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国威(三)

谢晓京

<p><b>中国国宾护卫队的成长历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护卫国宾</b></p><p><br></p><p> ●当车队驶出钓鱼台国宾馆时,里根打开车窗,望着在前方划出优美线条的摩托车护卫队,伸出右手做了一个“OK”动作。</p><p><br></p><p> ●“轰”地一声巨响,面包车被撞到马路边,巨大的惯力使丁怀国从摩托车上腾空而起,飞出5米多远,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大腿和胳臂顿时鲜血直流。</p><p><br></p><p> ●戈尔巴乔夫满面春风地跳下车,向路旁的人群挥手示意。沸腾的人群像涨潮的水,前呼后拥地一下子把车队团团围住。</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护卫来访的美国总统</b></p><p><br></p><p> 1984年4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恢复成立不久的国宾护卫队迎来了最大的挑战。</p><p><br></p><p> 里根总统是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访问中国的第一位在职的美国总统。并且,里根访问北京时,正值国际上恐怖活动的频繁期。</p><p><br></p><p> 自20世纪80年代起,恐怖主义出现并蔓延,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开始将恐怖主义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之一。这样,国宾护卫队的“护卫”性质就超出了“礼仪”需要。</p><p><br></p><p> 世界上很多政治和恐怖暗杀事件都发生在被害目标乘车途中,这就意味着护卫队员肩负责任的重大。国宾一踏上中国国土,护卫队员就是最前沿的战士,国宾的安全是护卫队员无可推卸的职责。</p><p><br></p><p> 为此,公安部特别强调,护卫队在迎接里根车队途中不能有任何闪失,要确保万无一失。里根总统的贵宾车队很庞大,公安部采取了非常措施,组织了封闭式行车路线。</p><p><br></p><p> 美国代表团在京的最后一天,里根总统到长城饭店举办答谢宴会,沿途道路封闭了5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护卫,责任感带来的十二万分的小心谨慎,使每一位摩托车护卫队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p><p><br></p><p> 北京的4月是凉爽的,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员们身着单薄的毛料制服,全神贯注地引领着车队浩浩荡荡地驶上西长安街,又沿西长安街安全驶向钓鱼台国宾馆。</p><p><br></p><p> 虽然天气有些凉,驾驶的摩托车又是风驰电掣般,但是,完成任务回队后,摘下头盔,脱下长靴,大家才发现,因为高度紧张,每个人竟然都浑身大汗。</p><p><br></p><p> 就是在一次次这样的任务中,队员们越发认识了自己工作的性质,强烈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也是经过一次次这样的强调、感染,越发地明晰和牢固。</p><p><br></p><p> 事后,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员们得知,招待里根总统的国宴上,中方一位高级官员微笑着问里根访华的印象。这位美国第四十任总统略加思索后说:</p><p><br></p><p> 北京宽阔的大道令人赞叹,贵国人民的热情使人感动,护卫的礼兵让人难忘!</p><p><br></p><p> 里根结束访问离京时,摩托车护卫队再一次护卫国宾车队。当车队驶出钓鱼台国宾馆时,里根打开车窗,望着在前方划出优美线条的摩托车护卫队,伸出右手做了一个“OK”动作。</p><p><br></p><p> 1998年6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抵达北京。</p><p><br></p><p> 在克林顿到北京之前,一大队保安人员已经先期抵达。这些人有的来自威名赫赫的“海豹突击队”,有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他们个个身材魁梧,戴着墨镜,耳朵里带着无线电耳塞,如临大敌。</p><p><br></p><p> 美国人还空运来了全套安全装备,连总统的防弹轿车也随机一同抵达北京。</p><p><br></p><p> 政府首脑安全是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的问题。许多轰动世界的暗杀事件都发生在被害人乘车途中,沿途护卫成了所有安全护卫中的重点。这就意味着,国宾护卫队员肩负责任的重大。</p><p><br></p><p> 动员会上,队领导郑重地说:“我们是美国总统访华接触的第一支‘门面’部队,这次护卫只许成功,不许失败。”</p><p><br></p><p> 护卫队员迟顶山说:“国宾一踏上我国国土,我们就是最前沿的战士,哨位就是战场,上勤就是打仗。”