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记我的网课之旅

军丫

<p>  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伴随着学生的笑语和书声,我正紧张有序地忙碌在教室、操场和办公室之间,这是往年的春天。然而今年,春景虽依然,但我们回不了教室,也暂停了传统的授课方式。</p><p> 太阳照常会升起,生活还将要继续。我与全国的人民教师一样,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学校的安排部署,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开启了全新的教学之旅。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从起初的踉踉跄跄,到现在的基本身正步稳,个中酸甜苦辣,令人回味无穷,意义非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b></p><p><br></p> <p>  已年满50岁的我,以前对网课只是略有耳闻,极少关注。可严峻的疫情将其猛然推到我面前,深感猝不及防。但我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尽快适应新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停课不停学”。</p><p>&nbsp;&nbsp;&nbsp; 与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相反的是,我给自己的学习按下了“快进键”。为了让自己尽快从“门外汉”变成“行内人”,我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上网查询什么是网课,有什么授课软件,如何制作和传授网课,等等。同时,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下载了包括腾讯会议、钉钉、长少学习、人教点读、湖北教育云等众多网课软件以及不少小程序,搜集了与教学内容和当前防疫形势紧密相关的微课和学习资源,关注了如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预课、快哉小课等公众号,全力以赴在工具和内容两方面作好网课准备,做到首战必胜。</p> <p>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正式开网课之前,我就与部分学生和家长通过网络将各种软件逐个试用,初步认为腾讯会议可能最为合适。哪知正式启用几次后,不少家长和学生反馈网络效果不好,不是网卡了学生听不清,就是突然被卡出去。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指导或督促的声音也会夹杂进来,甚至有的顽皮学生不认真听讲,用语音或文字互相怼骂,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其他直播软件,也或多或少存在因网络条件而造成的问题。</p><p> 有鉴于此,我与学生家长又反复商量,最后确定在现有学生家长群的基础上,叠加“长少学习+人教点读+推送慕课+班级小管家”。经过几次尝试和磨合,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满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种教学模式被我们坚持下来了,师生教学井然有序,每天乐在其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b></p> <p>  每天上课前,我温馨提示同学们要做好学前准备,提醒上网课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同学们根据我推送的每天课堂要达到的目标,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做好笔记,完成作业。同学们学习兴致很高,态度很端正。</p> <p>  每天上完课,学生的作业有的是音频,有的是照片,有的是视频,各式各样的作业反馈形式纷沓而来,我也忙得不可开交。听完学生的阅读录音,又开始检查学生书面作业的对错,再一对一地纠正错误。</p> <p>  三月,春风吹拂大地,本是我们踏春的好日子,也是我们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好时节,更是我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走进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时间。但是今年的三月,我们被困家里,足不出户对抗疫情。我们虽不能出门,但我们依旧可以“疫”起行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家长减轻负担,家里到处都是孩子忙碌的身影,扫地、收拾碗筷、整理书桌、叠被子、烙饼、择菜等,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假期,这场疫情让孩子们长大了许多,懂事了许多。</p><p><br></p><p><br></p> <p>  “老师,实在不好意思,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每天都在社区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学习,我没有办法督促。每次晚上回家,她的作业还没完成,我的头天天都是炸的,现在真的是没有办法管她,只能向老师求助。”班上学生小方的妈妈是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面前逆行而上,不怕吃苦,为社区的群众服务,孩子的学习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她感到将孩子一个人放在家表现不佳,每天都是忧心忡忡,只能向我寻求帮助。为了解决她的后顾之忧,我满口应允,帮助她督促孩子的学习。我只要发现她没有签到或作业没有打卡,就立马打电话或发信息提醒孩子。如果有听写生词的作业,我就一对一给她报听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作业不再拖拉,学习积极了,遇到问题也能主动和我交流沟通了,孩子妈妈也能安心上班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b></p><p><br></p> <p>  凡事有危就有机。要不是这场疫情,我恐怕不会接触到这些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和手段,更谈不上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生平第一次有了当“主播”的感觉。虽然暂时感受不到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校园气息,但我们领略到了他们无尽的创意和能量。</p> <p>  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它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珍视、动容。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社会即是教育!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那么令人期待,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学习”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当下,疫情好似一面镜子,照出人生百态。因此我发起一期征文稿,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在这次疫情中的感受,记录自己“宅男(女)”这段特殊日子的点点滴滴。有的写下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了解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有的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告诉大家如何防控疫情,应该怎么做;有的通过看新闻,刷朋友圈记住了几张令人感动的面孔,给他(她)写一封感谢信;有的为野生动物代言,谴责那些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同学们以笔之名,为爱发声,讴歌那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鞭笞那些应该唾弃的丑和恶。</p> <p>  我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自2月10日开始,开展“线上课堂”已有近两个月了,有的家长也已经开始复工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一直陪着孩子上网课。慢慢的,孩子上课不认真了,一下课就跑去看电视、刷视频、玩游戏,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了……偷懒懈怠正在孩子心中蔓延。韩妈妈说:“儿子和我闹别扭,我让他多写点作业,他不干,还跟我生气。”张妈妈说:“刚上课儿子就没有听讲,在偷偷玩手机游戏,我就停他一节课,让他接受教训。”为此,我收集一些在“疫情”中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以及自己身边的本班同学的闪光点。他们为了能够上网课,按时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做出了很多令人心酸又感动的事,给他们带来榜样的力量。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比起这些翻山越岭、寒风相伴、冷饭充饥,与病魔做斗争的孩子来说,那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定以他们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完成作业,绝不懈怠!</p> <p>  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我尝试在班级小管家里批改完学生作业后,给完成较好的学生点赞,奖励1-3朵小红花,并且还将特别优秀的作业在群里展示,使人人都能看到,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网课进行到三月底,我统计同学们在班级小管家里家务、阅读、运动、作业等打卡获得红花的数量,综合平时课堂表现以及四次检测的情况,评出13位“学习小标兵”和5位“优秀少年”。当我把制作好的“云奖状”发给学生时,他们迫不及待地和“云奖状”合影,个个自豪和骄傲的神情满满地写在自己的脸上。你看,他们拿着奖状的神气样!好可爱的孩子们啊!</p><p> “云奖状”的激励,给孩子们注入了前进的动力,让孩子们在后期网络学习中能时时充满着斗志。</p>

孩子

学习

学生

作业

疫情

网课

家长

课堂

同学

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