准备目标,顺利成为一年级小学生。毕竟早在三年前“入园焦虑”那关时,他们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p><p> </p> <p> 期待九月份,每一个孩子都能带着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自信的说:“一年级,我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