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转眼间,学生们在家上网课已有一个多月。原本是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相处的时间,能促进亲子关系。可现实的场景往往不尽人意……</p><p> “你上课认真点啊!”、“怎么还不去写作业?”、“课上完了吗?”、“作业写好了吗?”、“你别说了~”……</p><p> 似乎亲子关系已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p> <p> 那么,家长朋友如何陪伴孩子上网课效果更好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充满期待!</p> <p> “罗森塔尔效应” 也被称为“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它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所以家长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孩子,要把赏识孩子作为“第一要务”!</p> <p> 一、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自己对他的期望,并使之变成孩子的“自我期望” 。</p><p> 只有孩子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发展自己。 有的家长可能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其实“网课”阶段,家长可以结合老师的管理方式和孩子的每日表现,对孩子提出自己的简单期待。比如: 我希望你能够认真完成今天的作业! 你听课越来越认真了,相信你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p> <p> 二、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 </p><p> 戴尔·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 卡耐基本来就打算不接受这个继母,在他心中,一直觉得继母这个名词会给他带来霉运。但继母的举动却出乎卡耐基的意料,他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摸着卡耐基的头,然后笑着责怪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看哪,他怎么会是全镇最坏的男孩呢?他应该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才对。” 继母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卡耐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这种话啊,即使母亲在世时也没有。就凭着继母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可是在她来之前没有人称赞过他聪明。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三、不遗余力地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p><p>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何尝不想称赞孩子,可是我家的熊孩子,实在没有可称赞的地方! 如果您有这种想法,请记住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看一看,就会有大不一样的发现。 在这一方面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无边界对比”,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最优秀的孩子比,学习上与班里的第一名张三比,体育上又与班里的第一名李四比……</p><p> 这样比来比去,当然是自己的孩子最差了。其实,差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比较方法是用孩子的今天与昨天相比,如果孩子比昨天进步了,那就必须表扬,而且是郑重其事、真诚地表扬。这样,孩子每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天长日久,怎能不优秀呢?</p> <p> 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错误。 </p><p> 这是发生在非洲加纳一所中学里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天,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眼睛首先盯住了黑点,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面露遗憾地说:“为什么总是把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有许多缺点,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正常的,作为家长绝不能只盯着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势。 </p><p> 对孩子充满期待,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做到这些,您就用好了“罗森塔尔效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