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春色 漫山茶香

四月芳菲

<p>  去库山的路上,见到这棵千年风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春雨中溪水唱响着流向远方,山间云雾迷蒙,掀开了库山神秘的一角。</p> <p>  过梓桐岭往左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异常奇特的村落。沿着两山夹一坞的逼仄山路,蜿蜒走上十五里后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山谷盆地,面积不下千亩。四周群山罗列,宛如屏障,除了那一条进山的机耕路以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出山的通道,就像被牢牢锁在一个极度封闭“口袋”里。——这就是石台县丁香镇的库山村。</p><p> </p> <p>  走进库山,满眼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甚至连群山隆起的皱褶里,也都是一层压着一层的梯田。</p> <p> “库山一窝圆,内藏千亩田。秋天出稻米,春天出银钱”。这是库山流传已久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不但形象地描绘出库山的地理特征,而且道出了库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全村近千口人,祖祖辈辈都是依赖这片肥沃的土地,靠天吃饭,靠地收粮,世代繁衍,生生不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遍山原白满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规声里雨如烟。</p> <p>  作为人口历来不多的库山,为何有着近千亩的良田?据说在十八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陈玉成兵败安庆之后,有1000余人的残部退守库山,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生存问题。就将库山所有荒地全部辟为良田,种上了粮食和茶树。当年那些太平军辟开的良田茶树,让库山百姓至今获益匪浅。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泉烟火白云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饮香茶爱此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下维舟不忍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溪流水暮潺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正是采茶最忙时节,村民在高山上釆茶。</p> <p>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是这里现实的生活场景。劳动间隙,闲暇之余,库山人多以唱山歌的方式打发时光。</p> <p>  上山斫柴、采茶、伐木、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库山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是当地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p> <p>  传统的农耕生活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不但使库山人习惯了那种“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绿日子,而且在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之中,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风俗。 据村里老人说,过去,库山一切生活资料都出自本地。繁盛时期,村里除了油坊、纸坊、面坊以外,还有石碾、碓臼、水车。家家做豆腐,户户架纺车。无需踏出山门,即可丰衣足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