国宾护卫队为此做了充分准备。</p><p><br></p><p> 20时,克林顿的专机“空军1号”降落在北京机场,欢迎仪式之后,克林顿一行登上汽车,准备开赴市区。</p><p><br></p><p> “大家注意,启动护卫车!”护卫队员的对讲机中传来命令。</p><p><br></p><p> 但就在此时,美方突然提出要改变我护卫队一贯的单线护卫队形为方队护卫队形,即在主车两旁各加一辆他们自己的警卫轿车,这就打乱了我方原来设计的护卫方案,增加了护卫难度。而此时距出发时间仅剩5分钟。</p><p><br></p><p> 时间不容讨论和争。“重新编队!”凭着以前多种队形护卫训练的经验,护卫队原队长吕延伟迅速召集其他护卫队员制定出第二套护卫方案。几分钟后,警笛声中,克林顿一行乘坐的专车在护卫队的护卫下出发了。</p><p><br></p><p> 途中,摩托车护卫队员高速行驶,与国宾车队保持着固定距离和完美队形,处置途中情况果断灵活。</p><p><br></p><p> 40分钟后,国宾车队安全抵达国宾馆。</p><p><br></p><p> 克林顿总统离车后,跟在他身后的美国保安人员对着摩托车护卫队员们连声说:“OK!OK!”</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果断处置护卫紧急情况</b></p><p><br></p><p> 1985年5月24日,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圆满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准备从北京机场乘飞机回去。</p><p><br></p><p> 国宾护卫队奉命执行护卫任务。从钓鱼台国宾馆出发,护卫着国宾车队很快驶入长安街,来到了东单路口附近。</p><p><br></p><p> 就在这个时候,处在头车的副队长王峰突然发现,马路右侧有一个中年男子飞快地向马路中央闯了过来。</p><p><br></p><p> 王峰有些诧异,虽然来人动机不明,但是无论他要干什么,都不能让他接近国宾车队。</p><p><br></p><p> 王峰一边按喇叭发出警告,一边向右猛打方向,径直地迎着中年男人驶去。在距来人半米远的地方,王峰一个90度的急转弯,摩托车尖叫一声横在了那个中年男人面前。</p><p><br></p><p> 中年男子抬头一看,一个武警威风凛凛地挡在面前,眼睛里射出逼人的目光。</p><p><br></p><p> 王峰也发现,这个中年男子目光游离,精神恍惚,似乎是个精神病患者。</p><p><br></p><p> 中年男子见去路被封堵,立即掉头向东逃跑,一边跑一边拼命向车队挥动手臂,企图夺路拦截国宾的车辆。而此时,王峰想再启动摩托车已经来不及了。</p><p><br></p><p> 就在这时,后面的护卫队员王申三和韩守红已经看破了他的目的,驾车急速赶到,冲到中年男子面前一个紧急停车。</p><p><br></p><p> “吱一一吱一一”一左一右的两辆摩托车与王峰的摩托车形成一个三角形半圆,像围墙一样将中年男子堵在外面。</p><p><br></p><p> 总统的车队快速从他们眼前驶过。</p><p><br></p><p> 马路两边的观众似乎还没反应过来,一场涉外事件就已经化解了。</p><p><br></p><p>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队员们以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反应,过硬的技术,成功处理一起可能的涉外事件。</p><p><br></p><p> 有一次,他们护卫某国领导人的车队行驶到中南海附近,突然间看见有两个行人误闯隔离车道,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队长立刻命令在左侧大角和小角的两名队员出动,两人加足马力,冲向前方,将误闯的行人挡在了车道之外,保证车队顺利通过。</p><p><br></p><p> 1988年1月28日上午,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挪威首相布隆特兰一行抵达北京访问。国宾护卫队奉命执行护卫任务。</p><p><br></p><p> 国宾车队在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路绿灯,风驰电掣地驶向钓鱼台国宾馆。</p><p><br></p><p> 当车队行驶到朝阳区光华路段时,担任左前卫的老护卫队员丁怀国远远地观察到前方的路段一切正常,于是急速前进。</p><p><br></p><p> 突然间,从前方14号院里驶出一辆白色丰田面包车,司机并没有看到有国宾车队通过。</p><p><br></p><p> 如果面包车并入快车线,就有与国宾车队主车相撞的危险,这将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p><p><br></p><p> 丁怀国发现情况后,一个劲地按喇叭提醒司机,不料司机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加速行驶,想在国宾车队到来之前通过这段马路。</p><p><br></p><p> 此时,国宾车队的车速已经达到每小时90多公里,而距离面包车只有20多米了。用不了几秒钟,车队就将撞上面包车。