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桃花

安保全

<b>正当举国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的时候,又是辽西大地春寒,小凌河的冰凌还没化尽的时候,今天我看见路边的桃花还是都开了。</b> <b>桃花是开了,看在眼里,心中却少了年少时的冲动。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知怎么的,对春天的感触越来越淡漠。</b> <b>就像千年前的唐代诗人崔护也是为一次艳遇而拿桃花写诗:去年春天的事,今年春天还去,想见的不是桃花而是那人面。其实那人面和桃花毫无关系!细想那都城南庄的桃花可能都落地了。</b> <b>记得学生时代,每到这个季节都要去郊外的紫荆山去看桃花,因为那里的桃花开得早,又很多,每逢此时,阴雨绵绵,近距离的感受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br> 不过现在不象以前那样了,淡定了很多,望着窗外:又是一年桃花开,不知何时春雨来。<br> 以往每到春天总想写上几首伤感的诗,不敢让别人看到,因为那是不许有伤感的年代。要被革命造反派发现一定批评为小资产阶级感情,甚至到了今天,多看几眼桃花,都心有余悸。<br> 我今天写这么几句,也是悄悄地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拿桃花说点闲话。</b> <b>桃花一直被认为是短命的花,“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红如雨。”。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也有:“明媚香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咏叹桃花也充满了哀伤。<br> 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不是永恒的美,你不要去爱她!”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br> 医学书上说,桃花性苦平,无毒。能医疗水肿、腹水、大便秘结等,清明寒食节做桃花粥。所以桃花除观赏之外还有其药用价值。有康体之疗效确实很实在的。</b> <b>遗憾的是中国的桃花并没有象日本樱花一样成为民族之魂!中国人偏爱花大叶茂的菊花、海棠、荷花、牡丹等等,而桃花娇小易落,唯独对桃花多有歧视,这和国人传统的贪大喜功有关。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桃花总是带有原罪。</b> <b>李白在千年前就说:“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苏东坡为讨好海棠甚至骂“桃李满山总粗俗!”<br> 桃花又代表一种偷闲安逸,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人居观和生活方式至今还被文人雅士所推崇。</b> <b>桃花谢了的伤感,那是林黛玉个人感情的悲哀,可是 “桃花依旧笑春风!”失去的只是国人自身的感情,为什么要强加给这一自然界的植物呢?<br>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又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明媚的春光里又可以赏春野外,折下几只桃花,归来插在花瓶里,再偷着写几句歪诗孤芳自赏。表达今年欣赏桃花的心情。</b> <b>说到心情,我想到了前些日子有《中国人不高兴》这篇在网络上传播的文章。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国人终于能吃饱饭,生活上也有所改善。50年前所追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实现了。那为什么中国人不高兴呢?</b> <b>要我看来全是因为心情不好,当今国民精神状态复杂、社会矛盾重重,国人已经不满足物质上的追求,才想起丧失了几百年的平等、自由、民主、尊严。正是因为多年丧失了做人的自尊和自由,才对生存的意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民族精神有所思考。桃花和樱花的寓意差别也就表现在精神上。</b> <b>鲁迅的文笔愤怒,陶渊明的隐逸修为。是那个时代的造成的,而如今我们应当选择何种生活方式?<br> 陶渊明亲近自然,是一种诗意的追求。而今天功利和贪欲充满了整个社会,想那桃花源早已经卖给开发商盖楼谋取暴利,或被地方政府圈起来开成景区要买票参观。</b> <b>现今很难找到一块清净地,躲避在桃花源中,世道不一样了。细一想说这些也都没有用,那本不该是我关心的事!</b> <b>昨天我从山里折回几只桃花,插在罐头瓶里,室内顿时春意盎然。花瓣是粉红色的,红里透白。此时自然想起几个关联词:“春如桃李”、“樱桃小口”和“面泛桃红”,很容易让人想起红颜薄命的女子,中国人的骨气何以体现?</b> <b>我也喜欢依山傍水、曲径通幽、赋闲岁月,蜗居桃花源的田园情结。那也是城里人的向往,然而城里人终究是城里人,让他们长期留在乡下定是不堪忍受。<br> 今天,我独自到小凌河边踏春,想寻觅一些灵感出来。其实像我这把年纪的人对桃花早已没有兴趣,只是因为小的时候每年都去那山里看桃花,沿袭到今日,现在也只是借故散心而已。</b> <b>山里的桃花也开了,我也想起了《桃花源记》里的描述,酸酸的默念:“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边打量着四周确认这儿就是世外桃源了,于是放下心情,卧于落地桃花之上,享受难得的轻松。</b> <b>谈到此自觉离题太远还是回来说桃花,可又无话可说。说也罢、不说也罢。桃花总是桃花,不以人的喜怒哀乐而转移。<br>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开了也就开了吧!花开了不喜,花落了不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