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新年伊始,家住琼中县什运乡什统村委会番道村的王金梅在电视上看到新闻里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肆虐,举国上下都在牵挂处在水深火热的武汉人民,王金梅也不例外。她今年59岁,是琼中县省级黎锦传承人。</p> <p>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她每天都在关注电视里播报疫情的新闻动态,每当看到全国各地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各地赠送医疗用品、瓜果蔬菜支援武汉的新闻画面,王金梅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她特别地希望国家能马上好起来,她很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自己的国家。于是四处打听如何捐款,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琼中县团委公众号发出号召捐款抗疫的链接后,她毅然捐了2000元。</p> <h3> 当疫情在整个湖北迅速传染开来后,急需医护人员支援,琼中县人民医院也派出支援的医护人员前往,王金梅知悉后想到了自己最拿手的技艺——黎锦,可以织黎锦送给归来的医护人员啊。于是,她呼吁本村里的徒弟和其他县级黎锦传承人们。“现在我们国家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尤其是湖北是最严重的地方,我们琼中也派出了援鄂的医护人员,我们一起织黎锦送给他们吧,以感谢他们为我们国家做贡献!等这批医护人员一回来我们就送给他们!”王金梅说道。大家听后都踊跃表示愿意参与。这时王金梅又再强调:“这次是义务织黎锦,没有工钱,而且时间比较赶,大家可是要想清楚,织送给医护人员的黎锦要暂时丢掉家里的农活的。虽然现在是种玉米、种花生的好季节,但是都要先暂时放一放,把要送给医护人员的黎锦织好再种才是最紧要的,就算错过种植的最佳时节颗粒无收也不要紧,跟医护人员用生命去护佑我们相比,他们的付出更加的可贵,而且这是体现我们作为黎锦传承人的使命和担当的时候。”大家都一致表示同意,不计报酬。</h3> <h3> 其实这批愿意参加捐赠黎锦的传承人们知道:虽然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一年的补贴才2400元,平均每个月分摊下来才200元/月。对于她们来说只有一边做农活一边有时间织黎锦才能维持生计补贴家用,而这次她们选择暂时放下一切农活去织黎锦送给援鄂医护人员就是她们拼尽全力致以最崇高敬意的表达方式。</h3> <h3> 从讨论赠黎锦的决定一拍定后,王金梅就立刻张罗如何实施。她还请乡镇政府帮她们找抗疫鼓励的字句适合织在黎锦上,选了几次才拍定织字的口号。</h3> <h3> 她们确定了要织的字,王金梅又自己出钱给大家买织黎锦的线,因为家里的线不够,只有一些黑线,她想织的是以红色打底的黎锦,因为祖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于是王金梅从家里坐班车到县城找哪里能买到织黎锦的红线,单次坐车的时间大约要40分钟,算上沿路上车下车的乘客起码也要1个小时的时程,一天只有一趟来回的班车,每次来县城办事她都抓紧时间,不然会错过回家的班车。这次为了找织黎锦的红线,她跑遍了县城卖线的地方,但是她发现要么有的店关门,有的店要么开店又因疫情原因没进货。王金梅一想到找线耽搁织黎锦的时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她想到了同是黎锦传承人的王春萍,她在县城开了一家黎锦店,也许她店里有存货。</h3> <h3> 当她来到王春萍的黎锦店里竟然发现有她最急需要的红线,她请求王春萍多卖一些红线给自己,王春萍奇怪她为什么要买那么多红线,王金梅就把自己想送黎锦给援鄂医护人员的想法说给王春萍听,王春萍听闻后立刻表示自己愿意加入她们这支有意义的队伍,尽自己能出的一份力。王金梅也很高兴她的加入,不过跟她强调这个织黎锦的时间非常赶,要在援鄂的医护人员回琼中就赠送,而且因为她家里离县城路程远,大家要各自织黎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再微信上商量一起解决。王春萍表示自己一定加班加点地尽快织好,相约等织好黎锦一起送给援鄂的医护人员。</h3> <h3> 王金梅随后跟琼中县文化馆领导汇报自己的捐赠计划,分管非遗的副馆长王清芳听闻后刚好也是与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一看到她们要织在黎锦上的的字就不敢相信:“这么短的时间你们确定这些援鄂的医护人员回来后能把这些黎锦织好吗?时间特别赶啊!”王金梅斩钉截铁地说:“领导您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地织好,努力把这份代表黎锦传承人的谢意完成的!”</h3> <h3> 因此捐赠黎锦的队伍分为两头,一头是在什运乡村里织黎锦的王金梅、3位县级黎锦传承人和王金梅的徒弟,另一头在琼中县城织黎锦是王春萍和她的两个徒弟。</h3> <h3> 王金梅拿到为数不多的红线也不够织以红色为底的黎锦,于是她想到了以黑色为底红色字的方法节约使用红线量。织黎锦缺线的难题解决了,但是最关键的是和时间赛跑,要赶在援鄂的医护人员回来时织好送给他们。况且这次织的黎锦不是像往常的传统熟悉的黎锦图案,是现代的汉字,把字织在黎锦上比将图案织在黎锦上还难,因为每个字的笔画不同,还要保持整幅图的对称,需要在意匠纸上把格数数出来织,非常费眼力。王金梅和王春萍都是年纪比较大的黎锦传承人,晚上织这些黎锦不得不戴上割胶用的灯去数黎锦线上的格数,以保证字不出错又显得整齐好看,还得抓紧时间不停地织。