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绿柳拂絮寒已过,红花弄蕊满枝头。在这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时节, 王友梅主任带领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开始了第四次线上研讨交流活动。这一次,我们翻开了诗卷,在观摩名师课《山居秋暝》的同时,也让我们醉心于王维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怀,走进了王维居住---隐居---禅居的心。<div><br></div> 《山居秋暝》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孙双金老师紧扣“诗佛”称号和《山居秋暝》的意境,把我们送入清新、清幽、清纯、清雅的情境中。 来自重庆的两位美女老师刘娟和胡琦老师共同执教一节课,让我们感受到语文与音乐融合的美妙意境。 工作室所有成员聆听着、记录着、思考着、共鸣着,自选角度,各抒己见。<div><br></div> <b>孙无忧老师:</b>从“知题意、诵诗歌、品诗文、板书”四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细致的分析。一首古诗,同一个目标入手,不同的教学设计。三位老师各有特色,同样精彩。<div> <b> 郭玉萍老师:</b>这两节课都能让学生达到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体会作品情感,都从读诗歌到唱诗歌让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两节课都没有提到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这样的关键词,但是却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心理。<br></div><div> <b>胡蕊蕊老师:</b>听了重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语文与音乐的融合,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让人震撼,孙老师让孩子通过想象,感受到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山居秋暝图。<br></div><div><b> 桓志芹老师:</b>观看了三位老师执教的两节课,都非常的精彩,刘娟老师和胡琦老师共同执教了一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课堂原来还可以这样整合,孙双金老师的课更是让我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到诗中空灵的意境,一堂课听起来都觉得心旷神怡。刘娟老师和胡琦老师,两位美女老师“美”了一整堂课。<br></div> <b> 张辉老师</b>:从“貌美、神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美在貌;诗本身美“诗中有画”。注重朗读,创设情境,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在神;补充资料,知人论世,感受情怀,传承化。<br><b> 李云洁老师</b>:两堂课,我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为观课视角,刘老师,胡老师更重视美的熏陶,给了同学们美的感受,孙老师更注重诗的感悟,我们看到学生的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我相信,三位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一定都是深远的。<br><b> 吕宝娟老师:</b>孙双金老师是一个真正有情怀的语文老师,他是先懂了王维,懂了他的空灵,他的清雅,并欣赏热爱着,再去给学生上这堂课。他懂,所以不管学生知多知少,他都能从容应对。我今后会以孙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br><b> 马婧琦老师:</b>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例,收获很多,这是一堂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但没有拘泥于语文,而都相应的贯穿了音乐,文字与乐章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堂巧妙地课堂。 <b> 陈晓彤老师:</b>虽然是两堂语文课,但是由三位老师呈现,打破了“一师一课堂”的常规,展现了老师超常的教学水平,也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不一般的体验。并且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采。<br><b> 张夏老师:</b>孙老师的《山居秋暝》这一课让我对情智教学有了浅浅的认识,孙老师的课堂十分优美,在美的意境里既学了古诗又欣赏了美景,实在是美的享受。所以两堂课里我更偏向于孙老师课堂,但是两堂课都有我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br> <b> 任丽娜老师:</b>“不学诗,无以言”,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所表达的境界,如何让古诗词真正浸润学生心灵,如何让古诗文教学成为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孙双金老师的《山居秋暝》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br><b> 胡晓光老师:</b>在儿童心底播下语文的种子,是我听完孙双金老师的课后,闪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孙老师的整堂课,在引领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自然从容,不仅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这一首诗,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语言的魅力,诗文的意境。让我受益匪浅。<div> </div> 最后王友梅主任从课标、单元主题、教材文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五部分内容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对我们今后如何学习观课给予指导,让我们在今后的观课学习中有了目标和方向。 万物之中,生长最美。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春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我们坚信疫情很快就会消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花开”,像诗佛王维那般寻找恬淡舒适。若有“隐”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