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车 缘</p><p><br></p><p> </p><p><br></p><p>清明时节家家“雨”,总感觉这是个悲凄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想写篇有关老爸的文章,但迟迟没有动笔。</p><p><br></p><p>因为一想起老爸,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老四,看爸给你带什么来了?”场部,门外,父亲从自行车上卸下半袋豆角,爽朗地笑着说,“这是今年第一茬豆角,爸还没有舍得吃,让外孙女先尝尝鲜。”我正惊讶爸爸今年怎么这么着急给我们送菜,爸爸就火急火燎地回连队去了。</p><p><br></p><p>那时父亲已七十五岁,竟然能骑28自行车。只见他将车子向前推几步,再用左脚踩着车蹬子,启动两下,让车子向前滑行一小段后,右腿高抬,稳稳地坐到后座之上。老爸虽然黑瘦矮小,但动作却是相当灵活麻利;刚坐上去,就用力快蹬,车轮于是就乖乖地冲向前去,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p><p><br></p><p>印象中我的老爸就是这样的风风火火、热情开朗、好强能干。</p><p><br></p><p>回想起老爸,就回想起了老爸与车的那份缘。</p><p><br></p><p>一</p><p><br></p><p>七十年代末,从我记事时起,老爸的背就是弯的。我总觉得它是因挑水被压弯的。那时候家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连队中央唯一的机井房去挑。好奇的我总是有意跟在爸爸身后,看到两个装满水的水桶,随着扁担的起伏而上下跳跃着,扁担还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声。一个肩膀累了,爸爸就迅速地把扁担换到另一个肩膀上去。我总是很纳闷,个子矮小的老爸怎么会那么有力气?</p><p><br></p><p>别人家都是儿子担水,我家五个姑娘,老弟还小,为了让吃水更充裕些,聪明的老爸做了个独轮手推车。我就跟着老爸到机井房推水,帮他扶着车。四个大水桶就像爸爸推着的四个小孩子,稳稳地坐在小手推车上。为了防止水溅出来,爸爸就把四块木板放在水里,这样老爸推起车来就可以健步如飞了。</p><p><br></p><p>“啧啧,老葛真能干!”听到这样的赞许,老爸的眼睛会笑得瞇成一条缝,连鼻翼都有笑意。</p><p><br></p><p>手推车还用来推猪食菜:有甜菜缨子、苋菜、车前草;也用来推捡拾的麦穗、大豆枝儿,还用它推磨好的面......这样,一冬天能吃上猪肉,时不常能用黄豆换豆腐,顿顿吃白面馒头......这矮小单细的手推车,推出了一个能够温饱的家。</p><p><br></p><p>听丈夫说,小时候因为在外省农村吃够了大饼子萝卜条子,偷跑到北大荒二姐家,为的就是吃一口白面馒头。跟他比起来,我的记忆里就没有没馒头吃那样饿瘦的日子。</p><p><br></p><p>二</p><p><br></p><p>八十年代,农场实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咱黑土地肥得流油,年年交完公粮都有剩余。分给我家的责任田,离家很远。一有农活,就全家上阵。为了省去我们走路之苦,爸爸就用包地得来的余钱,买了毛驴和驴车。</p><p><br></p><p>这第一头驴是个小灰驴,车也是木板的,参差不齐的。就是这样的车和驴,却能拉着我们父女去五号地、七号地拔大草 。每次出发,爸爸都说:“坐好了啊!走了!”然后,一跃就坐上主驾位置,小鞭子一扬“得儿驾儿!”随之一声响鞭,毛驴就撒欢地跑起来。爸爸真是无师自通,赶毛驴车,带劲又帅气!在我看来,那牲口多么庞大,多么难以驯服!回来时,车上还要载着满满一车的猪食菜,这小毛驴就累得耷拉着脑袋踱着步。记得,那地每根垄五千米长,每天只能拔一根垄。一天下来,我们累得精疲力尽,饥肠辘辘。这时老爸为减轻车重,会跳下车,边走边催赶着毛驴,毛驴就会无奈地加快脚步。一到家,妈妈已经准备好一锅我们最爱吃的豆角闷大饼。吃上一口那沾着油花的发面大饼,一天的劳累便一扫而光了。</p><p><br></p><p>父母是种菜养鸡的好手,半辈子当农民的父母,也学起脑子灵活的乡亲们,竟然做起了小生意。到场部卖菜、卖鸡蛋。