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浏览幼师口袋的时候,看到给幼师充电的10本书,而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排名第一。于是我在微信读书中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它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由我国张庆宗翻译的一本心理学著作。<br><br><br></h3> <h3>全书正文一共13章,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也做出了细致明确的表述。</h3> <h3>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阿德勒也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h3> <h3>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词:“自卑”与“优越”。阿德勒的一个教育思想就是自卑而超越,他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卑,他才能追求超越。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他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h3> <h3>在追求优越以及对教育的意义中讲到熏陶孩子的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社会关系环境,但即使是物质环境,也是成人意识之下的物质环境。<br>有时候,我假想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个自由宽松并支持孩子自主自发的理想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孩子顺着天性去发展,自发自主与他人协商,此时他所获的社会探索能力或许会更强。<br></h3> <h3>阿德勒在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列举很多案例助于读者对自卑情结和超越的认识,比如一个口吃的小孩,正常的口语发音训练并不能解决小孩口吃的问题,小孩之所以口吃,是因为家中新添了个弟弟,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减少,自己又没有能力通过学习重新获取关注,偶然一次的口吃会获取父母的关注X孩子就保持口吃这一状态。心理学的视角告诉我们,要透过问题看本质,才能对症下药。</h3> <h3>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是很爱面子的。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家长批评教育孩子也是生活很常见的,批评教育的办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善于运用高明的批评手段,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诱发孩子悔改的动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h3> <h3>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了解儿童的兴趣,发现他们所擅长的学科,从而找出教育他们的方法。成功能够引发更多成功,这一点无论对教育还是人生的其他方面都是如此。<br>读完这本书,我也进行了以下几点的自我反思:<br>1、不随意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定型。在教育中,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个偏离正道的孩子做出恶劣的评价,这种评价无助于孩子的任何改变,我们应该去鼓励孩子。正如诗人维吉尔说的:我可以,是因为我相信。哪怕孩子在某方面做的不好我们也要鼓励孩子,这样他才不会失去信心而形成自卑情结。<br>2、学习如何引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br>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欢迎的,是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br>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培养和保护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br>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培养孩子对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关怀,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和想问题。<br>3、最后用《贾行家说老舍》中的一段话:儿童时期的感知是赤裸的,最初接收到什么,不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记住,都会保留在潜意识里,成为经验的底色。这些信息,会一直影响他的性格和情感模式,在做人生抉择时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赢得未来。我更加意识到教师职责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孩子们的心灵教育,会采取有效的办法让孩子们更加阳光健康的成长。<br></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分享者:林玲</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