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并快乐着!——记甘南扎尕那小环线徒步穿越

寒烟🎀

<p><b>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头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无意中看到这几句诗,竟令我突然回忆起甘南之行的点点滴滴。有些人,有些事,他会一直存在你的记忆深处,你以为自己忘记了,其实他会在不经意间勾起你的回忆。</b></p> <p><b>  2019年7月10日,我们一行11人出发了!飞机经停长沙,目的地是兰州。</b></p> <p><b>  7月11日一早,我们从兰州出发,经过临夏,来到拉卜楞寺。兰州还穿着漂亮的裙子,到达拉卜楞寺已经换上轻羽绒,经历了从夏天到秋冬的极速转变。</b></p> <p><b>  7月12日,在去桑科草原的路上,一路美景。随处一片油菜花,也是我们玩乐的地方。</b></p> <p><b> 一望无际的桑科草原立刻激起我们拍照的兴趣,车子停在路边,我们就开始了各种玩法。</b></p> <p><b>  有没有觉得这个画面很熟悉,以前我们的电脑桌面少不了这张图,我这张这不是下载的,这是实打实现场拍摄。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人提着东西?那是开心哥提着水果去洗,玩累了自然是要歇歇吃点东西补充能量的。</b></p> <p><b>  过了尕海,去郎木寺的路上,阳光明媚,天气很好,温度也升高,一下子又好像回到了夏天,这种温差,着实让人有点受不了。</b></p> <p><b>  从郎木寺到扎尕那正好碰到修路,一路颠簸4个小时才到达扎尕那村子。</b></p> <p><b> 2019年的甘南之行,记忆最深的就属扎尕那徒步穿越了。扎尕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这里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你可以轻易的把自己的心情释放在这片草原、森林、雪山之中,尽情陶醉;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b></p> <p><b>  修整了一个晚上,我们第二天(7月13日)早早就出发了。扎尕那已经在修建,目前还不用门票,出发前来张大合影。</b></p> <p><b>  我们这次穿越属于轻装上阵,为了在扎尕那山上露营我们雇了两头牦牛和一匹马,还有两个向导,向导就是我们住的民宿店主小哥和他的一个妹妹。帐篷和粮食炉具之类放在牦牛身上背着,途中要是有谁累了实在走不动可以骑马,毕竟路途遥远且又是高原地带。</b></p> <p><b>  这就是我们的牦牛和向导小哥。他比我们先出发,他坐车拉上装备在我们的必经之地跟我们汇合,要把我们11人的装备打包好放在牦牛身上。</b></p> <p><b>  我们的牦牛以及向导小哥先亮个相。</b></p> <p><b>  这还在景区内,没走多远,景美路况也不错,最主要的是今天天气超好,又是一个大晴天,这样的天气穿越扎尕那是没有问题的。</b></p> <p><b>  已经开始上升,路也渐渐变得难走起来。不过一直都有美景,再难走的路也不觉得辛苦!看似平淡无奇的路,一旦赋予“高原”二字,也会让平坦的大道多几分艰辛。</b></p> <p><b> 第一天(7月13日)比较虐,要一直上升到海拔4000多米,途中经过一线天、神王庙、石林,石林过后就基本见不到其他人了。</b></p> <p><b>  一路虽然艰辛,特别是一直上升,高原地区每上升100米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幸好我们只背一个小包,没有太多负重,才能边走还不忘欣赏美景和一路玩耍拍照。</b></p> <p><b>  半路休息,一个简陋的棚子,里面一两张用树枝搭建的凳子,一个烧着火的炉子和一口铁锅,成了我们中途补给的救命稻草。在这里我们吃上了热腾腾的饼子,喝上了热开水,坐下边吃边聊边修整。</b></p> <p><b>  这就是棚子的主人,一对年轻的藏族夫妻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b></p> <p><b> 路上遇到又是猪来又是马,不知道它们的主人在哪,难道这就是天生天养?马肯定有主人,只是不知道它们的主人在山里的哪个角落歇息着。</b></p> <p><b>  歇好了就继续赶路!</b></p> <p><b>  在路上,竟然遇到4个徒步高手,他们都是重装,背了帐篷等必需品,不知道他们选择在哪里露营。简单聊几句之后得知他们也是穿越扎尕那的,走的是大环线,需要4天,果真高手在民间啊!</b></p> <p><b>  远处就是石林了,过了这里,基本就见不到其他游客了,其实早在神王庙除了我们一行人就再也没看到其他人了。</b></p> <p><b>  苦中作乐,《青藏高原》唱起来!</b></p> <p><b>  我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小山,向导指着前方说:“过了这个山头就到露营的点了!”于是在希望中我们继续前行,在向导小哥所谓的过了前面的那个山头中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在一个小山顶上,向导小哥说:“看见没,前面那片空地,旁边有水源,那就是我们今晚的露营点了!”