</p><p><br></p><p> 正在执勤的交通民警吓懵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路边的行人也停了下来,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有的惊叫起来。</p><p><br></p><p> 危急之时,丁怀国没有丝毫犹豫,他一歪车把,护卫车离开了车队,向面包车冲过去。</p><p><br></p><p> 面包车终于发现了国宾车队,急忙猛打方向盘,向公路边靠过去。但数秒之内不可能离开国宾车队的行车路线。与此同时,丁怀国已经驾车冲到跟前,毫不犹豫地驾驶护卫车向面包车撞去。</p> <p>  “轰”地一声巨响,面包车被撞到马路边,巨大的惯力使丁怀国从摩托车上腾空而起,飞出5米多远,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大腿和胳臂顿时鲜血直流。</p><p><br></p><p> 国宾车队在他身边疾驶而过,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事后,路边的群众不解地问丁怀国:“你怎么故意去撞面包车呢?”</p><p><br></p><p> 丁怀国说:</p><p><br></p><p> 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我不去撞面包车,面包车就要与国宾车队相撞,我的任务就是保护国宾车队顺利行驶。</p><p><br></p><p> 1997年夏天,冰岛总统访华离京,国宾车队行驶到机场路北高桥时,从车队的后方突然出现一辆宝马轿车,斜插向国宾车队的前方,速度飞快。</p><p><br></p><p> 护卫队员从反光镜里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警觉起来。</p><p><br></p><p> 按交通规定,遇到国宾车队,所有的车辆都必须让路,更不要说与国宾车队抢行了,那么这辆车究竟要干什么?为什么直奔国宾主车而来?</p><p><br></p><p> 不容多想,负责后卫警卫的两名护卫队员在宝马轿车追上来之前,猛地摆动摩托车头,用两辆宝马摩托车拦截了轿车的去路。</p><p><br></p><p> 当时国宾车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车队同时刹车,但是仅仅只有一秒的瞬间,快速反应的摩托车护卫队又同时启动,继续行驶。</p><p><br></p><p> 就是在这短短的一秒钟内,其他的队员已经做出了判断,明白情况已被处置,可以安全前进。</p><p><br></p><p>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护卫队的11辆摩托车能够紧急刹车,又在一秒钟之后迅速起步,并且步调一致,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只要他们当中有一名队员的速度慢半拍,整个车队就会撞成一团。</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随机对待护卫路线改变</b></p><p><br></p><p> 1988年的一天,某国总统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专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守候在停机坪外面的护卫队员早已做好了准备。</p><p><br></p><p> 就在国宾车队即将出发时,护卫队接到上级通知;考虑北京道路状况发生了变化,国宾行车路线将在行驶上视情改变。</p><p><br></p><p> 在国宾护卫中,一般都是按规定路线走,队员们对沿线情况了如指掌。临时更改路线,这是护卫队遇到的新情况。</p><p><br></p><p> 对新改的路线,队员们心里没有一点底,况且还没有执勤人员。</p><p><br></p><p> 面对重重国难,队员们当即围在一起开了一个短短的“诸葛亮”会。</p><p><br></p><p> 警灯闪闪,警笛长鸣。国宾车队在护卫队的护卫下,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在新改线上急驶。路面凹凸不平,忽宽忽窄,行人车辆在警笛声中匆忙避让。</p><p><br></p><p> 突然,路面由14米一下子窄到了不足8米,护卫队形展不开了。</p><p><br></p><p> 队员们紧密配合,迅速把队形由宽变长,将护卫的横排面压缩了一倍,使护卫车看上去几乎是并在一起行驶。而护卫国宾主车的4辆护卫车紧贴主车两旁,像两堵严实的墙,把主车“包围”的严严实实。</p><p><br></p><p> 车队行驶到一个路口,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此时车速高达每小时140公里。</p><p><br></p><p> 突然,一个黑色物品从人群中扔出,正巧落在道路中心。</p><p><br></p><p> 驾驶护卫头车的队长已来不及发出命令,只见他车速不减,施展平时练就的硬功,迅速将车靠了过去,左手握把,右手下伸,抓起这个不速之物,用力甩出了20多米。</p><p><br></p><p> 护卫队员们在新的护卫线上,靠平时练就的过硬功夫,沉着驾驶,果断处置问题,经过了8个立交桥,3个转盘,两个架空桥,安全地把国宾护送到目的地。</p><p><br></p><p> 1989年5月1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到达北京进行访问,迎接他的是改在机场举行的欢迎仪式。