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p><p><br></p><p><br></p><p> </p> <p>“下半旗致哀”的由来是源于什么人物的去世</p><p><br></p><p>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p><p><br></p><p> 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p><p><br></p><p> 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p><p><br></p><p>联合国为哪些伟人降过半旗</p><p><br></p><p>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为了纪念他们带给世界的卓越贡献,联合国用降半旗的方式来表达敬意,到今天为止,联合国一共为17个人降过半旗。而这当中有6次都是为了中国人,这六个人分别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宋庆龄、邓小平、杜兆宇。</p><p><br></p><p> 周恩来,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他去世后,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p><p><br></p><p>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这也是联合国为我国降半旗的第一人。</p> <p> 学校倡议各班同学今天在家长的陪同下收看中央电视台相关报道,参加相关活动,或自行致哀,寄托哀思。</p><p><br></p><p>什么是下半旗?</p><p><br></p><p> 下半旗(fly a flag at half-mast),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下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而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p><p><br></p><p>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表示志哀。</p> <p>“志哀”还是“致哀”?</p><p><br></p><p>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p><p><br></p><p>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p> <p> 此时此刻,也许你端坐桌前,面前是窗明几净,书香缕缕;也许你守在电视前,画面里是各国医护人员奋守前线,抗击疫情;也许你望着窗外,街头上已恢复生机,人影绰绰......</p><p><br></p><p><br></p><p><br></p><p> 我们周围春花烂漫,细柳垂丝。但我相信你们还记得出门之前戴好口罩;也记得提醒家人不聚集、多通风、勤消毒;更记得,这也是一个清明节。</p><p><br></p><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br></p><p> 清明,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慎终追远,遥寄哀思。我们怀念逝者,回想他们的音容笑貌,重温与他们的点点滴滴,为他们祭扫坟茔,献上鲜花。</p><p><br></p><p> 清明,是祭奠先烈的日子。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山河无恙;他们的奉献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盛世;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了侵略,以身死报国。是他们让我们牢记历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p><p><br></p><p> 这个清明节,因为疫情的肆虐,变得更有了特殊的意义。</p><p><br></p><p> 这次疫情,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行各业纷纷上了战场,保护自己的家园。医生全副武装,冲上前线;战士们火速集结,奔赴武汉;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不停......</p> <p> 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我们所体验到的不能外出的无奈,背后是多么残酷的一场战争。我们每日无聊至极待不住的,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回不去的家。</p><p><br></p><p> 今天,我们还要祭奠的是,这场战役中逝去的同胞,更要祭奠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牺牲了的各行各业的战士们。</p><p><br></p><p> 这场祭奠,尤为沉重。在电视报道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字的背后,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承受了莫大的痛苦,他们也热切地盼望过回家团聚,共同赏花踏青......而他们,最终也没有等到疫情结束。</p> <p> 方舱休舱,武汉解封,有序推动安全复工复产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努力奋斗!我们所见到的熟悉的"烟火气",是多么不容易才换来的!</p> <p> 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这些名字,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春季,他们甚至都没来得及看到自己亲手守护的城市春暖花开,没来得及和家人团圆就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也许曾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p><p><br></p><p> 当十时的钟声响起,我们将用静默表达哀思,降半旗以致哀。我们也可以在家里用做纸花的形式以示祭奠,还可以在网上祭扫,为他们献花。</p><p><br></p><p> 因为感恩,所以铭记。在哀思的背后,更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坚强。在沉痛之后,我们应该步伐有力,昂首挺胸,带着希望前行。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努力奔跑,找寻自己的确幸与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