</b></p> <p><b>  这片空地比较平坦,也比较干燥,海拔4000多米,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b></p> <p><b>  趁着天还亮,迅速搭好帐篷,炉具准备好,终于可以坐下喝茶聊天了。</b></p> <p><b>  由于营地在海拔4000多米,一路走来,有点艰辛。安营扎寨后有2个队友出现不适,考虑到还要在这里呆一个晚上,安全起见,这2个队友只能撤离到山下。当时已经7点钟了,必须迅速作出决定,不然再晚根本下不了山,就连向导小哥也没办法。向导小哥牵着马,带着2名队友撤离了,此时天已渐渐黑了,我们一边准备晚餐一边祝福2个队友安然无恙。</b></p> <p><b>  我们当时想象着吃过晚餐可以喝茶聊天,听听音乐,顺便嗨一嗨!等到真的到达海拔4000米的高原,还是在野外,你会发现,晚上温度骤降,冷到你甚至不愿意在帐篷外多呆一秒,什么喝茶聊天,什么听音乐,嗨一嗨,脑补一下就可以了。</b></p> <p><b>  晚上,帐篷外面寒风呼啸着,帐篷里面,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包括羽绒,钻进睡袋,原本是想尽量早点入睡,结果听到的都是大家不停翻身的声音。这个时候兴许最好的消息就是2个队友安全了,下山不久身体不适的感觉得到缓解,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睡着了。</b></p> <p><b>  当第二天睁开眼睛看到柔和的阳光竟然有种重生的感觉,我暗自开心,黑暗的夜晚终于过去,光明到来了!最佩服向导小哥,昨天晚上把2个队友安全送到住宿的地方,今天一大早又赶到露营点继续带领我们前行!为向导小哥点赞!</b></p> <p><b>  吃过早餐,收拾好行李,又要准备出发了!</b></p> <p><b>  出发前还是要纪念一下,毕竟头一回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露营,终身难忘。</b></p> <p><b>  这是我们的领队——森林帅哥!</b></p> <p><b>  下山再上山,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折腾,中途又碰上泥泞湿滑的道路,一两个来回下来竟然也可以把人弄得疲惫不堪。</b></p> <p><b>  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小道,在我们的鞋子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b></p> <p><b>  这一段有溯溪的感觉。</b></p> <p><b>  一路跋山又涉水,翻过一个个山头,又淌过一条条小河,穿越中还带着溯溪,一路陪伴我们的是无数不知名、各种颜色的山花,开得特别灿烂,漫山遍野都是,怪不得都说7、8月的扎尕那是最美的!</b></p> <p><b>  这是我们跋山涉水后在山脚下遇到的又一个藏族阿妈和她的小孙子,应该是在放牧吧,看见我们一行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b></p> <p><b> 其实今天除了早上刚出发时一直上升,然后又急剧下降,又是走在崎岖泥泞的小道上,路况不是很好,接下来虽然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路况倒是还不错,一路山花烂漫,美景不断。我们翻过了高山,淌过了小河,穿越了溪谷,经历了各种地貌,乐趣自在其中。向导小哥告诉我们穿过这个峡谷就要到达终点站了,我们稍作休息,顺便挂上我们小分队的队标,留下我们的印迹。</b></p> <p><b>  终于回到了景区,沿着景区的路我们就可以回到扎尕那村子了。此时天色变得阴暗,看来晚上是要下雨了,我们不禁庆幸穿越扎尕那这两天老天带给我们的好天气。</b></p> <p><b>  神秘的扎尕那,美丽的扎尕那,我们回来了!</b></p> <p><b>  本来扎尕那小环线穿越就这样有个圆满的结局了,可是谁曾料想还有一点点后续,而且是此生难忘的后续。</b></p> <p><b>  回到扎尕那村子,当晚就下雨了,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是看黄河九曲第一湾,到唐克住宿。扎尕那段修路,为了避免堵车,我们要早早出发。原定6点出发由于下雨道路变得非常泥泞,没有车子帮我们运送行李,一切要靠自己。我们背着大背包,搬着自己的行李箱,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地走在最原始的泥泞小道上,此刻,所有的人心情都是崩溃的。就这么一小段距离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等到我们把行李运上车,再把鞋子简单擦洗干净出发已经7点,一行11人经历了人生最难忘的事情。我为什么喜欢旅行?因为走在路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碰到什么困难,前面有太多的未知数在等着我们。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都能够化解!</b></p><p><br></p> <p><b>  凌晨的扎尕那愈发宁静、神秘而美丽,愿世间一切的美好伴随你我左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