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自人类诞生至今,创造了各种文明。唯有华夏文明传承千年,从未断流。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而文物还原其真貌,传承其文明,留住其根脉,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p> <p>本期国家宝藏带我们走进云南博物馆,让我们一起领略多样文明的彩云之地。</p> <p>“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本期云南省博物馆带来的第一件展品。它是一件青铜贮贝器,是古代用了储存货币海贝的,它彰显权贵地位,歌功颂德的重要器物。</p> <p>贮贝器被称为古滇人无声的史书,他是一部古滇国重要的生活纪录片。</p> <p>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金翅鸟又名迦楼罗,源于古代印度神话传说。在佛教中是天龙八部之一,它鸣声悲苦,以龙为食,能消除水患。大理国人逐渐将其作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将金翅鸟立于塔顶或藏于塔内。尊其为镇水之神。</p> <p>文物守护人佟大为带我们穿越到大理国,致敬了一代人的武侠记忆。同时也试图勾勒出了那个真实存在的段和誉,他是大理国的一位贤明的君王。</p> <p>聂耳的小提琴,这把看似普通的小提琴,产自德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聂耳先生就是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了进行曲,但是他并不知道这首歌后来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p> <p>《义勇军进行曲》激起 战场上战士们的斗志,在特俗时期给人们信心。</p> <p> 观《国家宝藏》有感</p><p> 王蕴澎</p><p>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自古便安居在云南。他们创造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保存着汉文化的优秀内容。七彩云南,一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p><p>“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本期云南省博物馆带来的第一件展品。它是一件青铜贮贝器,是古代用了储存货币海贝的,它彰显权贵地位,歌功颂德的重要器物。文物守护人带我们穿越历史,从贮贝器展现的场面我们可以看到古滇人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我们并不确切知晓威武的勇士曾以怎样的热血守护古滇国,但滇人遗留于世的贮贝器让我们一眼再现千年!</p><p>“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展翅欲飞,历经千年,仿佛穿越时空,以美丽的身姿像我们诉说大理国辉煌的过去。国宝守护人为我们讲述九百年前与治水有关的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翅鸟振翅高飞,成为大理民族不变的图腾。九百年间生生世世不绝。</p><p>第三件国宝“聂耳小提琴,”1935年,二十三岁的聂耳,终于奋斗成为东方百代公司的音乐部副主任,他开始演主角,灌唱片在上海赢得无数闪光灯和掌声。就在这时他为了一个承诺东渡日本。《风云儿女》的词作者田汉入狱,聂耳主动承担这首歌的作曲,因此成为被追捕的对象。《义勇军进行曲》激起 战场上战士们的斗志,在特俗时期给人们信心。</p><p>穿越千年万年,令时光驻留。他们是我们民族如何存在的最好证据。</p> <p>观《国家宝藏》有感</p><p>高煦添</p><p>玉龙西来,白云飞雪,七彩的云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星。那无边的遐想,源自峰谷纵横;那曼妙的诗意,由得川流回旋。</p><p>第一件国宝是“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其实它就是古滇国贵族的存钱罐,因为这个青铜器它的造型独特,盖上面有一个骑马的小金人,他的四周被牛围着。通过国宝守护人为我们演绎的这个故事,知道了古滇国的一位勇士叫山行,为了治好自己国家的牛群的病而请了一个异族人,被祭司血祭神灵。最后那位异族人请求滇王为山行塑金身、安魂魄,然后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虽然我们不知道那位勇士以怎样的热血守护滇国,但是古滇人留下来的青铜贮贝器,定日月笑苍茫。魂不亡,志不灭,武士忠诚永不减!</p><p>第二件国宝是“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传说这个金翅鸟守护着大理国的苍山洱海,那个时期的大理国皇帝名叫段和誉,也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天龙八部》的段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段和誉为了百姓,愿化作金翅鸟守护国家的平安!而当代大理的金翅鸟就是那些为洱海的环境作出贡献的环卫人员,现在大理从老的小都会用举手之劳帮助洱海。希望洱海能够通过现在这些金翅鸟们的努力,能够恢复往日的清澈。</p><p>第三件国宝同其他两件不太一样,这件国宝并不是中国造的,是它却代表了其他的国宝都无法赋予的精神,它就是聂耳先生生前使用过的小提琴。这件小提琴伴随了聂耳的一生,从一个不起眼的练习生到在上海赢得了无数掌声的名人,远大的前程正在向他招手,可是他却为了一个承诺逃离到了日本。在日本,他日夜不停地思索田汉留给他的歌词,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吼声是什么?我们会选择发出怎样的吼声呢?与此同时,日本不断的用借口挑事,东北华北一个接着一个的沦陷,这时聂耳突然知道田汉没有写完的是什么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我们不能做任何人的奴隶,前进,前进,前进!国旗,国歌和国徽都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中山站建成后,中国的国歌在南极奏响;在利比亚局势动乱的时候,一些华侨在慌乱之时丢了护照,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说,谁要是能唱出国歌谁就可以走。当那些华侨走下飞机到脚踏上祖国的土地的时候,他们才切身体会到自己与祖国的关系有多么密切。这时会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p><p>守护历史,守护生命之源;守护洱海,守护晏海和清;守护历史,守护赤子国魂!</p> <p>《国家宝藏》有感</p><p> 赵月迎</p><p>《国家宝藏》节目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聂耳小提琴的故事,看完小提琴的“前世今生”,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场内观众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场外观众也情不自禁发起了弹幕,“起来,起来,起来”“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许多人感慨,原来光看弹幕也能让人眼泪汪汪</p><p>一把琴,一曲词,一首歌,似乎穿越了悠悠岁月,将人带回到上世纪30年代。这时,神州陆沉、山河破碎,国家已到最危难的关头。亲历存亡绝续的屈辱岁月,目睹“风云儿女”慷慨赴死,两位“音乐战士”,以笔和乐器为枪,用音乐唤起国人的斗志。一心抗日救亡的田汉,在身陷困难前,写下了这火一般的诗句;满腔热忱的聂耳主动接力,在颠沛流离中谱出了凝聚国魂的中华强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词鼓舞人心、旋律高昂激越,这“痛苦和愤怒的呐喊”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今日之景早已不同于歌词中所写,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不灭意志,我们当永矢弗谖。</p><p>知史方更爱国。一档节目引来弹幕刷屏,许多观众都表示对国歌又多了几分理解,几许敬意。这最直接不过地说明,那真切、滚烫的爱国热忱仍然存在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根本无需刻意渲染与说教,只需回顾历史、奏响乐曲,这份朴素情感便会自然而然地喷涌而出。仅以国歌为例,即便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流血牺牲、生死考验,这拳拳赤诚的乐章同样力量万钧,同样是“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1989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国歌奏响的瞬间,所有人哭成一片;2011年,利比亚时局动荡,丢失护照的海外游子,靠唱国歌自证身份,多少人为之动容……</p><p>国宝在魂,不在器。聂耳小提琴虽很朴素,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赤子国魂,唤起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宝藏。今天我们守护“国家宝藏”,既要护好器物,更要汲取其中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注入新的时代叙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