</p><p><br></p><p> 在当时,因为特殊原因,护卫队的护卫行车路线一改再改,迟迟定不了。</p><p><br></p><p>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护卫队员们不得不做好最坏的准备。就在戈尔巴乔夫总统来访的前一个夜晚,护卫队员们谁都没有合眼,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拿不出一个完整的方案。</p><p><br></p><p> 5月15日2时,北京的夜晚已经恢复了宁静。距离戈尔巴乔夫的飞机抵达北京还有10个小时。而此时,护卫队已驾驶着摩托车悄悄地开进牛王庙一带隐蔽起来。</p><p><br></p><p> 欢迎仪式结束了。严阵以待的队员们才接到通知,车队改由东三环行进,经南三环和西三环,进钓鱼台西门。这几乎等于绕北京一圈。</p><p><br></p><p> 国宾车队走这样的路线还是第一次。不但路途远,拐弯多,还要经过8座立交桥!能否顺利完成这次特别行进任务,每个队员心里都捏着一把汗。</p><p><br></p><p>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路疾驶。当行驶到双井路口时,戈尔巴乔夫的车突然要求停下,所有随行车辆只得戛然而止。</p><p><br></p><p> 戈尔巴乔夫满面春风地跳下车,向路旁的人群挥手示意。沸腾的人群像涨潮的水,前呼后拥地一下子把车队团团围住。</p><p><br></p><p> 为防不测,护卫队员们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一道道屏障,暗自阻止围上来找戈尔巴乔夫握手的人群。眼看围拢的人越来越多,苏方保卫人员不得不拉开车门,把戈尔巴乔夫推进车内。</p><p><br></p><p> 在来访的国宾中,队员们只随车护卫,很少与总统谋面。但这次与戈氏近在咫尺,看得那样清楚,却使他们紧张万分。</p><p><br></p><p> 戈尔巴乔夫的初夏来访,与邓小平在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全球瞩目的握手会谈,打开了中苏恢复正常关系的大门。</p><p><br></p><p> 护卫队能圆满地完成这次艰巨的护卫任务,大家都感到无比地自豪。</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护卫队战胜高温酷暑</b></p><p><br></p><p> 1992年5月28日,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贝宁总统索洛格一行结束了访问后,要在中午从首都机场乘专机回国。</p><p><br></p><p> 那年北京的夏季似乎来的特别早,4月份街头便出现了穿裙子的女士。到了5月,就有了炎热夏季那种“骄阳似火”的味道了。</p><p><br></p><p> 5月28日这天,北京的最高气温竟达34度,热浪蒸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p><p><br></p><p> 已结束在我国访问的贝宁总统索洛格,原定于29日上午离开北京。这天中午护卫队员们正要开饭,值班人员突然接到了速到钓鱼台护送国宾的任务。通知要求15分钟内赶到钓鱼台东门。</p><p><br></p><p> 战友们掐表一算,从受领任务那一刻起至目的地有30公里。</p><p><br></p><p> “军令如山,没说的,“走!”队员们全武装,登上了摩托车。</p><p><br></p><p> 此时,正午的气温高达35度。顶着毒辣辣的阳光,战友们加大马力,箭一般冲出营房。10分钟后,护卫队准时出现在钓鱼台东门。之后,他们平安将国宾送达机场。</p><p><br></p><p> 烈日炎炎,头盔严严实实地戴在头上,武装带紧紧扎在腰上,加上齐膝长靴,热得队员们喘不过气来,脸涨得通红,后背被汗水浸得水淋淋的,但仍然快速而平稳地护卫着国宾车队向首都机场驶去。</p><p><br></p><p> 坐在车上的贝宁总统索洛格看到,护卫队员们头戴密封的头盔,两手紧握车把,两眼目视前方,胸脯挺起,身姿威武挺拔。他们的后背上一片汗渍,腰带附近成了一条“水带”。</p><p><br></p><p> 他被深深感动了!</p><p><br></p><p> 为了表达谢意,贝宁总统索洛格委托外交部向护卫队的队员们转赠了1600法郎。外交部的同志知道后,也纷纷向队员们表示敬意,夸赞护卫队员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p><p><br></p><p> 1997年8月的一天,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结束对我国正式友好访问,前往首都机场乘专机回国。</p><p><br></p><p> 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柏油路上热气蒸腾。透过车窗,穆巴拉克总统看到负责护卫的摩托车队中,11个雕像般的国宾卫土,汗水浸透了厚厚的礼服,但无一人抬手拭汗。</p><p><br></p><p> 登机前,穆巴拉克总统对随行人员说:“我要与中国护卫队员合影留念,他们真是太棒了!”</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护卫队战胜冰雪风暴</b></p><p><br></p><p> 1992年11月,结束了对我国访问的智利总统离京,护卫队执行护卫任务。