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言》</p><p><br></p><p> 近日,原甘肃省体委老领导赵剑勋给我寄来了一本书:《袁敦礼—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p><p> 主编是:王增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史学教授)、赵剑勋(原甘肃省体委副主任、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高 嵘(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p><p> 袁敦礼先生被称为中国近代“五大体育泰斗”之一,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p> 本书三位主编都是袁敦礼先生曾经的学生和弟子,也是资深体育学者和体育工作者。他们所在的北京、陕西和甘肃也是袁敦礼先生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他们满怀对袁敦礼先生的深情,编辑出版了这本珍贵的袁敦礼先生专著。</p><p> 这本书通过袁敦礼先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历程,也是缅怀追忆袁敦礼先生体育成就的一份厚礼!</p> <p> “袁敦礼先生是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先驱”。“是一个世纪以来,活跃在中国体坛上杰出的体育教育家和体育活动家”。“为了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毅然选择了发展中国体育之路,并为之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引自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梦华在袁敦礼先生100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致辞)。</p><p><br></p><p> 本人作为一名甘肃培养的国家体育工作者,对奉献中国体育事业和西北体育发展贡献毕生精力的袁敦礼先生由衷的敬仰!虔诚拜读《袁敦礼—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专著之后,倍感亲切、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本人不胜荣幸受作者委托,将本书分享于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系统有关的一些领导和专家。</p><p> 庚子清明将至,为深切缅怀袁敦礼先生的家国情怀和体育人生!根据本书资料和个人收获特制作本美篇,以使更多的体育和教育同仁,了解袁敦礼先生对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贡献!管窥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历程!</p><p><br></p><p> 魏吉祥</p><p> 2020年4月3日</p><p><br></p><p><br></p> <p><br></p><p>一、《袁敦礼—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p> <p> </p><p> 《编委会和编写组》</p> <p>周恩来总理(左二)和邓颖超同志(右二),在中南海邀请袁敦礼教授(右一)和夫人赵玉崑老师(右三)作客时合影。</p><p><br></p><p><br></p><p> 《序言》</p><p> (纪念袁敦礼先生100诞辰纪念大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梦华的致辞)。</p> <p> </p><p> 1995年11月10日,袁敦礼先生100诞辰纪念大会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举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致辞。</p><p> 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甘肃省副省长陈琦玲,以及国家教委体卫司、甘肃省教委、甘肃省体委、中国体育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体委等有关领导参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敦礼—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目录</p> <p><br></p><p><br></p><p>二、《袁敦礼先生简介》</p> <p> </p><p> (一)袁敦礼:河北徐水人。1895年10月出生于北平市宣武南横街。</p><p> 1913年—1922年:北平高等师范英语班学生。北平高等师范体育专修科体育与英语教师、专修科主任。</p><p> 任中华全国业余运动联合会执委。中华教育改进社全国体育研究会会长。</p><p> 以田径、篮球见长,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地区性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以及国际赛事等。</p> <p> </p><p> </p><p> </p><p> (二)1923年—1926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体育学学士学位、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证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硕士。</p><p> 多次赴西欧、东欧、苏联等国考察学习现代体育。</p> <p>美国芝加哥大学。</p> <p>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 <p> </p><p> </p><p><br></p><p> (三)1927年—1936年:任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体育主任、副教授。北平师范大学教授、体育系主任、教务长。</p><p> 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体协董事。北平市体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p><p> 多次组织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考察国际奥运会的举办。参加国际体育组织会议及训练、医学等专项会议。</p> <p>袁敦礼教授在办公室。</p> <p>学生们在做体操训练。</p> <p> </p><p><br></p><p> (四)1937年—1949年:因日本全面侵华,重点大学西迁。担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安)、西北联合大学(陕南城固)和西北师范学院(兰州)教授、体育系主任、总务长、教务长、训导长和代理院务等工作。期间赴美国讲学并兼任美国国务院客座教授。</p><p>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返回北平,担任北平师范学院院长、北平师范大学校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p><p> 1948年,请辞北平师范大学校长。</p><p> </p> <p>1946年,抗战胜利后袁敦礼先生返回国立北平师范学院担任院长。</p> <p>袁敦礼先生的题词。</p> <p><br></p><p> (五)1949年—1968年:解放前夕,在周总理的工作下,袁敦礼先生毅然留在大陆,为新中国体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p><p> 坚持留任西北发展体育事业,再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教授、体育科主任。兰州体育学院副院长。西北体育学院(后改为西安体育学院)规划建设和代课教授。甘肃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p><p> 任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第一届全运会筹委会和主席团成员。