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隔离”日记 (五)</p><p><br></p><p>《如果这次我不幸“中招”》</p><p> ----2020.4.2</p><p> 环境和气氛,对一个人的精神和情绪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假如你是一个爱说爱笑,爱蹦爱跳的,性格外向的人,可当你一旦步入寺庙或者图书馆里,看着周边寂静,眼前安静的状况时,你自然也会收拾心情,淡定下来。同样,一个沉默寡言,不露声色,性格内向的人,假如置身沸腾喧闹的酒吧或球场,也会被身边一浪高过一浪的激情点燃,免不了也会放浪形骸,热情奔放的与身边的人尖叫狂欢一番。</p> <p> 当年,摇滚乐手崔健来陕西体育馆进行表演,他的那首《一无所有》,像火山爆发,烈焰四谢,使整个体育馆台上台下都变成了激情的海洋。我的一位朋友曾身临其境,事后他给我说,如果崔健再多吼一句话,台下的粉丝们的喊声、叫声、欢呼声能把屋顶震塌了。由此可见,环境和气氛对人的精神和情绪影响之大。</p> <p> 扯的有点远了,还是说说我目前“隔离”的环境吧。沈阳,快捷酒店,普通标间。一人一室,一桌一椅,一个卫生间,一台电视机,一日三餐。能看到的人除了从头到脚都穿身着医用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外,就是自已。用茕茕孑立孑,形影相吊,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即使是那些工作人员,你也难得一见,他们会在你的门口敲门,示意来取饭,可当你开门取饭时,也只能看到他们白色防护服迅速离开的背影。</p><p><br></p><p> 每个人都静静的呆在各自的房间,像鼹鼠钻进地洞里,只有取饭时,露出自己半截身子。而我们唯一能沟通的方式,就是每层楼建的一个微信群,除了群主(工作人员)偶尔发布一些通知外,其作用就是每天早、晚两次报告自己自测体温的情况。</p> <p> 从第一天傍晚来到这个酒店,在大厅先测体温,然后做核酸检测。乘客之间完全是素不相识,萍水相逢,同行者们护目镜后的一双双眼睛,露着疲惫和惊恐的目光,相互介蒂,相互防备,诚惶诚恐怕的怕被他人传染。因为传染者自己也不一定知道,他人还是自己是传染源。</p><p><br></p><p> 昨天刚刚做了抽血化验。人们在各自的房间静静的等候结果,人们都担心整整一个航班上几百个人里,会不会有人出现异常状况。几天来沉闷、忧虑、惊恐弥漫着整个被安置酒店上空。</p><p><br></p><p> 〝A区医院十潘婷”,“806客人温度37.5度,腮帮子也好像肿了!〞,今天上午有人发声,报告异常情况,这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的人,心里心头一紧,不寒而栗,鸡皮疙瘩都能冒了出来。不会是中招了吧?想到此,只觉得一丝丝冷风嗖嗖的直逼后背,拨凉拨凉的。这倘若放在平常旅游,开会住酒店。发多少这样的一个信息,也不会在意。然而,在当下在这样一样特殊的环境下,在一群全副武装,披着防护服工作人员的看管下、监督下,谁又能没有反应呢。</p><p><br></p><p> “隔离”已经是第五天了,抽血、检测、量体温,一直自信、乐观的我,不免有点迷乱,失落,甚至是悲凉,原本十分坦然乐观的情绪有些低落,开始沉默忧郁,胡思乱想了。</p> <p> 一个绕不过去,十分沉重但又无比现实的话题,让你不能不去面对。如果不幸我这次真的被〝中招了〞,怎么办?</p><p><br></p><p> 如果不幸我这次被“中招” 了。这,不是不可能。被“隔离”二百多名乘客,人人都有这个可能。新冠肺炎病毒,最狠毒也是最狡猾之处,就是在你不知不觉当中,进入你的细胞,潜入你的躯体,而且隐藏很深,你很可能会被击中,成为受害者,你可能无意,成为害人者,接下来,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痛不欲生,再往想下去想,的确很害怕。</p><p><br></p><p> 刚刚得病,如不能及时治疗,在往后的日子将会越来越严重,以致病入膏肓,受尽折磨,最终走向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就像一把凶残利剑,明愰愰的悬在入住的每个人的头上。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这就是我目前的现实。</p> <h3> 既然如此,我还是直面这个现实,敞开心扉,坦诚、明白的表达我的观点。