</p><p><br></p><p> 就在前一天,北京下了一场小雪,银装素裹的北京变得婀娜多姿。然而,这美丽的景致对国宾护卫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p><p><br></p><p> 执行任务前,中队长就给大家打预防针说:“昨天刚下了场小雪,地面会结冰打滑,大家要特别注意。”听了中队长的话,还是护卫队员的施霞光不由紧了紧武装带,谢敬先把头盔正了正。</p> <p>  护卫队出发了。踏冰凌,迎寒风,车队一路威仪整齐。</p><p><br></p><p> 进入机场处的小弯道时,地面正好结了一片冰凌,驾车行在施霞光前面的谢敬先,车后轮一摆发生了侧滑。在100迈的车速下,摩托车转弯都比较危险,更何况地面结了冰。</p><p><br></p><p> 紧跟其后的施霞光见谢敬先发生了侧滑,陡地紧张起来,心里一阵砰砰急跳。</p><p><br></p><p> 遇到这种情况,任何一个队员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训练中所学的“脱刀战术”予以应急:两脚撑地,保持车身平衡,同时减慢车速,在控制车速和稳定度的前提下,慢慢向前滑行,使车身不再来回摆动,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行驶状态。</p><p><br></p><p> 谢敬先虽然采取了“脱刀战术”,膝盖、马靴一直在地面上磨着,车速也从100迈慢慢地减下来,但摩托车在巨大的惯性的作用下,车身仍在不停地加大倾斜度……</p><p><br></p><p> 刹那间,施霞光看到谢敬先的摩托车已几乎快侧倒在地,谢敬先弯下腰用肩膀着地,支撑着车后轮,右手一直在轰油。</p><p><br></p><p> 到了最后,谢敬先用头部、肩部和膝部交替顶着地面,支撑着身体往上挺,把车身稍微抬起了一点。就这样,谢敬先一直用自己的身体顶着,不让摩托车倒下来。</p><p><br></p><p> 谢敬先知道,为保持队形整齐,国宾车队是一辆接一辆,直线行驶,不容许有明显偏差。一旦自己的摩托车倒下,后面的战友就会撞上来,那时,就不是简单的交通事故了。</p><p><br></p><p> 谢敬先忍受着剧痛,努力控制住摩托车,使它滑向路边,好让后面的车队顺利通过。但车速已经降了下来,后面的护卫车也已经紧跟了上来。眼看施霞光直线行驶的车就要撞上谢敬先已近倒地的摩托车。</p><p><br></p><p> 就在这时,谢敬先的车往旁边一闪,施霞光的车呼地一下刚好驶过。</p><p><br></p><p> 车队安全到达机场后,施霞光想:谢敬先刚才头顶着地磨着,不知现在情况如何?战友遭遇不测,队员们都心急如焚,队长一马当先地带领众队员急速返回。</p><p><br></p><p> 在出事地点,谢敬先已被过路群众扶起。众队员们赶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谢敬先的头盔已磨损穿透,露出里面杂乱参差的纤维。</p><p><br></p><p> 有人具体测量了一下,从谢敬先的摩托车倒下滑出,一直到停下,此间的距离整整128米。</p><p><br></p><p> 谢敬先摔倒后,肩、肘、膝部都受了重伤,部队授予他三等功,但他从此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护卫岗位。</p><p><br></p><p> 1998年11月21日,当年的第一场大雪喜降京城,到处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街道上的积雪有十几厘米厚。雄伟壮丽的故宫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出几份妖娆,北京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p><p><br></p><p> 但是,护卫队员们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出任务很容易出问题,虽然有一身硬功,但他们也不喜欢用国家荣誉为代价来炫耀。</p><p><br></p><p> 但是,就在这一天,加拿大总理结束了对华的访问,准备回国。</p><p><br></p><p> 护卫队奉命再次出征。出发前,队员们互相提醒雨雪天驾车的要领,队领导反复强调要注意安全。</p><p><br></p><p> 国宾护卫队从国贸大厦出发,护卫着国宾车队驶向首都机场。</p><p><br></p><p> 天气开始时还只是阴天,但国宾车队到了三元桥时,路上就已经落了一层薄雪,再往前走,雪就越下越大,路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p><p><br></p><p> 护卫队队长吕延伟驾驶着头车,把速度减下来,小心谨慎地观察前方的情况,同时命令身后的队员,精力要高度集中,防止车轮打滑。</p><p><br></p><p> 国宾车队接近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护卫队员头盔上的挡风板已经被厚厚地封住了,他们就拉开了挡风板,把整个面部暴露在寒风里。这个时候,所有的队员都是凭感觉开车,他们眼前的视线基本上被风雪模糊了。</p><p><br></p><p> 就在国宾车队要通过收费站时,在前面开路的两辆警车开始减速,没想到路打滑,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头就来回摆动,最后横停在路当中。