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访古石桥

顺流逆流

<h3>清明节诚心想访姚家古牡丹,谁料牡丹花已谢,只能来年再访。于是改道去走走那附近一带的拱形古石桥。</h3><h3>那古石桥是小晨光每次去外婆家必经之地,走过桥外婆家也就没几步路了,因为那时候都是步行或乘船走亲戚的,所以对那桥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外婆家也就是母亲的第一故乡,今清明去走一走也有一定的意义,算是怀念已故母亲的另一种方式吧。也许是母亲冥冥中在带我一起去走一走,那桥母亲肯定是走过了无数回,现在母亲不在了,看见古石桥仿佛看到了她年轻时候的模样,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h3><h3><br></h3><h3><br></h3><h3></h3> <h3>桥位于苏州相城区北桥镇的石桥村,以前就称作石桥,后来改称其为石家桥,那地方也以桥而称之为石桥村。现在那桥已被列入苏州文物保护单位,</h3><h3>此桥南北走向,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有关那桥的史记,该桥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花岗石单孔石拱桥,距今已有111年之久,我数了一下一共有24级石阶,桥北东侧有旗杆石,桥顶东西栏有一对长石椅,可供人休息,这样的造型还是比较少见的,桥北堍原来有一所学校,后来学校搬迁了,现新建了土地庙一座。</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石桥好多地方已整修过,但看上去还是比较完美,特别是桥栏修复地方较多,桥面石板还是老样子,那石板经过几代人脚步的摩擦显得非常滑溜。</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石桥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之一,像这样的石桥江南有许许多多,但保存完好的还不是太多。在一百多年前的乡下建这么一座桥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真可称之为巧夺天工。一座座古桥与江南好多古建筑正是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与勇气。</h3> <h3>这是通往外婆家后来建造的平板水泥桥</h3> <h3>随着时代发展需要方便交通搞活经济,近三十年来各城镇乡村建了好多平坦宽敞的水泥桥。就冷落了那些古石桥,如今走来心中万分感慨,虽说时代的发展趋势冷落了你,但出于对古迹遗址的不舍也保护了你,一座座古桥、一处处古迹成了游客眼中之美景。好多地方以一个古迹便成为了旅游景点。现代人在会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保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h3> <h3>通往外婆家的路</h3> <h3>土地庙前三拜</h3> <h3>印象之中会骑自行车开始就没怎么走这座桥了,粗算一下大约有三十多年了。今到此一走别后不知何日再来,多留点印记与足迹吧。</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往日石桥小镇虽偏僻也是蛮闹猛的,虽比不上那些中心市镇,但还算可以,今日清明走来倍觉凄凉。外公外婆已走了好多年,大阿姨、娘舅、母亲也已相聚过世,老家房子已拆迁,记忆中外婆家热闹的一大家子只能在回忆中寻找。</h3> <h3>走过石桥老街已碰不到熟人,儿时的玩伴或许对面碰见也未必相识。偶遇一位与父母同辈老者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是北桥来,今顺便来走走这座古桥。</h3><h3>聊着聊着聊到了我父母他都认识,但他还不知道我母亲已撒手人寰,只说好多年没见过了,他还叫得出我母亲叫“金玲”父亲的名字叫“林根”,说我父亲是铁匠母亲是裁缝,对于我父母非常了解,顿时觉得有几分亲热的感觉,我也随口叫了他一声娘舅。说起我父亲他大拇指翘翘,说我父亲年轻时即聪明又能吃苦,对他还是蛮佩服的。</h3><h3><br></h3> <h3>人的一生会经历好多事,碰到很多人,但真正相处与记得的也只有身边的几位亲人。以往的熟人经过好多年偶尔谈起都不知道对方哪天已离开人世了,知道了只是一声轻声的叹息,唉!怎么就走了呢。但作为其亲人总难以割舍,这就是真正的亲情,时而会想起、时而会伤感……</h3> <h3>一首歌、一座桥、一个镇、一只故事、一段回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h3><h3><br></h3> <h3>于清明子夜时分完笔</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