</h3><h3><br></h3><h3> 如果这次我不幸被“中招”。首先,我会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家人和亲属,告诉他们我的状况和我的不幸。希望他们也会按照我的意见,尽其所能早点救治。一点儿都不要耽误。因为,我不想选择以这样方式,这样不幸,这样卑微的死去。</h3><h3><br></h3><h3> 其次,如果真的病入晚期,无医可治,就不要做太多无谓的努力,做无效的治疗,也不要让我遭受太大的病痛折磨。更不要让亲人们守护身旁,肝肠寸断,痛苦不堪。</h3><h3><br></h3><h3> 这个时候,要顺其自然,要信命。因为我知道,这种病毒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可以挺过去的,而对于上了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过不去这个坎。这並不是说谁跟谁过不去,这就是一个人的宿命。</h3> <p> 如果这次不幸我被〝中招〞医治无效,因此离世。请我的亲朋好友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也不要惊动所有人,为我做最后告别。不用给脸上涂脂抹粉,我生来喜欢自然状态,死了也不要粉饰。更不要搞花圈、挽联名目繁多的套路,那些溢美赞颂之辞,是给生者听,让活人看的,死者是根本听不见,也看不到的。死了,就是死去了,就是不存在了。至少是形态上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p><p><br></p><p> 如果这次不幸我被“中招〞,我不会去写遗书之类的东西。生前身后有形的财物极好分配。一妻、一子、俩个爱孙,可以完全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分配,公平而又简单。</p><p><br></p><p> 至于身后精神形而上的东西,无需我现在做任何传授和作交待,平素里我已将我些早已渗透、贯穿给了儿女子孙,已经融入到他们成长的血脉中了,他们做的非常好,是我一生的自豪和最爱。</p><p><br></p><p> 今年春节,在温哥华度假期间,我用金粉手书的《千字文》手卷本,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幅书法作品。留给了我最心爱大孙女熙熙。那里面句句经典,字字金贵,用心收藏,成大后让她仔细领会,身体力行,会终身受益。</p> <h3><br></h3><h3> 今年在温哥华和多伦多两地度假,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惬意的春节。生活中没有对比,就没有珍惜。当我看到国内疫情蔓延,人们为了防疫,禁足不出,疫情报告中每天都在数以百计的死人,心情就特别难受,因而我也就特别珍惜我目前的处境和活着的当下生活。在那里每天可以面对大自然,尽情的呼吸,酣畅的奔跑,早晚都在健走。在那样一种地广人稀,空气清新,的环境下,让人有一种回归的感觉和拥抱的冲动,当然也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意识。我十分珍惜我这个年令段生活的每一天。也正是基于此,每当我穿过社区公园旁的那片松树林子,总是会佇足凝视,仰视很久,有时候还十分感动,甚至会潸然泪下。</h3><h3><br></h3><h3> 我看到林中的松树个个挺拨参天,郁郁葱葱,四季里都在吐露自己原本的绿色,即使严寒冬季,大雪压枝,也依然青翠;我看到松林中新苗長出,枝繁叶茂,老树巍峨,威然耸立,她们各自成体,特立独行,而在她们根扎沃土,盘根错节,脉落相连;我看到已经倒地成为腐朽的老松树们的根部,又不断长出的新生的松树。阳光下,她们傲然挺立,微风中,她们蓬蓬勃勃,为整个森林又增出无限的生机。</h3><h3><br></h3><h3>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些茁壮成长小松树呵,根植沃土,玉树临风,是这片森林的明天和未来,而他们根系旁倒下的老树,只身虽已朽,盘根落叶同。粉身入泥土,护佑后生生。</h3><h3><br></h3><h3> 林间树木如此,世上人间亦同。大自然造化毓秀,各自有各自的秉赋,各自也有各自的使命。一代一代的接力成长,承上启下,生生不息,如此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