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印同学逝世两周年

老本

<p>李印兄去世两周年祭</p> <p>缅怀李印,为我们自己</p><p><br></p><p>我和李印都是1963年考入昌图十中的。我是五班,他在四班。他个子比较高,人很瘦。最能让人记住他的是他拿张大白脸。</p><p><br></p><p>我们这一起读书,虽然不是一个班,却天天能看见。打嘴仗我始终处在下风,但是我能骂人。我管他叫“大白脸子”,叫他“鹚鹭腿”。反正没有因为这件事翻过脸,三年倏忽就过去了。</p> <p>文革开始了,我成了党支部的一支枪,磨不太光的枪。两个月以后,事情有了反转。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革命派的标准。李印成了造反派的头,我成了典型的逍遥派。我用多半年时间跑了大半个中国。</p><p><br></p><p>我和李印没有了联系。</p><p><br></p><p>李印成了国家干部,专家。我成了地球修理工,一个脚踏实地的农民。</p> <p>小学时期的李印和同学</p> <p>当兵时期的李印和程晓光</p> <p>毛主席的好战士</p> <p>2016年春天孩子把我笔记本电脑安上了无线网,我终于可以上网了。</p><p><br></p><p>离开学校我就和同学们断了联系,任何人的联系方式也没有。</p><p><br></p><p>电脑能上网,我就注册了一个QQ,网名叫“老本”。说来很有意思,我注册QQ那天是2.29号,四年才有这么一天。注册微博得填写真实姓名,网名,地址。当然地址可以随便添,很多人地址都是马耳他。</p><p><br></p><p>想了半天,我决定填写:辽宁省“昌图十中”。我就想通过这种“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办法找一找同学们。可是微博后台显示“昌图十中”不存在。TMD,过年杀爹,气死爷了。没办法,我添上“宝力中学”。在备注里我写上:原昌图十中三年五班田养本,有认识的同学请联系。</p> <p>左起:李印二姐夫、于双、李印、李中杰、田养本、张凤</p> <p>头道“再回首”饭店</p> <p>怎么说呀,“锯响就有沫,撒网就有鱼”。第三天,有个“泰山老头儿”关注我,他说:“我是昌图十中三年四班学生,老家在宝力尹家”。</p><p><br></p><p>你说气人不气人,就这么几个字。</p><p><br></p><p>就这几个字我也相当高兴,马上回了贴子。我说:“如果你是三年四班,尹家住,你就是李印!”</p><p><br></p><p>哈哈,一家伙就把他镇住了。我俩天天在微博里聊天,他发微博我捧场,我发微博他点赞。微博聊没意思,堡电话粥。</p><p><br></p><p>9月20号左右,准备秋收。我到昌图收拾一下屋子。沏上茶叶,没等喝,李印打电话说和张凤在我家呢,让我到头道聚一聚。我告诉他,我马上就赶回去。</p><p><br></p><p>平时我去昌图都是骑摩托,那天雨特别大,摩托出不去,走到公路坐大客。</p><p><br></p><p>回家着急,打车。昌图买房两年多第一次打车,花50块钱40分钟到家,划算。到家结果他俩怕我回不去,走了。</p><p><br></p><p>我随后打车到头道,见到了:李印、张凤、于双、李中杰。</p><p><br></p> <p>田养本和张凤。在老本家(太平山)</p> <p>秋收后于双给我打电话,说同班同学刘文英在昌图,问我见不见。二话不说,到昌图。见到同班同学刘文英、杨秀华、王桂媛。同校同学赵臣、张文华夫妻,还有他们的朋友姚桂田夫妻。</p><p><br></p><p>第二天趁着酒兴,我建了个聊天群,起了个名字叫“同学重晚情”。</p><p><br></p><p>在头道聚会的时候,我带着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到昌图洗出后于双、张凤、李中杰到给了。李印兄说找机会到昌图看我,结果照片没送到,还在昌图家放着,有些遗憾。</p> <p>李印和他的最佳拍档</p> <p>英姿勃发的李印</p> <p>2008年3月4日晚,于双给我打电话,说李印突然走了,我很意外 。血压低的我突然血压升高,头晕不敢动。没有送别印兄,很遗憾,不是一般的遗憾。</p><p><br></p><p>今天是李印兄仙逝两周年,想起和印兄在学校,五十年后又相聚的点点滴滴,感慨良多。想起“同学重晚情”聊天群的最初几个人到今天的六十多人,和印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p><p><br></p><p>印兄,在天之灵,安好。</p> <p>2019.4.3老本纪念李印图片</p> <p>田雨平今天纪念李印文章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祭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平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印乘鹤西天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忽闻人间放悲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堂逍遥多美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比同学重晚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4.3於沈阳)</p><p><br></p> <p>程晓光:我们从始发站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列车的孩子们,己跟共和国走过了近七十年,李印先于我们下车了,在李印微信个性签名中看到:祝同学、战友、亲戚们幸福安康。这好像是他在隔空与我们通话。</p><p><br></p><p>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到七十岁时彻底放下我的活,我要去陈相屯看望李印,没有在有生之年再见面,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李印永远活在我心中。</p><p><br></p> <p>吃亏是福:李印是我同班同学,他为人豪爽义气、聪慧博学,他大学毕业后见过几次面并帮助过我,后又把我拉入晚情群。李印年长我四个月,是我的兄长良师益友。正当我准备常联系多交往共举杯之时他突然离去,使我十分悲痛万分遗憾。李兄虽离逝两年有余,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眼前浮现,清明节将致缅怀之情万干思绪,李兄没有走,永远在我心中。</p> <p>郭庆和:李印是我们同学群的创建者之一,积极活跃还没啥说,水平高,值得怀念……</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臧汉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平发帖怀故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印与我亦情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昔十中共砚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容笑貌仍在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十余年未谋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阴阳两隔憾終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中牵手忽惊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情群里不见君!</p><p><br></p> <p>图片选自田雨平在、程晓光文章及老本图片库。</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4.3 晚22:43 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