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颇不太平。凛冬刚过,春暖花开,清明已至。今年的初春,有些兵荒马乱。一场听不见炮火声的特殊战争,突然打响。一队队英勇的战士,看不见硝烟弥漫,却毅然决然,就地冲锋,气壮山河。今天,公历2020年4月4日,全国上下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全国各地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今日10时起,全国人民全体肃立,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为烈士,为同胞,为我们的亲人和英雄,送最后一程。</p> <p>看我们的小朋友在默哀,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可能他们不是很懂这种悲壮,但这种深沉的爱,铭记于心!!</p> <p>知清明</p><p>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唐·杜牧《清明》</p><p>清明节由来</p><p>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p><p>《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br></p> <p>清明习俗</p> <p>了解完了清明由来和他的习俗之后,我们的小朋友用皱纹纸、彩泥、等材料,通过剪、贴、画等形式亲手制作菊花,孩子们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寄托在鲜艳的菊花上,体验清明的风俗。</p> <p>春暖花开🌸时,我们希望摘掉口罩,和大家一起放风筝去喽</p> <p>听,伴随着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让我们铭记历史,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这才不愧爸爸妈妈的期盼,祖国的希望!!</p> <p>我们始终把传统节日当作重要的活动资源。让孩子们在节日里,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及深刻的思想教育。此次清明主题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清明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同时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教育,在尊重祭祖习俗的同时,引领了文明祭祀新风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