</h3> <p> 王金梅不仅在赶自己要赠送的黎锦又得到姐妹们住的家里抓织黎锦的进度,如果遇上她们有织锦技术上的困难她都耐心给予指导,这样在村里来回地奔跑也不抱怨,因为大家愿意响应织黎锦尽传承人的这份心意让她欣慰,而她作为省级黎锦传承人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p> <p> 为了及时保证完成任务,这支黎锦传承人队伍将织黎锦的工具都随身带在身边,白天织黎锦累了就稍微眯一下又赶紧织,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一想到黎锦万一织慢了没能送出,她们甚至半夜二、三点都起来织,一经一纬的线来回地穿梭在踞腰织机上,每个线条都饱含她们手上的温度和情感,看着渐渐成形的图案那都是她们最深的牵挂与祝福。</p> <h3> 终于,她们用常人难以完成的进度赶工,只用10天就将黎锦织好了。当王金梅将此次织黎锦的过程讲述给琼中县文化馆馆长王艳和副馆长王清芳时,她们无不为之感动,也钦佩她们作为黎锦传承人能有这份担当。“她们这是费了多大的劲才做到的啊,往常这样的工时是要花2、3个月才赶出来的啊!她们的这份心意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琼中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清芳赞叹道。</h3> <h3> 4月3日上午10点,在琼中县文化馆领导带领以省级黎锦织绣技艺传承人王金梅为代表的8名黎锦传承人前往琼中县人民医院,将代表黎锦传承人的谢意的7条黎锦仪式捐赠给援鄂归来的10名医护人员。</h3> <h3> 当黎锦马上要交到琼中县援鄂的医护人员手中时,这群可爱的黎锦传承人脸上终于能舒展地笑了。</h3> <h3>琼中县黎锦传承人向援鄂医护人员赠送黎锦仪式。</h3> <p> “感谢你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现在我们把亲手织制的黎锦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平安归来。”黎锦传承人代表王亚秋庄重地递交捐赠黎锦说道。援鄂带队的队长郑裕旭代表医护人员接收黎锦并深深地回鞠一躬向捐赠黎锦的人员们予以谢意。</p> <h3>琼中县人民医院援鄂医护人员与捐赠黎锦的人员一起合影。</h3> <h3> 琼中县省级黎锦传承人王金梅在讲述自己设计所送的黎锦图案中的寓意:一排排类似戴帽子的人象征的是医生,他们手拉手表示大家医护人员团结互助对抗疫情;黎锦中还设计了黎族的大力神,因为大力神是黎族的守护神,所以希望大力神能保佑援鄂的医护人员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归来!</h3> <h3>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王春萍向援鄂带队队长郑裕旭医生讲述织黎锦过程。</h3> <h3>“一个大力神我大约用半天的时间织,一个汉字花一天的时间织,我们姐妹之间都互相鼓励,互相加油,才得以在这么短的时间织出来的,如果时间足充沛,我还可以把黎锦的图案设计得更精美。”王金梅含蓄地说道。“我也是一边织黎锦一边听电视报道湖北传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更加振奋,织黎锦的动力更强了,加足马力不停地织啊,一想到医护人员为了我们国家做的贡献,我们是带着感恩与祝福之情织这些黎锦的啊。”王春萍激动地说道。</h3> <h3>捐赠黎锦的琼中县黎锦传承人和黎锦传承人徒弟集体合影。</h3> <h3>琼中县文化馆领导及黎锦传承人、黎锦传承人徒弟集体合影。</h3> <p>捐赠黎锦人员名单如下:</p><p>王金梅:琼中县省级黎锦传承人,南海工匠</p><p>王亚秋: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p><p> 王金梅徒弟</p><p>王雪娟:王金梅徒弟</p><p>王月梅: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p><p>王亚菊: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p><p>王春萍: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p><p>梁雪兰:王春萍徒弟</p><p>梁 玲:王春萍徒弟</p> <h3>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农历三月初二 <br>晚上21:20分<br> 一年一度的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即将到来,受疫情影响,今年三月三活动取消。往年三月三是黎锦市场销量最好的时候,但是今年却格外冷清。而这时的琼中县县级黎锦传承人王春萍却还在店里织黎锦,因为她希望代表她心意的黎锦《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快点织好送援鄂即将回琼中的医护人员,以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让疫情得到了控制。</h3> <p>本文作者小记:一幅纯手工黎锦背后也许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经采访故事中的当事人王金梅讲述所捐赠黎锦创作过程予以此美篇转述这批捐赠黎锦背后的动人故事。虽然她们文化水平不高又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但是她们对国家赋予黎锦传承人的使命感和初心一直都在,在她们身上依旧闪耀着黎族女性的淳朴与隐忍精神。黎锦背后动人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她们坚守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易与真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