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小能人

雨廷

<h3>村里的小能人</h3><div><br></div><div> 郑庆霆</div><div><br></div><div> 我坐的村子,不大不小,约600余人口。村子的上方有座蓄水360万立方米的水库,它叫三官岭水库;水库下游的一条小溪流,似一条飘带,轻轻柔柔地缠绕在位于田畈中心的村子,村子由此而得名叫后王畈,后改名为后王坂村。村子的西北面山峦叠嶂,起伏绵延,站在宝龙山上俯瞰,村口的南面,有一座农家别墅特别亮眼。</div><div> </div> <h3><br></h3><div> 别墅的主人就是村里首屈一指的致富能人,他叫郑吉富。这名字听起来颇有蕴意,象征人们向往吉祥富裕的美好生活,然而他并不是依赖这名字唾手可得的幸福日子,而是经历辛劳奋斗出来的。</div><div> </div> <h3><br></h3><div> 我和他同根同祖,按家族论资排辈,他虽然年长于我,但他管叫我叔叔。他兄弟三个,排行老二。学生时代,天资聪颖,成绩优秀,本可以在学业的道路上,能得到继续深造,然而时不来运不转,遭遇“文革”浩劫,受外祖父在国民政府担任某镇镇长之嫌,剥夺了其求学的权利。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想起执教他数学的航埠中学陈德辉老师,陈老师曾专程到他家造访,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是读书的料啊,这根好苗子,真得不忍心啊……”无奈时局动荡,只留下深深的叹息。</div><div> </div> <h3><br></h3><div> 回乡后,他不止一次地流泪,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也被化为泡影。为了“跳出农门”,母亲把他带到做篾匠手艺的十五爷身边,拜十五爷为师学篾匠。篾匠是苦计活,每天天刚放亮上东家做篾器,晚上都是摸黑回家。由于他聪明好学,手艺很快上手,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能独挡一面,娴熟驾驭,因此很讨十五爷喜欢。学艺有成后,他回了老家另立门面,走村窜户上门到东家“捧上手艺的饭碗”,成为名噪一方的篾匠师傅。后来他也带起了不少徒弟,足迹遍及本乡及邻近的江山市等地。</div><div> </div> <h3><br></h3><div> 转眼到了90年代后期,篾器工具逐渐被塑料制品所替代,篾匠这门手艺也被渐渐冷落……面对这一境况,他又动起了脑子,另辟蹊径,走上了贩销柑橘的经商之路。夫唱妇随,妻子在家管收购,他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安营扎寨”管销售,经历10多年的摸爬滚打,打开了销路,并在市场上稳稳扎下了根。跟他在同一市场做销售的同行,都戏称他为“郑狐狸”,因为他做生意讲诚信,商贩找摊位,先找人后找橘子;只认人不认橘,只要是他的橘子,商贩就认买。令同行既羡慕又嫉妒。随着销售量的猛增,加之人手紧张,他又想出了一个妙计,在本村牵头组建了柑橘经济合作社,把原来一些零散的贩销户,集中起来搞集中销售,由此带动了其它贩销户帮助他们实现了增收致富。</div><div> 如今随着柑橘产业的萧条,他隐身退场,过上了恬静安逸的生活,快乐旅行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div><div> </div> <h3><br></h3><div> 他为人谦和,行事低调。引用一句人生感悟语,生活,就是鞭子,不奔跑就得挨打,不努力就得受罚,社会,就是后妈,不争取就得落后,不拼搏就得倒退……他是我所在这个村的小能人,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兄弟勤劳致富的一个缩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