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记

醉清风

接到高三4月7号的通知,老师们提前一个星期上岗的通知后,我们就安排回城了。一路上“翻山越岭”看着车窗外的青山绿水。回想这长达五十多天的乡村生活。<br>正月十六,我们仨和公公婆婆一起离开株洲来到长冲。因为两位老人觉得在城区不准出门,连乘坐电梯都要小心翼翼实在是太憋屈,所以执意要回乡下。当时已经过了十五,我想开学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所以跟嘟嘟爸爸商量送老人回去马上就返回来。而且还不太理解老人们的这个决定,因为城里的房子有暖气,乡下毕竟采暖条件有限,怕他们不适应。<br>来到长冲的第一天,真是寒气逼人,把从“电热毯”到“暖宝宝”一系列的取暖神器都用上,第一个晚上还真就没觉得冷。第二天一早,推开窗,满眼的苍翠引入眼帘。在自家的大院子里不要戴口罩,自由呼吸的感觉无比美好!我们把院门关好。把活动限制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因为我们毕竟是从有感染者的地区过来,不能让左邻右舍觉得恐惧与不安。<br>公公年前种的菜长势良好。大白菜,白菜苔,萝卜,盖菜......加上我们从城里带来的肉类,不出院子也不愁补给了!这个时候接到开学继续延期的通知,于是就拉开了“躲避疫情兼度假”的乡村生活的序幕。 乡村日记之“美景篇”<br>今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引入眼帘的是对面三十多层的高楼。那笔直的线条,透露着几分“冷峻”,如果是电视剧里面的“冷峻”男神,还会迎来什么“国民老公”的美誉,可眼前这楼真心不可爱。我几乎是有点落寞地又拉上了窗帘。脑海里全是李家村廖家湾那醉人的青山绿水。<br>这五十天,每天早上打开窗,晴朗的时候,仰视是蓝天白云,湛蓝地天空格外洁净。阴雨天,更是美得不像话,烟雨朦胧中远处地群山就是中国画中最美的大写意。这一刻你会觉得“风景如画”不像是对风景的赞美,倒像是“画”高攀了大自然的景。技艺再精湛的画师也不能完全参透和复现大自然的美。“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美吧。平视是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山。山上满是绿树翠竹,深深浅浅的绿色看也看不够。仿佛可以面对着它们发好久的呆。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看着,放空思想。俯视就是菜园、农田和小溪,绿油油的菜蔬让这片绿从刚才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一蔬一饭”,就有了接地气的俏皮可爱与美味可口了。<br>有一天侯先生约我去采蕨。我们绕到家后面的山里。走了没多远,一片竹林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么美的竹林,竟然我才发现!如果不是今天采蕨,还不知道要被“私藏”多久!我于是声讨他才带我来。采蕨,不存在的!在这样的美景中,拍照才是王道好嘛!于是拉着嘟嘟各种摆拍。而且我还跟嘟嘟说了一句超级不象一个高中生的妈咪该说的话“儿子,以后你可以带女朋友来这竹林,太美了!”<br>因为李家村没有快递点,所以我和侯先生经常要“翻山”去攸县大桥镇拿网购的快递。基本上一周要去一到两次,几乎每次去,路上的花花草草都让我们惊艳。金黄灿灿的油菜花,娇艳欲滴的桃花,奔放热烈的映山红。正是因为美丽的不可预知所以格外让人惊喜。每过几日都有不同的景致。那些油菜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怒放,仅仅隔了几日就发现他们长高了很多,仔细每一片菜畦的黄还是有细微层次的差别,像是画师无意间稍微多用了几笔油彩,有几片就凸显地格外灿烂。又过了几周,原来的那片金黄变成了一片浅浅柔柔的绿。金色让人振奋和欢欣,单纯的绿让人恬淡安静。这种更替来得自然,各有各的时节,各有各的美丽。各种花花草草好像也好似轮值一样,每一种都在最美的时节在炫彩舞台的中央尽情绽放,转而又体面的谢幕。他们尽情享受自然地馈赠,也安然接受命运地轮回,落落大方,没有丝毫地刻意与矫情。 乡村日记之“芳邻篇”<br>这次是在乡间居住最长的一段日子,认识了好多可爱的邻居。以前这些邻居们的名字是听婆婆拉家常时提到的很陌生的“抽象名词”,而现在一个一个都能对上号。<br>“再叔叔”<br>“再叔叔”姓吴,名正再。大家都喊他“再哥哥”“再叔叔”。英语中有“sunshine boy”这个词来形容阳光的大男孩。“再叔叔”就非常sunshine,是阳光叔叔类型。浓眉大眼,亲切热情。这次回乡见到最多的就是在叔叔了。