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 <p>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英文名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在中国清代以前,绿松石又被称为“甸子”。色泽淡雅,绚丽的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玉石,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人们把绿松石作为镇妖、辟邪的圣物和吉祥、幸福的象征。绿松石还是西历十二月的生辰石。</p> 翡翠 <p>翡翠(jadeite), 也称翡翠玉jadites、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但是翡翠并不等于硬玉。</p> <p>by杨树明 《风雪夜归人》</p><p>一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p><p>一个旷世之作。</p><p> 在这个玉雕中,石头中的绵化作了漫天的雪花,中间的一处绵则被雕刻成了铺着石头的弯曲小路,再加一个披着蓑衣的归家之人,这个已经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诗里的意思无尽地表达了出来。而这块石料的价格,也从100元的原料价飙升到了百万价格。</p><p> 翡翠的身价高,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身材质好,天生的色泽,色彩和透明度等很完美,雕刻家几乎不需要雕琢,只需简单抛光就可以展现出很完美的面,但是这样的石料在不断的开采中已经很少;更多的翡翠原料都比较普通,但是经过了像赵树明这类的雕刻家巧夺天工之后,展现出特有的模样,这样的作品的价值就体现在了艺术家们的心血里。</p> 白玉 <p>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和田玉的硬度为6到6.5度,它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和田白玉中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的,被称为羊脂玉。白玉通常有籽料和山料之分,籽料是原生矿经风化或地壳运动万亿年的搬迁推移后至河床,又历经万千年的磨砺、碰撞、洗刷,铸成为外形圆润光滑,呈卵石状的宝玉,河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各种矿物元素参与磨砺冲击,久而久之在白玉表皮的细微空隙留下了印痕,这就是籽料的“面孔”——桂花皮、铁锈斑。</p><p>山料是原生矿或埋藏在岩体中的白玉,一般呈不规则块状,棱角分明,质地不及籽料致密细腻,裂隙较籽料略多。白玉的特征在于它的“白度”,而白必须与它本身的质地相符合,才会显示天然与雕凿的美质。</p><p><br></p><p>“白度”传统分法依次有: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鱼骨白、象牙白、鸡骨白、糙米白、灰白、青灰白等,其中籽料的羊脂白(质地如同绵羊的凝脂)材质完整并带有皮壳为精品,且单原石重量越大价值越高。毫无疑问,白玉是玉石中的翘楚。</p> <p>by吴德昇 《李白醉酒》</p><p>创作这件作品首先要想到诗人李白的傲骨精劲,醉酒后的诗人似乎能与山月交流,以天为被地为枕,与天地交融的醉态美。李白的神态要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神态,面有贵气,衣纹要飘逸如流水,疏密有序。使整件作品给人一种简洁而不失精髓的感觉。</p> <p>by 吴德昇 《贵妃出浴》</p><p>如此大而又完整的一块原料,如此生动而又真切的情景。贵妃的那份奢华与娇贵,优雅与丰腴,都通过洁白的玉料表现出来。翻卷的水花,如飞瀑而下的水柱,引得龙王也来窥视,仙鹤也来添彩。整件作品写实与写意并举,观赏与梦幻共存,将一千年的历史浓缩在眼前,将亿万年天造地设造化成一份传奇。</p> <p>by 吴德昇 《贵妃醉酒》</p><p>作品利用立体雕的手法,将贵妃柔美的体态适时、适景而又真切地表现出来。单眼惺忪、衣衫凌乱、身姿摇曳、步履蹒跚,连猫咪也看到此时贵妃的不同。作者将贵妃优美典雅的面容、眼波流转的瞬间和一代美人微醺妩媚之态刻画入微,让人不觉间随贵妃眼神望去,令人心驰神往。作品利用原料的形状特征顺势而成,使观者只看到成品,全然感觉不到原料的原态,这正是作品设计的成功之处。</p><p><br></p><p><br></p> 独山玉 <p>独山玉(Dushan Jade)因其主要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其名。独山位于南阳市东北处。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温润,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雕,历史悠久,考古推算,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p><p>独山玉经历数千年的开采,遍山洞穴累累。古代采玉坑多为竖井式,一般较为浅显。使用爆破技术及凿岩机、矿车等器械,坑道已深至山中达数百米,密如蛛网的支道纵横交错,十分复杂。</p> <p>《三顾茅庐》</p> 青花玉 <p>青花玉是和田玉中其中的一种。</p><p>在中国新疆较为常见,色泽比点墨和聚墨要黑,其呈现状态是黑白相间,因内部呈现青花色,所以得名青花玉。</p><p>传统意义上的墨玉是专指白玉和青玉被石墨沁入形成的,作为墨玉当然是越黑越好,不过一定要有玉质,否则就是石头,大部分墨玉都是灰灰的,不黑不白,这种料称做“青花”,一般而言,“青花”的玉质相当细腻,脂感很好,上手特有感觉,其中黑白分明的“青花”很受玉坊的青睐,可用于巧雕,黑白分明的青花和田籽料俗称为黑白子,上品要求“白如宣纸、黑如墨”,市面上极易与和田“青花”混淆的是青海“青花”,一般而言,青海“青花”给人一种冻冻的感觉,几乎看不到墨点,墨是融在玉里的,有的可呈现出紫色光晕,当然黑白分明的可以根据白玉部分来区别。传统墨玉的正确划分是根据石墨的入沁形态分为点墨、聚墨、全墨。点墨顾名思义就是石墨呈点状分布;聚墨就是石墨比较密集,但并没有把原来的玉种都塞满,外观是呈黑灰色;全墨是石墨把原玉种的每个空间都占据了,且很密集,全墨中“黑如纯漆”者是上品,十分少见!青花玉一般是由墨玉和白玉两种颜色的玉组合而成,即“青花”是对一块玉石上墨、白两色的整体叫法。这一点与青花瓷相同,青花瓷一般由青、白两色组成,“花”亦非花,“花”亦非色,实际的主导颜色是“青色”。青花玉借鉴了这种称谓,黑(墨即黑)、白两色以墨色为主,白色为底子或点缀。</p> <p>by 周雁明 《协同上潮》</p> <p> 青花籽料,玉质细腻温润,黑白分明,依石而雕,俏色巧妙。两只黑熊在潮水中协同捕鱼,神态逼真,动感强烈,细部处理到位。</p> 总结一下呀 <p>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商周时期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2008年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p> <p>“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p><p><br></p><p>“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