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缅怀先祖、迎接明媚的春天;我们探索我们的“根”在哪里,也拥抱着新的轮回、万物的新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缅英烈🌾</p><p><br></p> <p> 因为思念,故而怀念,终成纪念。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缅怀先烈、祭扫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情况下,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并倡导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p> <p> 东明幼儿园全体教师在4月4日10时,与全国人民一起默哀3分钟,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烈士,致敬疫情及山火中牺牲的英雄和逝去的同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知风俗🌾</p><p><br></p> <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清明节的习俗众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扫墓祭祖,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铲除杂草,放上贡品,献上鲜花,告慰先人。</p> <p>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踏青远足。</p> <p>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p> <p>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p> <p>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p> <p>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p> <p> 倘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这是一场美好的寓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巧动手🌾</p><p><br></p> <p> 在清明扫墓时我们缅怀先人,纪念先烈,给他们送出我们深厚的思念之情,用花束来寄托我们的敬意!</p> <p> 小雏菊</p><p> 所需材料:画纸、颜料、画笔、剪刀、纸胶带、绿色珠光卡纸、酒瓶木塞、铁丝</p> <p> 制作步骤</p><p> 将画纸染成渐变的颜色,如图剪开后卷起来。</p> <p> 用珠光卡纸剪出叶子,将其对折弄弯粘贴在菊花上。木塞穿过铁丝,再用铁丝穿过菊花上,花的末端再用纸胶带缠绕几圈。</p> <p> 纸胶带将铁丝全部包裹起来将画纸从中间慢慢地向四周散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诵经典🌾</p><p><br></p> <p>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明以春回踏青的悠扬,以思念感怀的委婉向我们走来,诉说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和精粹的人文精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忆美食🌾</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团子</p> <p> 江南人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子叫做“尝春”,品尝春天的味道。从古到今,大家习惯用清明团子来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间还流行吃“清明团”,其实就是青团子。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于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聪明的说法。许多人家抱着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青团子)”,谓之为“讨聪明”。青团子在这儿又起着讨口彩的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馓子</p> <p>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喜团</p> <p>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果</p> <p>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枣糕</p> <p>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卵</p> <p> 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螺</p> <p>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食薄饼</p> <p>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润饼菜</p><p><br></p> <p>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乌稔饭</p> <p>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菠菠粿</p> <p>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牢记心🌾</p><p><br></p> <p> 1.疫情未全面解除,外出时牢记戴口罩,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时刻关注孩子,教育幼儿外出时一定紧跟家长,以免走失。</p><p>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家庭与个人卫生,监督您的孩子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孩子准备随身携带的手帕或纸巾,教导孩子正确洗手方法。</p><p> 3.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p><p> 4.请家长和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p><p> 5.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护眼睛。</p> <p> 清明时节,让我们一起双手合十,为正在遭受“新冠病毒”折磨的人们祈祷;感恩无私的白衣天使不分昼夜抗战病毒;缅怀革命先烈和此次抗疫牺牲的“战士们”;祭典先祖,致敬英雄。</p> <p>编辑:蒋习芳 审核:崔月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