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正确养生,一年身强体壮

新农夫

清明是真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观念的节日。清明前后,气温升高,生气旺盛,阴气衰退,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同时人们也适应春季升发之气,选择如踏青、踢球、秋千、拔河、放风筝等大都有助于阳气发散的活动来丰富生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明养生原理</b></h1>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热气生清”的作用下则“地气上为云”,在“寒气生浊”的作用下则“天气下为雨”,秉承“阳化气,阴成形”,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明者,天清地明,气清景明。<br><br>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农历正月、二月、三月,是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天人相应,故可晚睡早起,松缓形体,适当运动以使人体的阳气也得到升发,这样有利于新思路的产生,应多给养而少夺取,顺应调养生生之气。如果违逆春生规律,就会伤少阳之气而得肝胆之病,到了夏季,会得里寒洞泄之类的病,太阳之气该长长不起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明饮食调理</b></h1> 经过春分之后,人体内的阳气开始逐步升发,到清明,肝脏仍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若肝火偏亢,则易导致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病的复发,还会因木火刑金而出现干咳,所以在饮食上应避免补肝过度,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入心肺肝经的荠菜、健脾补肺的山药、利五脏通血脉的菠菜、补肾健胃的韭菜、渗湿补益的银耳等,且饮食宜温、宜以清补为主。 肝气最旺,因木克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在饮食上因避免过食酸,而可多食甘淡,可饮用玫瑰花茶、明前茶等茶饮以疏理肝气,清心除烦。 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雨水会明显增多,故湿气较重,人体往往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怠惰,甚至麻木。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湿之外,还要适当养血舒筋,不宜食用“发物”。建议选择一些温胃去湿的食物, 如白菜、萝卜、芋头等。另外过食咸,易引起咳嗽,还易导致哮喘病的复发,尤其是有慢性疾病史的人更应忌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养生小贴士</b></h1> <b>清明食品:</b>清明团、清明饭等,其原料来源于中草药如艾草等,清明时节食用它们可清凉解毒,驱邪保健。 <b>预防“春困”方法:</b><div>一是要保证充足而不过长的睡眠,</div><div>二是进行温和而不剧烈的运动,</div><div>三是空气流通,精神和谐。<br><br> 此外,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如糙米等,吃饭不宜太饱。</div> “哀而不伤,乐而不荒”,坚持有节制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讴歌春天,尽情欢乐,身心健康,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文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