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第二届全运会筹委会和主席团成员。</p><p> 1968年8月3日,文化大革命中,在兰州含冤逝世,享年73岁。</p> <p>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在参加兰州市学生运动会获奖后在学校图书馆前合影。</p> <p>1959年9月,第一届(北京)全运会开幕式。</p> <p>1963年11月,在印度里西亚雅加达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开幕式。</p> <p>1965年9月,第二届(北京)全运会开幕式。</p> <p><br></p><p>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科演变图》</p> <p> </p><p>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科演变过程》</p><p>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科、西安临时大学体育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院体育系、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p><p> 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西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p><p> 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兰州体育学院、甘肃师大体育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p><p><br></p><p><br></p> <p>今日的西北师范大学。</p> <p>今日的西安体育学院。</p> <p>今日的北京师范大学。</p> <p>袁敦礼先生雕像矗立于北京师范大学。</p> <p>袁敦礼先生雕像揭幕仪式盛况。</p> <p>袁敦礼先生子女捐资设立“袁敦礼体育、科技与教育奖励基金”颁奖仪式。</p><p>左一:袁璞、左四:袁玫、右一:袁瓅。</p><p><br></p><p>“袁氏三礼”:</p><p>袁复礼:我国知名地质学家。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奠基人。</p><p>袁同礼: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中国近代目录学先驱。</p><p>袁敦礼:我国近代体育先驱。中国现代体育教育奠基人。</p><p><br></p><p><br></p> <p>袁家居住的宣武南横东街155号宅院照片。</p> <p><br></p><p>四、《袁敦礼先生体育教育成果对中央体育学院(后为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建立的贡献》</p><p> 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中央体育学院筹办处。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徐英超教授担任筹备处主任。</p><p> 1853年,由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体委共同发文,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基础上成立中央体育学院。</p><p> 1956年 中央体育学院更名为北京体院学院。</p><p> 1993年,北京体院学院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p><p><br></p><p> 当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转入中央体育学院的教授有:</p><p> 徐英超: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央体院筹办人;</p><p> 李鹤鼎:留美体育学者、足球专业教授;</p><p> 薛济英:知名体育学者;</p><p> 安铁山:知名体育学者、足球专业教授;</p><p> 于 钢:篮球专业教授、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副院长。</p><p> 谷世全:著名体育教授。</p><p> 等等。</p><p> 以上资深学者专家和没有列名的一批体育学者专家,都是在袁敦礼先生培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我国体育高级专业人才,他们继承袁敦礼先生的体育理念,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p> </p> <p class="ql-block"> 本人(后排左一)1984年在北京体育学院高级教练员专修班足球专业就读时,与足球专业指导教授安铁山(前排左一,早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转入中央体育学院的资深老教授)、徐根宝(前排左二,曾任国家足球队教练)、郎效农(后排左二,曾任中国足协官员)等足球班同学合影。</p> <p>今日北京体育大学。</p> <p><br></p><p>五、《袁敦礼先生体育管理与理论成果》</p><p>1928:《体育原理与健康教育》</p><p>1929:参加编写《国民体育法》</p><p>1932:《国民体育实施方案》</p><p>1932:《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及对于我国体育的影响》</p><p>1935:与吴蕴瑞合著《体育原理》</p><p>1937:《近代体育理论之基础》</p><p>1938:《对于体育师资训练的一点意见》</p><p>1939:《体育究竟是什么?》</p><p>1941:《对从事社会服务的青年们谈国民健康问题》</p><p>1942:《现行体育师范学院体育系课程的检讨》</p><p>1944:《谈谈“体育”一词如何解释的问题》</p><p>1945:与董守义提议《195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的建议》</p><p>1947:《中国基本教育问题》</p><p>1947:《近代奥林匹克理想与组织及其与我国体育之关系》</p><p>1948:《全国运动会杂感》</p><p>1948:《全国运动会之意义与世界运动会组织概念》</p><p>1960:《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体育事业服务》</p><p>1963:《体育理论教学大纲》</p><p>1963:《甘肃师大图书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p><p><br></p><p><br></p> <p> </p><p> </p><p> 《尾 声》</p> <p>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第一。</p> <p>中国体育向世界体育强国进军!</p> <p>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后,中国将成为唯一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家。</p> <p>中国和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的东方!</p><p><br></p><p> (结束)</p><p><br></p><p>本篇作者:曾是甘肃省运动员、教练员。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后在国家体育总局计划、装备、援疆、体彩、足球等部门工作任职并退休。</p> <p class="ql-block">《袁敦礼—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组总结会,在西安体育学院举办。</p><p class="ql-block">(后排右四:主编王增明教授、后排右五:主编赵剑勋局长、后排右三:魏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