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想到拉萨,我脑子就会回响起郑钧的那首轻摇滚《回到拉萨》。</p><p><br></p><p>其次是文成公主,在拉萨最耳熟能详的便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皇宫,一个是东宫布达拉宫,另一个是夏宫罗布林卡。</p><p>其实还有一座建筑与文成公主有关,那就是我们今天的首站——大昭寺。</p> <p>文成公主在藏区留下来的传说太多太多,您有兴趣就去百度吧!</p><p><br></p><p>我这里要说的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一并自长安携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现供奉于大昭寺主殿内,经历蹉跎岁月,现在是西藏最为完整的释迦摩尼佛像。因佛像,大昭寺又称为“觉康”,意为释迦牟尼的殿堂,它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庙宇。</p> <p>现在您多少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说大昭寺是“藏地的灵魂”所在,每天都会云集成百上千的藏民叩顶朝拜了吧。</p><p><br></p><p>其实他们拜的不是大昭寺本身,而是大昭寺内所供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p> <p>凡是来到西藏的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p><br></p><p>有人为了信仰去寻找星辰大海,有人为了信仰踏上万里征途,有人为了信仰一生只做一件事。</p><p><br></p><p>在这里成千上万的人以一种信仰,一生为此默守千年。</p> <p>就像《冈仁波齐》里所展现的那样,很多藏民不畏风雪,不畏艰辛,不远千里,拍手、匍匐、磕头、起身,几千万次循环一套动作,全凭心中那份虔诚的执念,支撑着他们一步步走到大昭寺前,匍匐在释迦牟尼等身像下。</p><p><br></p><p>而到佛像前,您绝对想不到,这信仰纯粹的让您汗颜,藏民从不为自己磕头祈福,他们更多是为家人为众生祈祷。</p> <p>站在大昭寺前,您还能目睹到这世界上最神圣的礼佛仪式:磕长头!</p> <p>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p> 首先站着双手合十,用指尖分别碰头顶、鼻子和下巴,然后跪下,手扶衬垫在地上划一个弧线向前扑倒,继而起身,这才算一个完整标准的磕长头了。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 心怀敬畏,眼含坚定,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 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只有这三位一体高度统一,才算至真至诚。 <p>无数的藏民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当做标尺,不停地丈量这片土地,丈量与佛祖的距离,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所谓的诗和远方,只有对这世间简简单单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信仰。</p> <p>他们吃着自带的糌粑,喝着自制的奶茶,不论男女老幼,在我眼中他们身上都散发着耀人的光辉。</p> 行走在幽静的走廊里,脚步回响,穿越千年,恍如隔世。<br> 在西藏一些大型的寺院(如大昭寺)、宫殿(如布达拉宫),每年都会有一次隆重的修缮,包括打阿嘎土、修白玛草、刷牛奶墙。<br><br>值得一提的是,寺庙的修缮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修缮的,需要选择良辰吉日,根据寺庙的主供佛属性、寺庙的生辰等因素而决定修缮。 <p>而我这次又幸运地赶在了大昭寺的良辰吉日,幸运地看到了一群正在屋顶上边唱歌边敲打阿嘎土的藏族妇女。</p> 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灵都和睦共处着,一切是那么祥和安宁,那么随心随缘。 走出大昭寺,来到八廓街上,触目可及的依然是虔诚跪拜的藏民们。 拉萨内有三条转经道,大昭寺内的转经道为“内圈”,又称囊廓”;<div>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为“中圈”,在藏民心中八廓街为"圣路";</div><div>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也称为“林廓”。</div><div>藏民们依次在这三道内转经跪拜。</div> 如今的八廓街除了转经道的功用外,还是拉萨著名的商业中心,这里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p>据说在八廓街上有一家叫玛吉阿米的小酒馆,相传当年仓央嘉措就是在此与情人玛吉阿米相会,而后写下了《在那东山顶上》诗句:“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p><p><br></p><p>由于时间的缘故,我没能有机会光顾这家小酒馆,稍有些小遗憾,只好留作下次再来弥补吧。</p> 从八廓街午晚餐后,我们直接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拍摄。 <p>ok不ok,good不good,beautiful不beautiful,哈拉少不哈拉少。</p> 不知谁最先发明的“矿泉水大法”,在布达拉宫广场随处可见游客们将一瓶瓶矿泉水倒在地面上,形成人造水池,俯身拍摄,就可以拍到画面干净、没有游客的布达拉宫倒影了。<div><br></div><div>但由于西藏太阳光照长,紫外线强烈,倒在地面上的矿泉水很快就被蒸发流干了。幸好我面前有一个小井盖,水分流失的没有那么快。于是我们无需再买矿泉水,轻而易举地便加入到这个网红打卡拍照的大军中。</div> 在广场上,除了像我们这般雀跃的游客,还有当地的藏民,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用惊羡的目光投向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而是手捻佛珠或手摇转经筒,念念有词、心无旁骛地低头走着自己的路。 另外一个网红打卡地就是药王山观景台,这里被誉为拍摄布达拉宫最佳地点,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与50元人民币一样角度的布达拉宫。 这就是一个老头儿带着一大帮子老头儿老太太,壮观吗?可爱吗?羡慕吗?心动了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晚的布达拉宫,简直美得令人无法呼吸,它就那么静静地坐卧在雪莲之上,散发着高贵神秘的圣洁光辉,我彻底被它征服了。 正当我一边醉心拍摄布达拉宫延时摄影时,崔老师又玩起了手机摄影,双重曝光白塔华灯,小样儿狂的不要不要的,把相机都扔一边了。 而此刻郑钧的那首《回到拉萨》不知不觉又再次慢慢回荡在我心头。 <p>回到拉萨</p><p>回到了布达拉</p><p>回到拉萨</p><p>回到了布达拉宫</p><p>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p><p>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p><p>爬过了唐古拉山</p><p>遇见了雪莲花</p><p>牵着我的手儿</p><p>我们回到了她的家</p><p>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p><p>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p><p>雪山青草</p><p>美丽的喇嘛庙</p><p>没完没了的姑娘</p><p>她没完没了的笑</p><p>我们没完没了的跳</p><p>感觉是我的家</p><p>我美丽的雪莲花</p><p>纯净的天空中</p><p>飘着一颗纯净的心</p><p>不必为明天愁</p><p>也不必为今天忧</p><p>来吧来吧!</p><p>我们一起回拉萨</p><p>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p><p><br></p><p><br></p><p>回到拉萨,已经开始变成了我的执念。</p><p>回去,一定要回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