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p><p> 唐代诗人杜牧留有关于清明的佳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把清明的景致和人们祭祖思亲之情描绘得惟妙惟肖。</p><p> 今天我也是因为清明回到了我的出生地、哺育我成长的故乡——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南高迁村。</p><p> 我是46年前的1975年离开家乡去西北农学院上学的,以前也回来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像这次回来的感受深刻:村容村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作物的变更、作务模式、规范化、精细化作务理念等现状,使得我产生了许多的感慨和想法,闲暇之余把见闻写出来,一是对自己留个纪念,二是把家乡的美好事物作个记录。</p><p> 为了完成设想,刻意行游于村内村外、田间地头、沟壑崖畔、河道滩涂、水渠道路,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感慨万千;村容村貌美如画,虽说是村,感觉如乡镇,宽敞的街道,干净而顺致,家门口的花草树木绿景不亚于城市;利用手机拍照,记录家乡的见闻,体验家乡的味道;看照片,忆童年,勾起久远的幼童年所做趣闻续事的无限回忆,今惜对比,浮想联翩,体会深刻。下面就跟随照片作以介绍,共同分享。</p><p><br></p> <p>美丽的南高迁,名不虚传,确实美!</p> <p>村里湖景,美不胜收!</p> <p>村里的湖塘</p> <p>美丽南高迁村委会办公地</p> <p>村委会广场</p> <p>广场亭子</p> <p>真、善、美!不虚传!</p> <p>广场</p> <p>美丽的村上道路</p> <p>农资经营部</p> <p>宽敞整洁的街道</p> <p>家乡美!西安至太原高铁从我家门口经过。</p> <p>家乡美!我们村在建的洛河大桥。</p> <p>果花香</p> <p>果花艳</p> <p>含苞待放</p> <p>果花美</p> <p>油菜花香</p> <p>这一片果树的河滩土地,我童年的记忆是种麦子的,有一年过春节不久,我和伙伴到这麦地里掐麦苗喂猪,结果被人发现撵来了,我俩就向我们村的反方向跑,再跑人家都是穷追不舍,我们实在跑不动了,就把笼子一撇,往地上一躺,不跑了,你来抓吧?那老头快到我们跟前时,把火车头帽子一卸,头上汽昂昂,气喘吁吁地说“不是跑里么?咋可不跑了?”,我们不说话,但也不怕他,他问我们“那个队的?谁家娃?”,当我们把父亲的名字说了后,那人就不那么厉害了,“我认识你爸,才从你家来,歇会儿回去吧!”噢!这个人不是我们村子的,是阿河村的,和我们村连伴种地。我俩偷偷的笑,也不知道说声谢谢的话。</p> <p>我们村在我的记忆里,土地是种麦子,玉米,棉花三大作物,现在的三大作物想看的一点都没有了,全部都被萍果、桃子、李子、葡萄、枣等等果树取代了,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按照啥赚钱就种啥的模式发展。</p> <p>水——是万物不可或缺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我自幼童年就酷爱水,并爱玩水!水是我的命,为水差点没了命,因为玩水曾经经历过三次生命危险,一次是在村东盐碱地的排水沟下水,掉到水坑里了,喝了几口水被人救上来了;第二次是潜到水里钻涵洞,从潜下水到出来大约有十米的距离,前几次都顺利的过去了,结果有一次按时间推算以为过去了,一抬头还在涵洞的水中,抢了水,憋红了眼睛,真害怕;第三次是和我二哥玩水,结果把我二哥淹到水里出不来了,一同玩水的有两个和我二哥一般大的朋友,看到把麻达弄下了,要跑走,我使劲地哭,不让他们走,由于我的哭声惹来了大人,大人有经验,站在水池边上等水把人打得翻上来时,一把拉住了腿,把我二哥救上来了,但人好像已经死了,一动不动,把我吓得又是哭又是喊“死了,死了”地跑到家里找父母,爸妈到出事点时,我哥已经活过来了,大人们把我哥弄到碌碡上让水吐出来,慢慢地就活过来了。