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活动倡议——文明祭扫 别样清明

燕子飞

<p>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踏着春天的旋律,迎着初春的气息,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缅怀先烈、祭扫英烈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抗疫战尚未完胜,境外输入依旧形势严峻,人群集聚的风险仍不可小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清明祭祀氛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赤光第二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特向全体家长、小朋友发出以下倡议:</p> <p>一、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教育</p> <p>牢固树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的观念,切实增强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鉴于目前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间,大力提倡“鲜花祭祀”“居家追思”“网络祭扫”“植树缅怀”等文明祭祀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而且远离林区,避免发生火灾事故。那你知道这些吗?</p><p>01</p><p>森林防火“十不准”</p> <p>1.不准烧荒烧垦、烧荒积肥、烧田埂草。</p><p>2.不准上坟时烧纸、烧香、放鞭炮、放孔明灯。</p><p>3.不准在林区吸烟。</p><p>4.不准在野外烧蜂、烧蚂蚁、烧火驱兽和使用火铳枪械狩猎。</p><p>5.不准夜间在林区点火把照明行路。</p><p>6.不准炼山造林或烧木炭。</p><p>7.不准痴、呆、精神病患者、小孩进入林区。</p><p>8.不准见火不报不救。</p><p>9.不准在林区烤火取暖、生火野炊。</p><p>10.不准破坏森林防火宣传牌、瞭望台。</p><p>02</p><p>造林炼山“五不烧”</p> <p>1.未经批准不烧。</p><p>2.未开好防火线不烧。</p><p>3.未准备好打火工具不烧。</p><p>4.刮风、高温、干旱天气不烧。</p><p>5.无人看守不烧。</p> <p>二、传承红色基因</p> <p>大手拉小手亲子共同观看一个红色影片(推荐影片:动画片《英雄王二小》,电影《鸡毛信》《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阅读革命历史书籍、讲英雄故事等形式,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历史,铭记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p> <p>三、感受传统文化</p> <p>做菊花、画彩蛋、做风筝.....与孩子聊聊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以自己的方式了解清明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p><p>清明节习俗那些事儿</p><p>01</p><p>扫墓</p><p>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p> <p>02</p><p>植树</p><p>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p> <p>踏青</p><p>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 <p>放风筝</p><p>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p> <p>祭扫是一种形式</p><p>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p><p>文明是一种风尚</p><p>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p><p>逝者最大的心愿</p><p>就是亲人好友健康地生活</p><p>避免扎推聚集,减少感染风险</p><p>保证自己和家人健康</p><p>是对先人最大的尊敬</p>

清明

不准

不烧

清明节

防火

祭扫

扫墓

植树

林区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