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怀念

秋鲜

<p>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赶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不方便用纸钱和鞭炮去祭扫,我拿起笔来祭祀母亲。虽然我知道母亲已经辞世了,但我觉得她没有长眠在地下,而是躲在人世的某一个角落,和我藏猫猫,总有一天她会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我眼前。是的,我一直是这个感觉。</p><p> 母亲走的时候才89岁,而她平身的乐观、坚强总让人觉得她一定会成为百岁老人。我舅母总鼓励母亲:“姐姐,向百岁老人努力啊!”每逢这时·,母亲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都努力!都努力”!</p><p>母亲一生勤劳要强。虽然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人把我们养大,但我记忆中,没有断炊断顿的情况发生,哪怕是红薯叶、芝麻叶汤,母亲也在里边放点面糊,让我们吃得香喷喷的。她常拿一些言简意赅的警句教育我们,因为她在少年时读了一年私塾。让我们勤劳时说:“大福要命,小福要勤。”教育我们好好读书时说:“穷不丢猪,冨不丢书”;教育我们节约吋说:“宁买贵重物,不买便宜嘴。”还有“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滾。:“借帐如舍帐,收帐如修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早起三光,晚起三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p><p> 母亲还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不为自己买衣服,一件衣服能穿十几年。我们给她买,她总说太贵,心疼花去了的钱,所以我每次给她买了新衣服后,总对她说是打折的,便宜。她总舍不得吃鱼肉,只吃自己种的蔬菜,但她的食品花样很丰富,因为她会做很多种面点改善生活。她包的饺子,包的菜包馍简直是天然而成的作品,没有一丝手工的痕迹――更不用说里边馅的味道,津津有味,让我们吃饱了还想吃。她最拿手的还不止这些,做摊馍,摊得薄,摊得快,味道诱人。她还会煎菰子粑、南瓜粑,炸麻叶,炸麻花,炸韭菜盒子,样样都是我们吃不够的美食。</p><p>她的勤劳节俭哺育我长大。也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例如,她老年时,随着国家的富强,我家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也认为自己收入提高了,要适当提高生活水平。可母亲只要在饭桌上看到一颗饭粒,总是用手指拣起来,放到嘴巴里……这个细节既让我心疼,又让我自勉,鞭策我更努力地工作,节俭地生活。</p><p> 母亲的乐观也值得佩服。从小到大,我很少见过她流沮,她和父亲一起走过了动乱的解放前后时期,逃荒要饭,躲避土匪,恶霸的追赶,等到七十年代,父亲又早逝,留下了7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母亲一人坚强地维持着家,带着娃子们成家立业,从没气馁。就是在晚年因意外跌断了股骨而坐上了轮椅,她也没痛苦,没难过,总对我们说她将来腿好了,要帮家人干什么干什么,她就这样抱着个美好的愿望辞世了,从没有在精神上垮掉过,她的心理多么强大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