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是2020年4月4号,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清明节是如何来的?有哪些习俗?让我们一起到视频里了解一下吧。</p> <p>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清明时节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情:扫墓、植树、放风筝、踏青,等等。</p><p> 扫墓:扫墓是对逝去亲人的的思念,可以对保护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英雄们送上一束鲜花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和感谢!</p><p><br></p> <p>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适应。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向来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爱慕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如此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 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p> <p> 在国古代,有许多大诗人把清明节写在了诗里,最有名的,便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七言诗《清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 <p> 亲爱的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今年的清明节是沉重的。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p><p> 各位宝贝们,十点整开始,请你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p> <p> 在这场世界级疫情中,个人或许渺小,但当全国乃至全世界团结起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终将战胜共同的敌人。悼念活动是寄托我们的哀痛,擦干眼泪后,继续奋勇前行。</p><p>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将迎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既是哀悼,也是走向新生的日子。我们带着对逝者的思念,迎候生命的顽强不息。祈祷疫情早日结束,人间皆安,告慰烈士和逝去的同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