</p><p><br></p><p> 后面的国宾护卫队一看慌了,此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只要一踩刹车,所有的摩托车就会与开路警车撞在一起。</p><p><br></p><p> 于是,队长吕延伟迅速摆动车头,后面的队员心领神会,利用分车的技术动作,使“V”字型车队分成两路,从警车的两翼飞速而过。</p><p><br></p><p> 即使是在正常的天气,这个技术动作难度也很大,容易因车身倾斜太大而滑倒,在下雪的大气里,危险性更大。</p><p><br></p><p> 但是护卫队员所能选择的也只有这一条路,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和超人的胆识,成功地避免了一起重大的撞车事故,也让外宾领略了中国国宾护卫队的过硬的本领。</p><p><br></p><p>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结束了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准备离京回国。</p><p><br></p><p> 7时多,国宾车队从国际饭店出发。一路上,队员们为了不影响视线,全部拉开了头盔挡风板,把面部暴露在风雪中,两眼紧紧盯着前方。</p><p><br></p><p> 行至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时,雪越下越大,驾驶前导车的护卫队长吕延伟面命令队员集中精力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一面采取了减速措施。</p><p><br></p><p> 可是,由于路面太滑,前面的开道警车出现摇摆。紧跟其后的国宾护卫摩托车只要一点刹车,便会与开道警车撞在一起。</p><p><br></p><p> 吕延伟果断调转方向,后卫队员也立即改变队形,引导护卫着主宾车绕开障碍顺利通过。</p><p><br></p><p> 目睹风雪中的这一幕,克雷蒂安总理激动地打开车窗,向护卫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p><p><br></p><p> 有一次,葡萄牙总理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即将回国,护卫队员驾车停在国宾馆东门外等候出发。</p><p><br></p><p> 此时,天上正下着小雨,雨虽然不大,但足以把人们浇湿。然而,出于外交礼仪的需要,护卫队员们都没有穿雨衣。雨水先在厚厚的毛料礼服上结成细密的水珠,然后又浸透了礼服,礼服变得潮乎乎的。</p><p><br></p><p> 国宾们打着雨伞走出国宾馆,登上汽车。葡萄牙总理在伞下停了一下,他发现队员们都没穿雨衣,眼晴里露出惊讶的目光。</p><p><br></p><p> “出发!”队长一声令下,乳白色的摩托车在地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护卫着国宾车队驶出国宾馆。11名队员如离弦之箭,直奔首都机场。车后流下一道道闪亮的水线。</p><p><br></p><p> 车速越来越快,雨越下越大,队员们的衣服很快湿透了。</p><p><br></p><p> 葡萄牙总理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车窗外,注视着距车始终保持15米如雕像一般的护卫战士刘西迎。</p><p><br></p><p> 为了观察路面,队员们的面罩都没有关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额头流到脸颊。刘西迎全然不顾。冷风吹起衣角,猎猎直响,刘西迎在摩托上巍然不动,腰身挺直,不摇不摆。</p><p><br></p><p> 威武的形象、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让这位异国总理肃然起敬。</p><p><br></p><p> 到了机场,葡萄牙总理没有直接登机,而是走过来与小刘握手,并招呼摄影师要与队员合影。</p><p><br></p><p> “咔嚓”一声,葡萄牙总理的身旁留下小刘甜美的微笑。</p><p><br></p><p> 事隔不久,一个记者要拍个杂志的封面,让队长推荐一名队员。队长讲了刘西迎的故事,记者说葡萄牙总理看中的人肯定够水平。</p><p><br></p><p> 照片拍出来了,在几家报纸杂志采用,谁看了照片都说这小伙子像个形象大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机智处理突发的险情</b></p><p><br></p><p> 1995年5月,马来西亚总统访华,国宾护卫队奉命执行护卫任务。</p><p><br></p><p> 当国宾车队行驶到蓝岛大厦商场的路口时,国宾护卫队员王清波驾驶摩托车前面的车辆带起了一块石子,正好飞到他的脸上。虽然只是一块小石子,但在极高的速度下也像弹片一样厉害。王清波的脸上顿时鲜血直流。</p><p><br></p><p> 车队正在行驶,不可能停下来处理伤口,王清波忍着剧痛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p><p><br></p><p> 马来西亚总统下车时看到王清波脸上的红色血痕,通过翻译问是怎么回事,翻译告诉总统说是石子打的。