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呐喊 快乐

随心入境

<p class="ql-block">背影&nbsp;&nbsp;&nbsp;&nbsp;呐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快乐</p><p class="ql-block">作者&nbsp;&nbsp;&nbsp;&nbsp;:武平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夲文最早写于2015年。2017年元旦和2020年清明经修改均发布过。</p><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6月19日,人们都说今天是父亲节,不觉又想起了父亲,今年4月7日父母带大的小侄女去世了(芳年36周岁),也不知她是否在另一个世界见到了疼她的爷爷?不由得又打开了这篇文章,想补充上关于小侄女的一些内容。</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9日于并。</p> <p class="ql-block">父亲遗像</p> <p class="ql-block">一&nbsp; 背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背影》一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著,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父亲去世后,我常常也会想起他的《背影》。大街上诸多的《背影》中,我一眼会识别出我熟悉的那张《背影》,紧走几步,只到看清那并不是父亲的脸,才肯缓步停下来;睡梦中,我会朦胧看到父亲那熟悉的《背影》,等我走近想抚摸他时,父亲却会飘然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在想,为什么我会对父亲的《背影》如此留恋?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因为父亲的《背影》记载了我太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父亲的《背影》,会让我想唱那首歌“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的《背影》,会让我想起文革中他挂黑牌、戴高帽,扫厕所,烧锅炉时的情景,他的《背影》就是从那时起,变得越来越驼的。不能忘记的,还有他稷山割麦时弯曲的《背影》,万荣当县委书记下地扶犁时虚架起的《背影》,办公室里写稿时伏案的《背影》,会场里讲话时挺起的《背影》,还有那咳嗽时振颤的《背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最不能忘记的是他为了三农走乡窜户的《背影》,是他为了促进扶贫事业爬山下沟的《背影》,还有父亲背着小孙女到处求医治病的《背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的结尾处写道:“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读到此处,不觉已是泪水滂沱。那不是在说我的父亲吗?他幼年丧父,不也是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他不也是老境临来常有颓唐!他也触目伤怀,有时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父亲曾二次因为我违背其意愿大喊要和我断了来往。记得一次是因我出主意让已得癌症的母亲把这患病的小孙女改判给其生母,一次则是他让我去找这小孙女生母的单位领导告状。这些都是让我似乎也觉得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的例证,现在想来,只是因为这世上的恶人太过于的邪恶,才触动了父亲那颗后悔莫及、情郁至深的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父亲的《背影》里储存了太多的沉重。但父亲的大肚里却储存着更多的智慧,他有愁眉不展的时候,但也有开怀大笑的时候。我为何更多地记住了父亲弯曲的《背影》,只因为我比别人更爱他,只因为我觉得他为这个家庭流了太多的血和汗。</p> <p class="ql-block">二 呐喊</p><p class="ql-block">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呐喊》收集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其中最有名的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集,更是中国的名著。《呐喊》披露的是当时社会种种不可调合的深层矛盾,剖析的是腐败的封建制度。</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最早是从这篇文章里理解了《呐喊》的内涵。知道《呐喊》并不等同于大声的喊叫。所以自从大妹告诉我母亲病重时在风雨中那次对着窗外的喊叫。我就认定那正是鲁迅文中说的那种《呐喊》。</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母亲是否因苦难而呐喊过?我不得而知。青年时,她为全国的解放呐喊,为支援前线呐喊,困难时期,她为国家的贫困呐喊,文革中,她为受屈的丈夫呐喊。下乡时,她的呐喊真的变成了大声喊叫,她大声喊叫下地的北京插队青年们集合,她大声喊叫村民们到麦场开会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母亲十月怀胎、生育和养大并外嫁了三个女儿,她没有因此向婆家索要过一分钱,已实属不易。但到头来她为几个女儿婚事的“操心”却换来的是几种不同的“埋怨”。她为唯一的儿子娶过三个媳妇,一个拂袖而去,一个留给她累累伤痕,一个视她如路人。敢作敢当、爱唱爱跳丶爱跑爱说的母亲,到了老年被迫禁锢在这家庭的小圈内,带病照顾这患癫痫病的小孙女。为给这孙女治病,她曾跌倒在车站的扶梯上,她曾被骗钱在长途汽车上,但她急燥时的喊叫也照样招致了小孙女的反抗,她的急性子也免不了有时会遭遇父亲的几句责备......母亲想不通,为什么她都是为别人好,为什么她付出了这么多,没有人能理解她?病中的母亲几乎要崩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我国最早的《诗经》中的几行诗句。意思是说我现在行走缓慢,忧苦不堪,怅惆尚能承受,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不能被人理解,渺茫的苍天啊,造成这种后果的到底是谁呢?我只能大声问苍天!</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用这首诗来形容母亲当时《呐喊》的情景是很合适的。其实,我懂母亲:她一生为儿女、为亲戚操了很多心,出了不少力,她的成长经历养成了想要主宰别人命运的习惯,但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长期为了照顾她的心情去生活。现在她在病中,她觉得老家亲戚家庭子女几乎每个人每件事都不让她开心。她觉得,她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尊重和享受,我们谁都不了解和理解她。