从那时起,把我玩水的毛病治了,多少年来从来不玩水了。因为忌讳“丢人”事,和我哥也从来没说过玩水的事!奇怪的是,我家父母也没因为此事收拾过我和我哥。我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儿鸿福重,多亏忠义哭”,我听了这话,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p> <p>野河滩里野柳树</p> <p>难得一见的野柳树开花了</p> <p>野河滩美景,原始无人区,没有开发的地方。</p> <p>滩涂</p> <p>柳絮繁花</p> <p>我小时候常来这地方玩,那时这里不能种庄稼,全是沼泽地和野草,各种野鸟比较多,我印象最深的鸟是猫头鹰;我们用炮筒自制土手枪,把纸炮拨开取出火药,装到自制土枪里,然后来这里用自制的土枪打猫头鹰,觉得特过瘾,好玩。</p><p> 现在照片上的植物叫河柳。野生的,生命力顽强。</p> <p>洛河从我们村西头的涯下流过,她给我们带来过福利,我们用洛河之水灌溉土地,增产粮食,我们村的地全是洛灌区,不缺水,产量比其他地方都高。</p><p> 但是也有水祸的时候,水祸来时,淹没了庄稼,特别是1966年7月,洛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我为了看水,从早上到下午都忘记了吃饭,蹲在崖头上一直看水涨河塌,开始水很急,水声哗哗的很响亮,冲下来的木头、树都有,记得有一个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木头顺急流而来,有人想捞上来,太大了实再没办法,漂走了。大约到中午时分,崖下已是汪洋一片,看不见河床、村庄,田地的庄稼全部被淹没,整个视野里全是黄泥水,一眼望不到边,河对岸的村庄只能看到房顶尖部,麦草垛像小山一样摇摇晃晃随水漂走,草垛上面竟然还有难以逃生的野兔……就是那次洪水,把离我们最近的村庄“杜家滩”被淹没了,后来搬迁安置到我们村子。</p> <p>看到洛河,还有更为惊险的故事,我十岁左右时,洛河涨水,水流很急,我们村有木船,正常情况下根本不敢划船过河,因为水流急,船也小,弄不好就有翻船的危险。由于涨水,上级主管部门派来人监管,那人提出冒险划过去,联系了几个壮年小伙,我们有事需要过河,我爸带我就上了这次冒险过河的船,当船行到水流急的地方时,划船的几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及水流的力量,船顺水直下,失去控制,而且漂波不定,不光我害怕了,我看大人们也害怕了,当船游了几百米时,一个浪打过来,把船打得冲过了水流急线,大家才用力划,最终靠岸了,但是,由于大水冲发的作用,上不了岸,最后还搭梯推上去的。这次活动我是怕了,没淹死算我命大。至今我记忆犹新。</p> <p>这条水渠是我童年常玩的地方,以打猪草为事由,只要不是冬天,只要水渠有水,必下水贪玩无儗。没考虑过水清不清,洁不洁,也没怕过吸血的水蛭危害,有时发现水蛭在腿上爬了几个,有的已经进入到身体的一半,血都流出来了,这种情况,我们都有办法对付,用手使劲拍打水蛭部的肌肉,慢慢水蛭就退出来了,好笑的一次,水蛭侵害到脚趾缝里,我也没发现,走着走着感觉脚趾缝有点痒,脱掉鞋子一看,把水蛭已经研死了,半截还在肉里。如果活的水蛭全部进入身内,就会吸人血。水蛭侵害人体时是没有感觉的。</p><p><br></p> <p>这张照片显示出几个超过房顶的大树,大树底下就是我在村上的家。房子是1984年修建的,建起来我家掌柜的和娃只住了一两年,因为我被繁重的农村体力活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申请去山区县工作,解决家属农转非问题,就是把农业户口转变成城市户口,1984年12月份批准我从西北农学院去白水县农牧局工作;我到县上的头一两年还是我一个人在哪里工作,虽然把领导和娃的户口转到白水县了,但我家领导还丢不下农村的盆盆罐罐,与农村的感情重过对我的感情,我从西北农学院的高等学府到偏僻的山区就是为了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再说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和老婆娃们在一起,但没有想到的是,老婆不愿意来白水,整得我还是白水大荔的两头跑;到了1987年的10月份的一天晚上,半夜三更时,老婆正在给小儿子喂奶,电灯突然灭了,房门外有个男人喊的说“把门开开,不开门杀你全家!”,这时我家领导才发现家里进来坏人了,打开窗子,放开嗓门的大声喊“救命!