总统被感动了,离京前对记者说:“中国的国宾护卫队真了不走起。”</p><p><br></p><p> 在国宾护卫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像类似的“小石子事件”并不新鲜。遇到这样的事情,凭借强烈的责任心、精湛的驾驶技术和顽强的毅力,队员们都能妥善处理。</p><p><br></p><p> 1997年9月的一次护卫勤务中,由于北苑一带正在修路,护卫队从营地出发时,从一片乱石子中驶过。</p><p><br></p><p> 右护卫郭希雷的摩托车,被前面一辆摩托车激起的碎石子击中了底壳,造成发动机底壳漏油,直到赶至机场才发现油箱里的油已经没了,不能从机场护送国宾去钓鱼台国宾馆。</p> <p>  而此时,离就位时间只有25分钟。国宾护卫队长果断地命令在家机动待命的老队员刘光利,火速赶到机场。</p><p><br></p><p> 从国宾护卫队营地到机场,有七八十里路,而此时交通比较堵塞,这在机场外的许多部队首长心里十分着急,都担心刘光利不能准时到达。</p><p><br></p><p> 然而,不到15分钟,大家就看到刘光利驾驶着摩托车远远地驶来,像一阵风一样,精湛的技术让在场的人赞叹不已。</p><p><br></p><p> 在执行护卫任务过程中,护卫队员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惊无险的事情。即便如此,但如果这些事情处理不当,就造成不良的影响。</p><p><br></p><p> 有一次,国宾车队行驶到朝阳医院路口时,路口中央的一个大吊灯突然掉了下来。此时,护卫队队长吕延伟驾驶的头车刚过路口,吊灯正好砸在他摩托车的后轮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p><p><br></p><p> 吕延伟迅速从反光镜里观察了一下,发现爆炸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吊灯掉下来,即使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坏,车队也不能停止,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必须立刻冲出危险地带。</p><p><br></p><p> 于是,吕延伟没有放慢速度继续前进,他后面的队员心领神会,也丝毫没有犹豫,车队几秒钟内就通过了路口。</p><p><br></p><p> 坐在国宾车队主车里的外国元首,虽然也看到前方掉下一个东西,但见摩托车护卫队沉稳冷静,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样,元首也就没有当成一回事儿。</p><p><br></p><p> 在执行护卫任务过程中,护卫队员们始终把国家荣誉和军队盛誉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生死放在第二位。当危及国宾安全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p><p><br></p><p> 他们深知,假如国宾护卫队员在突然发生的情况面前手忙脚乱,来了个急刹车,必然引起一阵慌乱,给外宾造成一种紧张氛围,弄不好还会在急刹车中发生意外,影响车队顺利行驶。</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护卫法国总统希拉克</b></p><p><br></p><p> 1997年5月1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国宾护卫队奉命执行护卫任务。</p><p><br></p><p> 机场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国宾们登上汽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向北京城区驶去。</p><p><br></p><p> 当国宾车队刚离开机场,行至高速公路收费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p><p><br></p><p> 当时,国宾车队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行驶,岳伟突然感觉到摩托车剧烈地颤抖,车身左右晃动,摩托车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p><p><br></p><p> 队长施霞光在后视镜中看到,岳伟驾驶的摩托车车把左右摆动,像是把握不稳了。</p><p><br></p><p> 见此情况,施霞光想:是他的车把失灵了,还是前轮胎没气了?如果实在不能随车队继续前行,只好把他撤下来,在路边修好车,把轮胎充足气后再追上车队。</p><p><br></p><p> 当时车速是120至140迈,各车之间按规定须保持一定距离与队形,绝不能拉长或缩短前后距离,即使略有左右摆动,也不能大于5厘米。</p><p><br></p><p> 此时,岳伟凭感觉断定是轮胎没气了,但他又不能退出车队,因为他护卫的正是希拉克总统乘坐的轿车,一旦退出,总统会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就会影响整个礼宾仪式。