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反思促新意 探讨学习创新篇 ——记右所镇三年级语文教研

湖中

备课组长孙会莲老师先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流程,再就自身经历发表讲座《新设计“新”在哪里?》谈谈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她结合对杨静老师备的《燕子》及《荷花》两课的教案进行简要说明,并提出了备课过程中的几点困惑。 组内各老师就“如何把握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古诗教学策略”进行了激烈了讨论。其中向丹丹、梁琼、杨丽华等三位老师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建议。 向丹丹老师指出,二次备课值得探讨的地方是各位老师在有些内容上要放手,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要引导学生朗读,自主体会。在今后的备课中,要挖掘文本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再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注意到文中去筛选信息、寻找答案。 梁琼老师:备课时要考虑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与课内相结合,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每位老师都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二次教案,努力提高教案的质量和实用价值。 杨丽华老师指出: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人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然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情”呢?要以情感做引领,渲染意境,入情入境。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开发课程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br><br> 全体老师集体讨论后进行二次备课,修改完善之前的教案。孙会莲组长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老师

教学

备课

学生

古诗

教案

意境

教学策略

梁琼

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