救命!……”夜深人静的喊声振天响,一会喊来了左邻右舍,也没有逮住賊!也没破案。经过这次风波,老婆才对农业社死心了,愿意去白水。去了白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设的家就再没有人住过了。虽然几十年都没住人了,灶房已经倒塌多年了,没倒塌的也漏水了,院子里一片狼藉,野草丛生,但几棵冒天高的洋槐树还生机勃勃,格外惹人,我每每看到这些都感到欣慰,因为这是我的家。</p><p> 建设这个家园,是老婆投标花了820元钱买的生产队三间饲养室,就是养牛的地方;当时生产队投标时,别人出价520元,我家内人可能经历了无房的艰难,志在必得,一上去报价“我出820”,这一嗓子喊得再没人加价了,当我回到家时,我们队上的老队长给我说“喔房能多 掏几百元”,我只是笑笑点了点头,啥话也没说。因为这是老婆大人做的事情,我必须认可支持,我很佩服她的胆量与决断能力。按照陕西人的建房习惯,盖了四间对沿厦子,一间灶房,总共花费了4400元。这个房虽然不住,但我很在意,现在不论多少钱都不会卖掉,因为那是我曾经的纪念与回忆,我的根,我的归宿,有房在根就在,有房在家就在。</p> <p>村上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葡萄大棚</p> <p>故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实中的版本发生在了自己身上,在地里观看人们进行葡萄新品种嫁接换头,有个人叫我名字,问我认识他吗?我看了看,回答“肯定不认识”,可能人家生气,和我聊了一会,就是没告诉我他是谁,当我和一位年轻人聊的过程中得知他是我中学同学的娃,问他你爸现在干啥呢?他指着和我刚才聊天的人“那就是我爸”,我好尴尬,和同学聊了半天竟然没有认出来。在此我想说的是:请同学、朋友、父老乡亲,该谅解的还得谅解!本无故意。</p> <p>我的父亲,是勤劳的农民,农业方面的技术活他都会干,种麦子揺搂,犁地,拨麦草垛,是县、乡住村干部夸奖的劳动能手。父亲心地特善良,善良得有点过分,而不图回报,而且太实在,给我们几个起的名字是“忠孝,忠兴,忠义,忠全”,意在寄希望下一代忠诚老实,讲义气,于父亲的人格品德相关。生产队时,公家的东西,从来不偷,拿,要,特别是吃的东西,宁可饿死,也不偷不抢,我们兄妹七个,缺粮吃时把恓惶受尽了。我的母亲,勤劳贤惠,名字叫淑慧,名如其人,特爱儿子,假若你要问我妈儿子和儿媳谁好时,答复是媳妇好!儿子和女儿谁好?答复是儿子好!我妈从来不说儿媳的坏话,即是明显有錯都不说,儿媳们也特孝敬母亲,这么一个大家庭,稍不注意,会出现妯娌、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在我母亲的操作下,家庭和睦相处,妯娌团结,在两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全部都是儿媳妇照顾孝敬,尽孝尽忠。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但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真是大智若愚。</p><p> 我们兄弟姐妹年幼时,父母拉扯我们成长、成人受了艰辛,在我们都成人后,我们团结共济,尽最大努力孝敬父母,没有过缺吃少穿的境遇,经济上不能让父母缺少钱,各方面条件都要比当时当地同年龄的老人好些,这是我当时对父母待遇方面的处事原则,从吃、住、行、生病治疗等方面做了周密的安排。尽管父母亲经受了那么多苦难,还活了八十多岁,除了遗传和心态外,与子女、儿媳们的孝敬和照顾不无关系。</p><p> 2006年父亲逝世三周年时,我们为父母陵建碑,以示怀念!