因为再叔叔家的菜地正在我们家窗户对面。每天清晨起来就看见再叔叔在辛勤劳动了。最让人惊叹的是,再叔叔自己竟然“打造”了一个鱼塘。我们几乎见证了这个鱼塘建成的全过程。从初具雏形到后期收尾再到投入使用。再叔叔亲历亲为,而且全程独立完成。我仔细观察过他的劳作过程,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节奏把控地非常好。累了就坐在鱼塘边歇息,像是欣赏眼前自己的作品又像是在规划下一步的工程。打理好鱼塘就去侍弄菜地,一畦畦菜地收拾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br>据说再叔叔是这里远近闻名得“劳模”。以至于有些邻居投诉他说:“别这么勤快咯,我们被比下去了,老婆在家里说:你看看人家再哥哥,每天做多少事!”看着再叔叔地劳作,也很受感染,无论是劳动还是学习都需要绝对地“专注”度。专注是成事的关键!<br>“老菊”<br>老菊姓李名菊英。五十出头的年龄,好像从她三十多岁就一直被大家叫“老zhou”,我们家婆婆这么喊,侯先生也这么喊。我真的没办法理解这是昵称还是绰号。于是我还是坚持喊她“菊姐”。为了和方言合拍。也发成了“zhou姐”。嘟嘟喊她奶奶,这明显就是差辈了,但是好像大家都不介意,菊姐也丝毫不介意。菊姐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她的快乐可以通过她的声音传递出来,感染到每一个人。她说得每一句话都挺兴高采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每天晚上跑步经过她家门口,她都会热情地招呼:“这么晚跑步啊!”“跑了多久了!”简简单单地寒暄也是透着欢喜。只要和菊姐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再烦恼的你都会觉得自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菊姐的笑容会告诉你,没有什么大不了,每天乐乐呵呵就对了!<br>“增辉伯伯”<br>我们全家回乡以后关起院门自我隔离十四天以后,家里就陆陆续续有客人来聊天喝茶了。据我目测,我们家访客的平均年龄应该是大于等于七十五岁。增辉伯伯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伯伯个子高高的,将近八十了,还是腰板直直的,精神矍铄,说话幽默风趣。有一天搭我们的车去大桥镇赶集,一路上和公公聊天。我凭借外语老师的听力理解能力的优势,把他们聊天的内容基本理解了个百分之九十。从街坊四邻到疫情防控再到乡村发展。平常沉默寡言的公公和这位伯伯在一起变得非常健谈。后来听公公说他们是发小,几十年的友谊可真不是盖的!<br>赶集回来第二天,婆婆告诉我说增辉伯伯拿了二十个鸡蛋给我们。我突然想起来,上车之前他就给嘟爸爸拿槟榔,我们说不吃槟榔,不要客气。搭个顺风车这么小的一件事,老人家竟然这么放在心上。看着这些鸡蛋,我们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赶紧找了几样小零食,让公公哪天去增辉爷爷家玩的时候带过去。<br>运姑姑,民姑父<br>这两位可不是邻居,是我们嫡亲的姑姑姑父。姑姑家和我们家是隔着一片农田的对门。婆婆和运姑姑有时候就大声呼唤,遥相呼应。我立刻明白了这里乡亲们个个都有“金嗓子”的原因,基本都是这么练出来的。运姑姑和民姑父非常新潮,从来都是漂漂亮亮,精精致致。我特别喜欢闰姑姑的着装风格,得体大方,又美丽入时。因为远离都市,这里人讲究打扮的真不多,但是运姑姑冬天的羊绒大衣,夏天的丝绸连衣裙一直就是李家村靓丽的风景线。运姑姑和民姑父还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他们的家一直就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他们烹饪的菜肴芳香四溢,清爽可口。夫妻还很文艺范儿,姑父拉的一手好二胡,姑姑的歌声也是很在线的。姑父还是兼职美发师,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有个会理发的姑父真的太重要了!于是在大家都深情呼唤“Tony”老师的时候。我们自己的Tony姑父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给了我们全家漂亮的发型!傍晚散步的时候,姑姑姑父顺便来串个门,我们有时也去姑姑家小坐这真是这段乡村生活中非常美丽的记忆之一。 乡村日记之“萌宠”篇<br><br>嘟嘟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三岁的时候养过小兔子。还亲自给小兔子起名叫“小东”和“小西”。