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国志哀!给孩子们讲讲“下半旗”的知识

<p>  对于成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沉痛、严肃、值得铭记的日子;而对孩子来说,这将是一个汽车轮船突然停下鸣笛,家外面传来很响的警报声,他们会感到奇怪和好好奇的日子。</p><p><br></p><p>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的,就是如何“抓住”孩子的这份好奇,引导他们理解哀悼日的意义,参与到哀悼之中,将对烈士及逝世同胞的哀悼铭记在心。</p> 什么是全国哀悼日? <p>  当国家遇到了可怕的灾难或有重要的人物逝世时,国家会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来寄托人们的哀思,这个日子就是全国哀悼日。</p><p><br></p><p><br></p> <p>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0次以上,其中30余次系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3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p><p><br></p> 为什么4月4日是全国哀悼日? <p>  最近,新冠肺炎的流行对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很大伤害。尽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国内已经逐渐稳定,但仍然有烈士牺牲、数以千计的同胞逝世。</p><p><br></p><p><br></p><p><br></p><p> 4月4日的全国哀悼日,就是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他们的哀悼。</p><p><br></p><p><br></p> 什么是烈士? <p>  烈士是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p><p><br></p><p><br></p><p><br></p><p> 在这次疫情中,那些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不被感染病毒而牺牲了自己的人是烈士,是我们应该一辈子铭记的英雄。</p><p><br></p><p><br></p><p><br></p><p> 昨天,湖北省14名防疫一线牺牲人员被评为首批烈士。</p><p><br></p><p><br></p> 全国哀悼日会做些什么? <p>在全国哀悼日,全国的政府机构及驻外机构会将国旗降下一半;全国范围内都会停止公共娱乐活动。</p><p><br></p><p><br></p><p><br></p><p>在4月4日上午10点的时候,会听到很响的声音,那是汽车、火车、舰船在鸣笛,防空警报也在鸣响。响声会持续3分钟,这段时间里人们也会停下手头的事进行默哀,寄托哀思。</p><p><br></p><p><br></p> <p>告诉孩子,这样参与哀悼———历史时刻,请孩子加入</p><p><br></p><p>4月4日全国哀悼,请告诉孩子这4件事</p><p><br></p><p>孩子们当然也是全国人民的一部分,自然可以,也应该参与到这次哀悼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这么做。</p><p><br></p><p>1.游戏时间缩短一些</p><p><br></p><p>哀悼日是一个带着悲伤思绪的日子,全国范围内停止了公共娱乐活动。我们也可以减少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来表达敬意、寄托哀思。</p><p><br></p><p>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今天的游戏时间会缩短一些,你可以用多出来的时间去看看书、帮忙做做家务。</p><p><br></p><p>这对孩子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关于“忍耐”的修行,而关于“忍耐”,推荐大家看看这篇《这家幼儿园让孩子“受苦”,家长却无比支持》,看这所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天只吃一个馒头”的“饥饿日”活动。</p><p><br></p><p>2.看一看降半旗</p><p><br></p><p><br></p><p>哀悼日政府机构会降半旗,除此之外许多有国旗的地方也会相应。</p><p><br></p><p>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阳台上向外眺望,找找看有没有降半旗的地方。如果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一下降半旗的样子。</p><p><br></p><p>3.听一听鸣笛声</p><p>4月4日上午10点,能听到鸣笛声和警报声。可以暂时关闭家里的电视或音乐,和孩子一起听听看这些声音。</p><p><br></p><p>住在高楼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上阳台,看看街上的车都停下来鸣笛的样子。</p><p><br></p><p><br></p><p>4.默哀三分钟</p><p><br></p><p><br></p><p>10点到了,听着鸣笛声,和孩子一起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低头静立默哀三分钟,表达对烈士和同胞的悼念。</p><p><br></p><p><br></p> 为谁下半旗?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p><p>(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p><p>(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p><p>(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p><p> 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p><p> 因此,《国旗法》的规定只明确了在任的国家领导人逝世时应下半旗。对于已卸任的国家领导人,是否下半旗要由国务院另行决定。</p><p> 由于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废除,自1990年10月1日《国旗法》施行以来,尚无国家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在任上逝世,因此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至今并未实际适用过;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全国政协主席逝世时下半旗志哀,也仅适用了一次,即1992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病逝。其他享受下半旗的哀荣的领导人,都是按照第十四条第(三)款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的名义而有此待遇的。</p><p> 1990年《国旗法》通过之前,国旗在何种情况下下半旗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1990年之后,为国家领导人下半旗志哀的标准,事实上进一步明朗化。</p><p> 共和国对逝世的外国人的吊唁,规格最高的应属前苏联领袖斯大林。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逝世,3月6日,中国政府发布公告,自1953年3月7日起至3月9日在全国下半旗志哀。志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会、娱乐。此后,以1969年为界,中国为逝世的外国人下半旗的频率和范围均有明显变化。</p><p> 在1969年9月9日为逝世的越南主席胡志明下半旗及之前,下半旗的频率较高,以1953年为起点,16年间共发生过12次;其范围绝大多数为“我国各地下半旗”,基本上都是为去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领导人降旗。</p><p> 而在1969年后,中国为逝世的外国领导人降半旗的频率大幅降低,其范围也不再是“全国各地”,而主要为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和外交部。</p><p> 在《国旗法》出台之前,为哪位外国人下半旗志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意识形态以及国际政治环境,从斯大林到胡志明,受到下半旗待遇的大都是与中国亲近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随着意识形态淡出国家政治,下半旗需要有明晰的法律制度。</p><p><br></p> 如何下半旗? <p>  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那么,如何下半旗呢?</p><p>《国旗法》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p><p>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p><p><br></p><p><br></p> 下半旗的源起 <p>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哀悼。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志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p> <p>  白衣执甲,时代英雄。你们闻令而动,逆行千里,毅然赴险。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p><p><br></p><p> </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