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4日,全国哀悼!刘台庄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发出倡议

我心永恒!

<p> 倡议书</p><p><br></p><p>亲爱的同学们:</p><p>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先烈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最闪亮的坐标。</p><p> 为响应国务院发布的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公告,刘台庄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特发出以下倡议:</p><p> 1.4月4日上午10:00,参加活动前全体同学着校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立正站好,默哀三分钟。默哀时请保持安静,肃立、低头,心怀敬意。</p><p> 2. 4月4日全天不参与任何娱乐活动。</p><p> 3.积极参与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活动,在网上向中华民族的先贤英烈以及牺牲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鲜花致敬,缅怀先烈,追思功德,感恩英雄,见贤思齐。</p><p>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致敬英雄。</p><p><br></p><p> 刘台庄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p><p> 2020年4月4日</p><p><br></p><p>  白衣执甲,时代英雄。</p><p> 你们闻令而动,逆行千里,毅然赴险。</p><p>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p><p> 今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将为你们下半旗志哀。</p><p>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0次以上,其中30余次系为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3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p><p> 关于下半旗,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国旗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p><p>知识链接:</p><p><br></p><p>为谁下半旗?</p><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p><p>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p><p>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p><p>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p><p>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p><p> 因此,《国旗法》的规定只明确了在任的国家领导人逝世时应下半旗。对于已卸任的国家领导人,是否下半旗要由国务院另行决定。</p><p><br></p><p>如何下半旗?</p><p> 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那么,如何下半旗呢?</p><p> 《国旗法》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p><p>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p><p><br></p><p>“志哀”还是“致哀”?</p><p>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p><p>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p><p><br></p><p>下半旗的源起</p><p>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哀悼。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志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p><p>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0次以上,其中30余次系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3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p>

下半旗

志哀

英雄

国旗

哀悼

致哀

次为

国旗法

旗杆

刘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