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五单元</h3><h3>混合运算</h3><h3>(一)教学目标</h3><h3>1、是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h3><h3>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h3><h3>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成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h3><h3><br></h3> <h3>(是实验教材二下“解决问题”与四下一单元“四则运算”整合重新编排的单元)</h3><h3>(二)主要内容</h3><h3>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h3><h3>2、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h3> <h3>例1</h3><h3>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h3> <h3>例2</h3><h3>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h3><h3>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本单元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面而又需要先算的题目时,容易收到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h3><h3>为加深学生印象,教材借助现实情境、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h3> <h3>例3</h3><h3>在回顾小括号作用的基础上,直接将相关知识迁移推广到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h3> <h3>例4</h3><h3>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到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h3> <h3>还有练习十一</h3><h3>练习十二</h3><h3>单元整理和复习</h3><h3>练习十三</h3><h3>建议用7课时</h3> <h3>(三)教学建议</h3><h3>1、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例2)</h3><h3>2、复习旧知识基础,建立运算顺序,通过现实问题加以理解、引发思考。达到梳理的目的。</h3><h3>3、灵活运用练习,专项训练。适当运用教具动态展示,化解难点。</h3><h3>4、从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脱式计算,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注意过程书写要规范。</h3> <h3>第六单元</h3><h3>有余数的除法</h3><h3>(一)教学目标</h3><h3>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h3><h3>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能力。</h3><h3>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h3><h3>4、使学生初步学会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h3> <h3>(修订后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二年级下册)</h3><h3>平均分物:1、恰好分完(表内除法);2、有剩余(有余数的除法)<br></h3><h3>(二)教学内容<br></h3><h3>1、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h3><h3>2、解决问题。</h3> <h3>例1</h3><h3>直观</h3><h3>过程对比</h3><h3>横式对比</h3><h3>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时有分完和分不完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h3> <h3>例2</h3><h3>对比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h3> <h3>例3</h3><h3>横式和竖式对比</h3><h3>理解竖式书写方法及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h3><h3>(没有余数的竖式书写)</h3> <h3>例4</h3><h3>强化竖式</h3><h3>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h3><h3>(直接用除法竖式)</h3> <h3>例5</h3><h3>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用“进一法”确定问题的答案</h3> <h3>例6</h3><h3>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h3><h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h3> <h3>有练习十四</h3><h3>练习十五</h3><h3>建议8课时</h3><h3>(三)教学建议</h3><h3>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理解</h3><h3>(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用图想事、借图促思、据图说理。)</h3><h3>2、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h3><h3>3、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的知识基础,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因材施教。</h3><h3>4、注意除法竖式教学,意义的构建。</h3> <h3>第七单元</h3><h3>万以内数的认识</h3><h3>(一)教学目标</h3><h3>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h3><h3>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h3><h3>3、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同时,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h3><h3>4、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h3><h3>5、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h3><h3>6、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h3> <h3>(一上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一下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本学期二下将认识万以内数,四上认数范围扩展到亿以上。</h3><h3>本学期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它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h3><h3><br></h3><h3>(二)教学内容</h3><h3>1、1000以内数的认识</h3><h3>2、10000以内数的认识</h3><h3>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h3><h3>4、用估算解决问题</h3> <h3>例1</h3><h3>直观的认数工具</h3><h3>结构化</h3><h3>感受十进制</h3> <h3>例2</h3><h3>灵活运用计数单位数数,体会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含义。</h3> <h3>例3</h3><h3>培养数感</h3><h3>多角度理解数</h3><h3>强化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的数之间的联系</h3> <h3>新增加了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h3><h3>既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又为认识数位、体会“位值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和途径。</h3> <h3>例5</h3><h3>“十进位值制记数法”</h3><h3>“满十进一”</h3> <h3>例6</h3> <h3>例7</h3><h3>“计数单位”</h3><h3>“数的读写”</h3> <h3>例8</h3> <h3>例9</h3><h3>数的大小比较</h3> <h3>例10</h3><h3>“数“形””结合</h3><h3>感知、理解、表达数</h3><h3>培养数感,感悟数。</h3> <h3>例11、12</h3><h3>整百整千</h3><h3>加减法</h3><h3>“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h3><h3>“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h3> <h3>例13</h3><h3>估算解决问题</h3> <h3>有练习十六</h3><h3>练习十七</h3><h3>练习十八</h3><h3>练习十九</h3><h3>建议12课时</h3><h3><br></h3><h3>(三)教学建议</h3><h3>1、利用认数工具,直观感受数,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回到具体。</h3><h3>2、数来源于数,用数数来加强认数。</h3><h3>3、注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h3><h3>4、关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