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国旗半垂,江水呜咽,山川悲鸣,举国同悲! </p><p><br></p><p>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p><br></p><p>因疫情居家隔离,亲人不能团聚。清明时节,全国抗疫取得了胜利,工厂复产复工,城市农村恢复了往日的面貌,人们开始了正常的生活。</p><p><br></p><p>好久不见的姊妹便趁清明假期相约归故里,祭奠已逝的亲人。</p><p><br></p><p><br></p> <p>我的家乡坐落于胶东半岛栖霞市亭口镇南部山区,不很富裕,但村民憨厚淳朴,是远近有名的文明村。</p> <p>这是入村的大桥。</p><p>亭口镇全镇主要河流4条:山东河、枣林河、占疃河、大杨家河,桥下便是占疃河。小的时候河水源远流长,清澈见底,夏天是我们小孩子的欢乐天地。记得有一次和三个小伙伴沿着河流捉鱼走出去二十里地到镇上,饿了才发现闯祸了,害怕了。好在其中一个小伙伴的爸爸在镇上工作,领我们吃了一顿当时感觉是一生中最美味最难忘的佳肴,吃饱把我们送回家。家里的父母找疯了,可想那顿揍有多疼。</p> <p>这是我村的双顶山。小的时候常去山上采药材,完任务。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并且能获得一大摞本子和一大把铅笔。</p> <p>这是村头的农家房子。现在早已不是小时候的模样。国家政策好了,农民富裕了,家家都起了两层小楼。</p> <p>不管走出去多远,离家多久,家是一个人永远走不出的牵挂。这条路便是我求学工作回家的必经路,虽然面貌已变,但依稀还能寻到小时的记忆。</p> <p>“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便有家,父母去,家就成了大门紧闭的空壳。</p><p><br></p><p><br></p> <p>这是我家邻居王奶奶的屋子,人去房子也塌陷了,心里不由得心酸难过。</p> <p>这里是我最深刻最难忘的地方——小学学堂。每每走过这里,耳边依稀可闻朗朗读书声,脑海里便浮现出用松树杈做成油灯晨读的情景。</p> <p>这是村民购买生活用品的供销社。与我们的教室一条小河之隔。哗啦啦流水的小河现在成了长满杂草的垃圾场了。</p> <p>这里是我的初中学校,尽管在这里只读了一年,便离家到十里外的花果山读完初二初三,但还是感到很亲切。现在的学校看起来还完好,那是因为已被村民买下加一修缮,否则也早已破落不堪了。</p> <p>这是我小时候上学玩耍常走的村路,路还在,面貌已变。</p> <p>这是我的父辈还有兄长辛勤劳动的山地,这里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还有我小时候担水浇地,给果树打药的记忆。</p> <p>现在的人们生活的都不易,大人孩子,上学工作,压力山大。难得这次家人团聚,看到孙辈的孩子们能够快乐成长,再辛苦也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