碑亭宏伟大气,柏树势形园挺伟宏。</p> <p>我的母亲于农历2002年5月7日去世,享年81岁;父亲于2003年腊月 17 日去世,享年83岁。</p> <p>碑文:</p><p>教育深恩终身感戴</p><p>风范传承万古长存</p><p> 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光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别说读书上学了,但是我们的父母从来不说让那个儿女别上学了,只要你愿意上学再困难都来供,除非你自己不学了。正因如此,我们兄妹中有两个上过大学,还都是在大学高等学府工作的教授级人才,一个是县人民教员,两个是人民子弟兵,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都是父母重视教育的恩德。</p> <p>又到一年心碎日,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里的路;燃一柱清香,念一篇心语,祈愿天堂里的父母安息!</p> <p>作务精细,标准化的葡萄园。</p> <p>地里的野菜实在是太多了,有蒲公英,野蒜,白蒿,苦苦菜等等</p> <p>下地干活开小车,如今的农民啊,你不感觉奢侈吗?</p> <p>图片是葡萄园,你可以看出,这葡萄树的间距一样一样的,完全是拉尺子量过的,树体的弯度、枝条的方向,长度等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就像国庆阅兵仪式上的仪仗队一样规范整齐。由此我认识到我们村的人重视科技,作务认真,这也是大荔人的干事秉性和风格,“不干则可,要干就下势干,按科学技术干,干成事,干实事,干大事”。</p> <p>这是酸枣树,都长成大树了。</p> <p>各种农资服务平台有十几家</p> <p>通往地里的路</p> <p>美丽农村路</p> <p>学校——我在这里完成了初小的学业!那时不是这样,最早是我们村的庙宇,几座大殿都坼掉了,只留下三个窑洞,因为是貢奉神灵的地方,没有人敢坼。我家离学校只有50米,上学时课间休息可以回家喝水,得天独厚,方便得不要不要的。</p><p> 我是虚岁10岁那年,在街道正玩得开心时,被父亲拉着送到学校去的,那时我就没有上学的概念,报名时老师问我几岁了?我爸说八岁了,老师把我头拍了一下说:个子还不低。我在想:我爸哄老师了,明明是十岁了,咋说八岁?后来我想,这不是我爸说錯了,是故意的,因为我个子低,怕老师不收。</p><p> 我数学的起蒙老师是我的姐姐,老师教的加减法,我就不知道啥意思,学了十几天,一点都不会,晚上我姐在煤油灯下给我教,她说“加法就是你有一个馍,再给你两个馍,你数数,一共几个馍?一个加两个,等于三个,这就是加法。”我那个时候没有馍吃,我姐拿馍作数字,引起我的兴趣,我一下就记住了,很快把加减法学会了,还学的好,受到过老师的表扬!</p> <p>三面窑洞,最早是神像住的地方</p> <p>我小时的家</p> <p>最早的村委会,前几年,由于要新盖村委会,把这栋楼卖给我妹了,现在我姐住这里。</p> <p>乡愁——老旧家院,人去楼空。</p> <p>乡愁——产品卖不了,果树砍了,</p> <p>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按照啥赚钱就种啥的模式发展,产品过剩引起的市场饱和,卖不了的问题很普遍,图片中那是去年的葡萄卖不了,现在还挂在树上,这种情况比较多,我见到的有砍枣树,桃树,葡萄树的。真是乡愁啊!</p><p><br></p> <p>作者喜爱大自然、乐山乐水、虽然年近古稀,但童心未泯,玩性十足!优越的退休生活,提供了享受大自然的条件,游山玩水、锻炼身体成了退休后的中心!</p> <p>有美景如画的环境,还得有乐享美景的心境,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提供了大好河山,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退休待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