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孩子,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目前我们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了,但是今天得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必须感谢那些英雄,铭记英雄!武汉人民用一己“隔离屏障”护我们山河手足无恙;一线医护人员不畏生死,守一城护一国人。今天我们一起为逝者默哀!默哀的时候,我们站立,严肃,庄重!我们做好孩子的榜样,学会感恩!</h3> <h3><br></h3><h3>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0次以上,其中30余次系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3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h3><h3><br></h3><h3>关于下半旗,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国旗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h3><h3><br></h3><h3>如何下半旗?</h3><h3><br></h3><h3>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那么,如何下半旗呢?</h3><h3><br></h3><h3>《国旗法》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h3><h3><br></h3><h3>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h3><h3><br></h3><h3>“志哀”还是“致哀”?</h3><h3><br></h3><h3>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h3><h3><br></h3><h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h3> <h3>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铭记此刻,明天做国家的脊梁!</h3> <h3>冬将尽,此去经年,愿不负勇往!春已至,人间山河,愿无恙皆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