母亲心里确实是非常非常憋屈的。她有太多解不开的因缘,有太多无法向人诉说的话,有太多无法化解的事由。 </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在这个家庭中,母亲确实操心最多,付出的最多,但母亲无意间“伤害”别人也最多,所以最终她实际是受到“伤害”最多的一个人。这是母亲一生最大的不解和悲哀。</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在《呐喊》一文的最后写道:“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然而,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效,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里,我又一次不觉已是泪水滂沱。那不是在说我的母亲吗?鲁迅先生笔下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经历的情感。母亲经历这样的一生,她那表面看似强大的女强人,内心包裹着的其实也是一个需要丈夫和家人对她怜花惜玉的小女人的情操,在这种时候,她产生这样的愤懣和悲哀,她在风雨中对着窗外的呐喊也是情理之中能让人理解的《呐喊》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呐喊》里积聚着太多的寂寞,但她的性格本是天生开朗的,她的笑声本是天生无邪的,我为何唯独记住了她仅此一次的公开《呐喊》,只因为我比别人更爱她,只因为我觉得她为这个家庭受了太多的苦和累!</p> <p class="ql-block">&nbsp; 三&nbsp;&nbsp;&nbsp;&nbsp; 快乐</p><p class="ql-block"> 写了《背影》和《呐喊》,总觉得有些压抑和凝重。我原来给此文定名为“回忆父母那些快乐的往事”,其实只是想写写父母的《快乐》的,何以就变成了这样。想来一定是我回忆父母时,一直就为父母这一生感到压抑,而就写成了这凝重之作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其实我的父母原来都是很豁达开朗的人。母亲天生爱说爱笑、爱跑爱窜,还爱唱爱跳。父亲表面不苟言笑,骨子里却很幽默,而且极善于和母亲舌战,而且每次几乎都是他战赢。看到母亲说不过她有些“气急”时,他便会得意地笑出眼泪。母亲一看到他的眼泪就会转怒为笑,讥讽他一占了便宜就哭,说明这便宜不该得。我们几个孩子这时则会凑热闹,各选择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我们这个六口之家充满活力充满笑声的《快乐》情景在弟弟没有生病之前的1978年前,那也是经常会有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后来想来,大概就是从弟弟生病的1978年起,就很少再见到父母《快乐》的样子了。至今留在脑中的《快乐》图像都渐渐远去了。&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文革前父母还都不到四十岁,那是他们最《快乐》的年代。也是我们家最《快乐》的年代。年青时的母亲最爱笑话父亲的咳嗽声,每天午饭时,只要听到远处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就知道父亲下班回来了,会张罗着盛饭菜。有一天父亲竟然悄无声响地进了屋,母亲道,今天怎么没有听到你的咳嗽声就回来了?父亲道,我知道你还没做好饭,怕你着急呀。说也奇怪,那天正巧也就是没有做好饭。母亲于是回道,那你以后饿了再咳嗽,不饿就不要咳嗽了。父亲回道,那行,以后我一咳嗽你就必须做好饭。后来父亲有好几次回来见母亲还没有做好饭就故意对着母亲咳嗽,我们和母亲都在旁边笑个不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下乡插队那几年,反而是母亲最《快乐》的几年,她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天为村里的事情忙个不停。工作虽忙心情愉快,也很少责骂我们,还经常和我们在一起逛街、闲聊、玩扑克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自从摊上给弟弟照料小孙女,平日再难看到母亲的《快乐》,但母亲爱唱爱跳的天性不会变。记得最清楚的是2001年的2 月7日,那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大家聚餐后,我提出要带大家去歌厅唱歌,母亲欣然同意。但父亲一脸庄重不愿参加,还说怕小孙女不睡午觉会犯病,要带小孙女回去。但小孙女也执意要随我们去歌厅,于是母亲便带着小孙女,我们全家十多口人一起来到青港歌城。母亲那天玩得很开心,和我们手拉手,又唱又跳。尤其是当我唱了一支“妈妈教我一支歌”时,母亲满意的再三点头。临别,还说咱们以后有时间再来。这是我记住的母亲最后的《快乐》。母亲去世后,我一直为那次能带给母亲难得的一次《快乐》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父亲自从弟弟生病后,心情实际比母亲要沉重得多。后来小孙女又不时抽风整日看不到他一点笑容。他真正的《快乐》,是和秦姨结婚后,这并不是他忘了母亲,而是和秦姨成婚后,他的后顾之忧一件件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小孙女定婚时父亲《快乐》的样子秦姨给我描绘过,说父亲激动的在路边歇了好几次。小孙女2005年5月7日结婚那天,父亲实际是做完第一次肝癌射频手术才三个多月,他瞞着别人,用他的《快乐》感染着周围的人,那一幕幕的《快乐》让我至今难忘。和奏姨在一起生活的近十年,父亲总的来说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于他和秦姨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也来自于他为促进会事业奋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写到这里,我还想说一句,父亲在母亲走后不到二年就和秦姨结为伴儿,曾有父亲机关的一些老人,还有我的个别妹妹在我耳边吹过一些不赞成的耳旁风,但我始终如一默认了父亲。我认为,这不能视为他忘了母亲,他实际也并没有忘了母亲。对待老人再婚的问题,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为老人的健康和《快乐》着想。那些为了自己的一点钱、财、房的利益,去剥夺老人的幸福和《快乐》的做法,并不是对自己已逝亲人的孝敬,而是拿逝者压活人,是对活着的父母最大的不孝敬!让我们多给老人一些《快乐》的空间吧,让他们更多地享受一些不会太长的《快乐》吧!对漫漫人生来说,《快乐》也并不是你随时想得到就能得到的!抓住《快乐》,就抓住了健康,抓住健康,就抓住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父母中年照</p> <p class="ql-block">父母金婚照</p> <p class="ql-block">人去了,下雪了,茫然中只有寂静的世界一片白。</p> <p class="ql-block">小侄女走了,但愿她能在天堂找到父亲,与疼她的爷爷相依偎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