</p><p><br></p><p>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在去机场之前,队长施霞光对每辆车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而且用气压表逐一测量,所有的气压都很正常。但在行驶过程中,岳伟的摩托车因为的路面坑洼不平,颠簸严重,真空的前轮轮胎变形了,造成轮胎漏气。</p><p><br></p><p>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所有队员的心都悬了起来。</p><p><br></p><p> 在这关键的时刻,岳伟凭借平时训练出的高超技艺,努力控制住摩托车。他用力握紧车把,牢牢控制住护卫车的状态,同时加大油门提速,克服轮胎因变形产生的阻力。虽然车辆出现故障,但他的摩托车始终与其他车保持了严整的队形。</p><p><br></p><p> 这不仅需要娴熟技巧,也要使出很大的力量。很快,岳伟就感到两臂酸痛麻木,尤其是拐弯的时候,车轮打滑,很难掌握车身的倾斜度。</p><p><br></p><p> 当行至老迎宾路线左家庄路口左转弯时,队员们高悬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高速行驶的摩托车转弯是有些危险的,一旦失控,摩托车就会像炮弹一样射出去,而岳伟的车此时却因为出现了故障,车把难以转动。</p><p><br></p><p> 岳伟没有慌张,他使劲地左手往后拽右手往前推着转过弯后,又十分费劲地把握着车把前行。就这样,他一直使劲别着前轮,坚持把车开到钓鱼台。</p><p><br></p><p> 在前胎漏气的情况下,岳伟驾着他那辆重达950斤的摩托车,坚持行驶了10多公里没有掉队,这是由于平时严格的训练,才练就这过硬的技术。</p><p><br></p><p> 车队停下后,正欲问岳伟情况怎么样的施霞光还没开口,就看到岳伟的前胸后背全都湿透了。时值3月,天气并不太热,可他却如此大汗淋漓,可见他一路上用了多大的劲,心情多么紧张。</p><p><br></p><p> 车停下后,岳伟两手还一直握着车把,十根手指都僵硬得松不开了,好不容易离开了车把,两胳膊还哆嗦了半天,才从那个紧张使劲的惯性状态中和下来。</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紧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b></p><p><br></p><p> 1998年2月13日,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谢里夫圆满结束对我国的访问,从钓鱼台国宾馆出发去首都机场,准备乘机。</p><p><br></p><p> 国宾车队在城区内以时速120公里行驶,11时20分到达东单路口。就在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p><p><br></p><p> 一辆公交汽车突然从崇文门内大街驶出,正准备向东行驶。担任头车的护卫队队长吕延伟紧急按响喇叭。公交车发现身后的国宾护卫队时已经开到路口,司机想退回去来已经不及了。长长的车身子歪横在路口当中,像一面墙一样堵在那里。</p><p><br></p><p> 此时,如果吕延伟紧急刹车,就会因为车速太快,在惯性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与公交车相撞。而且,会引发更大的事故。</p><p><br></p><p> 头车的职责主要是观察前方路面的情况,向后面的队员下达指令。头车紧急刹车,就是无声的命令,所有的队员就会一起行动,采取紧急刹车,那样很可能乱作一团。</p><p><br></p><p> 紧急关头,吕延伟的摩托车头朝里拐,划出了ー个“S”型大转弯,避开了拦在路中的公交车。跟在吕延伟身后的右前卫许建宁和左前卫刘光利两名老队员反应迅速,急转车头,紧贴着公交车身也来了一个“S”型滑了过去。整个过程就像电影里的特技镜头一样,让马路两边的观众惊昇地张大嘴巴。</p><p><br></p><p> 坐在车里的谢里夫目睹了这一幕,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赞叹不止。</p><p><br></p><p> 当国宾车队到达机场后,谢里夫走出轿车,快步来到国宾护卫队员身边,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向他们表示敬意。他还让摄影师在飞机前与他们合影留念。</p><p><br></p><p> 护卫队员们的良好作风和过硬素质,不仅让谢里夫总理惊叹不已,也给许多到访的国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br></p><p> 1998年6月8日,意大利总统抵京,国宾车队经过建国门立交桥时,因为交通堵塞,国宾车队速度不得不放慢。</p><p><br></p><p> 这时,有一辆合资企业的黑牌子车,企图从国宾车队中穿过。当黑牌子车驶到护卫队员王旭身边时,王旭伸手抓住黑牌子车的反光镜用力一拽,黑牌子车司机见势不好,急忙刹车。</p><p><br></p><p> 就在对方刹车的瞬间,王旭的摩托车飞速而过,后面的队员紧跟在王旭的身后。</p><p><br></p><p> 如果他们没有默契的配合,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交通中断,影响国宾车队的顺利行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