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不停研,研讨促发展  ——有感于麟游县中学语文工作室(坊)网上教研活动

荷塘莲子

<p>  &nbsp;语文工作室(坊)根据学校的 “分享名师教育心得,探讨课堂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题,确定了“深味名师教育理念,探索生本教育方式;分享网上教学经验,增强线上授课效果”的议题,于3月18日上午开展了网上视频研讨活动,研讨交流活动很成功,收获满满,与大家一起分享教研心得。&nbsp;</p><p> &nbsp;一、交流分享,互相启迪,扬长补短,抱团成长是我们研讨的初衷。&nbsp;&nbsp;教研中老师的发言,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教育人的情怀:善于反思,优化课堂,追求进步,教学相长。每位老师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读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一书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进行了反思。陈老师分享的收获是: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构建生本课堂,走合作之路,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预设问题要有价值,课堂评价要中肯,课后检测要及时。冯教授的生本课堂理念其实就是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贯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理念。李老师结合高三线上教学谈到:面对冷冰冰的屏幕,缺乏师生及时互动感受课堂,显得寂寞无活力。因而作为一个教育人要享受讲台,热爱讲台,而要享受讲台,就要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使自己身上具有吸引学生的文化魅力,师生互动的教学才有效果。她还认为教与学是双边活动,缺位难受,到位享受。杨老师从生活小事谈起,感受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发展的迅猛时代,作为一个教育人不但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还要有跨学科知识的广度,这样才能胜任学科教学,才能与学生的知识层面接轨。唯有才华才耐老,不断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多知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努力学习网上授课技巧,增强线上教学效果。她认为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创造有温度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双赢。这几位老师的心得交流分享,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教人成长,既是助学生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又促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有差异,我们就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寻找学生的优势发展区,因势利导,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开展研讨活动,就是为了研究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交流读书心得,其实也是一个对照检查,互相促进,互相启迪的过程,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一个灵魂对灵魂的唤醒,无形中教育理念就会得到转变,教研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教学方法就会得到改进。</p> <p>  二、教育在路上,研讨在路上,以研促教,做一个有教研能力的教师。&nbsp;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本应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教是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教学与研讨是平衡教师发展的两翼,也是教学的两翼。扎实有序的研讨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教学问题。本次研讨活动除了交流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心得体会以外,我们还分享了线上教学的经验和讨论网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静静地听 ,认真地记。经过梳理,发现大家的困惑集中于两点:线上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问题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线上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经过沉淀反思,博采众长,我认为网课上得要有效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加强线上学习管理。组建班级学习群,让课代表做管理员;每日专人负责考勤,课前十分钟向老师报告;作为班主任每天课前进群查看上网学习人数,并协助教学处查课老师督促学生进群学习。明确提交作业时间,并及时点评;对每日作业检查情况分等级进行公布,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充分利用家长的监管作用,对无故不上课的学生在家长群里及时发消息,提醒家长督促,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在家长群里留言,让家长督促完成作业。</p><p> ②选择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因为网课无法显示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所以就不能单纯的讲解,局限于灌输知识,易让学生反感。我们备课组商量后提前进入高三的专题复习,以最难啃的文言文入手,每天一个知识点。既有考点的讲解也有随堂演练,以练集中学生思维,提高听课的效率,也巩固了上线率;另外文言文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动笔积累的内容多,正好可以填补学生在家学习时时间的宽余。</p><p> ③创设课堂氛围,虚拟师生互动。每次课前五分钟准备阶段,我提前打开QQ语音,给学生播放《百草园》诵读,让进群的学生欣赏美文,感受朗读的魅力,也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快点儿进入学习群。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插入练习,或抢答或提问,对他们的表现多鼓励性语言。即使做笔记,也不断地让学生回应是否做完。另外,对于重点识记的知识点我朗读,让学生做笔记。总而言之,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达到隔屏不隔心的效果。</p><p> ④精选课后习题,布置作业要适当、适量。所谓的适当就是便于学生提交的作业,不需要大量的书写,如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只需标清序号,写好选项即可,也可以直接下载文档编辑作业提交。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做,也给学生节省了时间。而适量一般以十五道题为宜,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还可以利用音频功能,布置一些背诵的篇目,让学生展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但不是洪水猛兽,需要一定的信术能力,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网课有利有弊,但只要开动脑筋,优化设计,尽可能化弊为利,增强授课的效果。</p><p> 从教二十七年,职业倦怠难以避免,教学瓶颈令我困惑,这样的研讨活动集思广益,使我茅塞顿开,有助于我突破教学瓶颈,促进专业成长,成为具有教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不但要让自己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还要起引领、示范作用。多组织一些研讨、分享、交流的活动,无形中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得到提升,也提升了每一位成员专业技能,在授“鱼”中更授“渔”,突破教书匠而走向学者型的教师。&nbsp;&nbsp;</p><p> </p> <p>  三、研究名师,整合提炼,发展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余映潮先生在《致语文老师》&nbsp;一书中说:“研究名师的意义之一在于感受学术界的前沿,感受本学科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研究的前沿。”&nbsp;“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弯路,迅速促进专业成长。研究名师首先就要精读名师著作,深味名师的教育理念,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差异,尊重情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沃土。近读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学情,依托学情,参照教材,决定我要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是要“以学定教”,这样才能照顾差异,让学生享受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观摩名师课堂,收藏名师经典案例,评点名师的教例,摘录名师的名言,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尽可能的形成自己的研究心得,提炼出一些为我所用的“真东西”,真正从理性上提高自己,形成自己教学特色,使自己成长为真正的名师。</p><p>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教研相长,致力学专,不断扬长补短,不断淬炼自己,提升学养,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修德育人,学高化人。</p>

学生

教学

名师

教育

教研

研讨

课堂

分享

作业

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