每次,爸妈起大早,把大葱韭菜等洗好,系成小捆,用毛驴车拉着,到场部去卖。回来时,毛驴车上总会有一些新鲜玩意儿,花布啦,胰子啦,竟然还小小的青果光。</p><p><br></p><p>老爸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在老一辈人里还算是个文化人。所以,爸爸干了多年的连队保管员。记帐、算帐没有出过差错,在连队很有些地位。所以,老爸支持我们读书考学,我们六个孩子个个学习不差事儿,还有三个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们的下一代,个个是学习尖子,有的还考上了重点大学。姐夫他们都戏说:这都是人家老葛家的孩子们有出息。</p><p><br></p><p>记得我考上一中,上学那天,老爸把第三头毛驴的青黑色毛发梳理得油光发亮,赶着驴车送我到场部客运站。路上邻里问爸爸干什么去?爸爸自豪地高声说“送四闺女上重点高中”。随会一个漂亮的闪鞭,一声“嘚儿——驾”小毛驴就飞奔起来。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老爸又赶着毛驴车送我到火车站......小毛驴车赶着我们成长,赶着我们的生活奔向小康。</p><p><br></p><p>三</p><p><br></p><p>说起上学,我们可没有受像丈夫那样翻山越岭、走路上学之苦。为我们从连队到场部上学方便、省时省力,老爸给我们姐弟几个买了两辆28自行车,让我们骑车上学。年近半百的老爸先学会了骑车,然后教会大姐,大姐再教二姐......等我们都毕业了,这最新的一辆车,就成了老爸往返场部我家和连队老家的交通工具。</p><p><br></p><p>转眼女儿也上了小学,当上了农场电视台的“小记者”。暑假她有个采访任务,是采访身边的老垦荒人。正当女儿在为不知采访谁而发愁时,我忽地提醒她:可以采访姥爷啊!女儿担心,七十多的姥爷当了一辈子农工,没见过什么世面,更没面对过采访的镜头。让他对着话筒说话,他能行吗?没想到农场晚间新闻播出时,我看到的老爸: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笑容满面,应答自如。那种自信与自豪是我平时没有多见的。他说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从山东来到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当初,住的是马架子,睡窝棚;用老式拖拉机、康麦因,开垦荒地,收获粮食;和战友们一起战群狼,打狍子......老爸还说,他曾被选为垦荒劳模,到当时的总局佳木斯参加大会,接受过表彰。这些是我从没听老爸说起过的不凡的经历。啊,原来老爸竟是一位垦荒的功臣!</p><p><br></p><p>他还说过,党的富民政策好,那时他是拖拉机手。现在的现代化大机械都是自动化是电脑控制,他可就不会摆弄了。以前是一家人干两垧地的活儿都忙不过来,现在是一个人管理几百垧地都不在话下...... </p><p><br></p><p>原来,老爸不仅仅推过单轮车、赶过毛驴车、骑过自行车,他之前还开过拖拉机和“东方红”呢!</p><p><br></p><p>农场新闻播出后,老爸一时间成了农场的名人了。老乡们见了,都夸老爸是个能人,白胡子一把的年纪还上了电视,还是专访;接受采访时那么自然大方,真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有两下子啊。不知道老爸听到这样的赞誉是怎样的激动和自豪!我能看到的就是老爸给我和外孙女送来了还带着地温的头茬豆角。</p><p><br></p><p>后来,连队并入场部,农场政策好,老爸也有了新楼房。在给新楼房装修的时候,老爸还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平房和楼房之间。老爸说,没想到这辈子咱还能住上这明晃晃的楼房哩。小小自行车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新生活!</p><p><br></p><p>这些年农场鼓励买地,我也当起了“地主”。几年前我们家买了小轿车。要是老爸在,坐上我开的车,他该会多么高兴啊!他与车的缘分就更完美了。</p><p><br></p><p>不过,老爸临终前对我们说过“这辈子,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