再后来向奶奶和妈妈提出养宠物的要求,就被“断然”或“委婉”地拒绝了。奶奶的说法是:“只要是开口吃饭的,都不养”,言下之意就是栽花可以,动物系列免谈”。而嘟嘟妈妈面对这样的要求就会抱一抱失落的小孩然后说:“亲爱的,你现在就是妈妈的宠物。”<br>这次来到乡村躲避疫情,嘟嘟突然之间就实现了自己拥有“宠物”的梦想。每天都有欣喜,每天都有故事。<br>邻居家“痴情的大公鸡”<br>每天早上六点,邻居家一只大公鸡 会准时来到我们家院子门口,深情呼唤。于是我们就免了每天手机设置闹钟这个程序。邻居家这只公鸡对这几只母鸡相当痴情。真是“风里雨里,我在院子门口等你”。然后接下来一整天就跟它们厮守在一起。直到夜幕降临,各回各家的时候,他才会和这几只小母鸡深情话别。<br>大姐大“芦花”<br>四只里面最强势的就是“芦花”,我们喂食的时候,她如果发现另外几个妹妹碍事就会去啄她们,然后自己悠哉悠哉地享用。看到此情此景,我脑子里蹦出“霸凌bully”二字。校园霸凌不可以,我们也要坚决对“鸡舍霸凌”说不!于是我向她挥舞巴掌。让她善待妹妹。嘟爸阻止我“你不能这样,家族有家族的规矩,她是老大,她可以管教她们。”“那也不行,我看不得这欺负人的!”<br>“呆萌妹” Miss Yellow<br>喂鸡食的时候,别的几只反应机敏,眼睛只盯着主人手里的钵子,一旦食物“倾盆而下”,他们的脑袋也全部向下,开心地啄起来。唯有一只颜色更深一点的。Miss Yellow,一只跟着主人,昂着头,深情的看着。也不知道是看着那个钵子还是看着主人。婆婆说“就这一只死蠢,就知道看着,等别人吃完,它就没得吃。”在我看来,也许这位Miss Yellow最讲究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不为几粒米折腰,而是想情感上的沟通吧。今天早上我泡好麦片去喂她们。发现这位Lady真的深情看着我。等其他几位吃得欢实的时候,我特意给她开了个小灶。表扬这只不是“死蠢”而是“呆萌”的高情商女士!<br> 尾声<br><br>在这一段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每个人的心情都不轻松,甚至是阴郁的。面对严峻的疫情,作为最特别高三学子的任课老师。虽说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但是面对从教室教师到网络主播的转型,面对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我在电脑这边讲,却不知道你有没有用心听。我也确实有些焦虑。但是感谢这五十天的乡村生活,给予了我安慰。每天婆婆会准时准备好丰盛可口的一日三餐,公公亲手种植的新鲜蔬菜让我们吃得放心。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就像那一盆火红的炭火,在寒冷的冬日给予人无限的温暖与舒心。要感谢一线的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我们乡村中的岁月静好,真的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要感谢公公婆婆在这偏僻的小山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div>要感谢美丽乡村的建设,记得二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第一次在婆家过年。爬了好久的山才找到了可以接通“大哥大”信号的地方,给妈妈打电话,喊了一声“妈”眼泪就下来了。现在的乡村不仅美丽,而且也是村村通网络,可以和深圳的妈妈姐姐畅快视频。可以通过钉钉给学生们上课。科技赋予了这小山村更加便捷的生活。也保障了我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br>在回城的车上,看着窗外的那让人沉醉的绿。心中涌上一丝不舍。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十天已经让我习惯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习惯了这里的“美景”“芳邻”与“萌宠”。更习惯了这份“随性与自在”,就像这里很多的花花草草不是人工刻意栽培的所以他们美得更自然。这里的小鸡小鸭不被关在笼子里,整天都是随意溜溜达达,闲庭信步因此他们的毛色特别光亮。而这里的人笑容灿烂,嗓音高亢,晴朗的天气他们去田间地头辛勤劳作,阴雨时分就一杯暖茶在手,打打小牌,拉拉家常。<br>这里的一切正因为这份“随性与自在”所以有了一种让人着迷的美。感谢美丽的李家村,愿它永远美丽安宁,愿这里的乡亲永远喜乐安康!<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