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针线板儿

念青

<p>又到一年母亲节,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慈祥的妈妈怀抱着10个月的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妈妈的针线板儿</b></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春儿</h5><p>近日闲来收拾房间,柜顶上一个牛皮纸盒子让我放慢了思绪,里面装的都是我收集的爸爸妈妈遗留下来的物件儿,有我小时候用的小铁碗儿、爸爸的珠算盘、妈妈的量布尺子和针线板儿……。看到那尺长寸宽,印着妈妈无数指纹,浸着妈妈无限汗水的针线板儿,泪水顿时盈满眼眶。</p><p>睹物思亲,我想起了勤劳慈善的妈妈,想起了那久远的苦难年代。</p><p><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和弟弟还有不满周岁的妹妹随爸爸从房山良乡蚕种场搬到了门头沟山里的斋堂村,住在西斋堂村下的林场家属院里,门前是502单位的仓库,铁丝网院外还有一个高高的大烟囱。我,就在西坡上的西斋堂小学读书。那时,我家的生活非常拮据,全家五口人仅靠爸爸每月56.4元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妈妈经常出去打零工,生活上处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妈妈的一手好针线为家里做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白天,妈妈上班忙绿了一天,深夜还要为我们缝补衣服,15°灯泡灰暗的灯光下,映着妈妈对着灯光穿针引线的身影。妈妈的床前、窗下总放着一个针线笸箩,说是针线笸箩,其实,就是爸爸用很细的荆条编的小篮子,里边装有针线板儿、量布尺子、剪刀、锥子、顶针儿,还有鞋楦子。那时针线板儿就天天的陪伴着妈妈。</p><p class="ql-block">妈妈的针线板儿是木制的,酱黑色,线板儿两侧各有两个对称的月牙形凹口,凹口处缠着白线、黑线和蓝线。由于岁月的洗礼和妈妈双手的抚摸,针线板儿油光锃亮的。</p> <p class="ql-block">家境的清贫,妈妈的双手总是在不停的缝补,还一边缝补一边教导我说:“你们呀!穿着补丁的衣服没有人笑话你们,要是穿着漏着肉的衣服那人家要笑掉大牙的,老话说得好,笑破不笑补嘛”。我和弟弟妹妹穿的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脚上穿的鞋子,还有上学的书包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弟弟妹妹长个儿了,妈妈就把我的裤子裁一截扦好边儿缝好给弟弟妹妹穿,我的裤子短了就接上一截儿让我还接着穿。那时,穿着妈妈缝补的针脚儿均匀、补丁摞补丁的裤子感到非常自豪。妈妈常说的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p><p class="ql-block">至今,我依然记得双膝和屁股蛋儿上妈妈缝补的漂亮补丁。</p><p class="ql-block">妈妈的针线板儿上总别着几根大小不同的针,这针也能随时派上用场。记得那年秋天,爸爸从百花山林场回到斋堂的家休假,有一天,带着镰刀斧头背着花篓上山去割荆条、摘酸枣儿,回来卖钱以贴补家用。爸爸割荆条回来时,背篓还没有放下,就大声喊叫着“淑珍,淑珍,快点儿来!我的脑袋扎刺儿了,快帮我挑出来”,紧接着又对我说“春儿,快点儿,去把你妈的针线板儿拿来。”邻居李大妈和张奶奶都哈哈大笑,说你妈妈胆子可真不小,敢在太岁头上动针。</p><p class="ql-block">68年9月小弟弟出生了,妈妈的针线活儿就更重了。我除了上学,帮妈妈看弟弟,也开始学着帮妈妈做些简单的针线活儿,比如:钉扣子、拆棉衣、拆被子、搓麻绳等等。记得第一次帮妈妈拆棉衣,拆扣子时用剪子把衣服剪了好几个洞,第一次缝被子时连床单也缝在了一起。后来妈妈又教我学会了盘扣子、煞裉、上袖子、行被子、纳鞋垫儿等更复杂的针线活儿。</p><p class="ql-block">73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中专,住校在石景山,妈妈教我的这些针线手艺,还真的派上了用场,宿舍的同学不愿拿回家拆洗的被子,我都给他们帮忙缝补,那时我也有点小小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75年我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不久,我们家也从门头沟大山里的斋堂搬到了门头沟城镇的大峪村,弟弟妹妹都上学。我一个月挣的工资是19.50元,全部交给妈妈贴补家用,可那也解决不了家里的困境。</p> <p class="ql-block">妈妈除了操劳家务缝补衣服,还揽了很多在自家能干的,有一点微薄收入的手工补花活儿。从此,妈妈针线板儿上的黑白线被五颜六色的绣花儿线替换了,大小粗细的针在妈妈手中不断的变换着,妈妈被五颜六色的针线缠绕着,用她手中的线,连起了岁月,缝补着亲情,编织着我们童年的欢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补花儿,属于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是将剪成各种花朵图案的花片缝缀在棉布、麻布、丝绸底布上,妈妈接的活儿是已经完成了“拨花儿”的活儿,全部需要手工锁补、牵补、打缆,妈妈锁补的花,层次分明,清新自然,锁针针距均匀,进针深度一样,花朵浮雕般微微突起,富有很强的立体感,犹如“手下生花”的神奇,看上去可漂亮了。妈妈的“偷牵针儿”和“跑花儿”功夫一绝,边缘和背面根本看不见缝缀的针脚儿,漂亮极了。</p><p class="ql-block">为了多挣钱妈妈就多揽活儿,揽大活儿,揽难活儿。晨光的窗棂下;落日的余晖里;深夜的灯光下,都是妈妈缝补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妈妈为了赶活儿经常挑灯夜战,连个亮一点儿的灯泡都舍不得换。一批补花活儿完成了,又拿回来一批,有时还提前取来一些活儿,怕手里的干完了没的干了。那时的妈妈抬头就是我们,低头就是针线。我白天上班,晚饭后就跟妈妈学习补花儿,妈妈补那些花色重叠、套接难度大的,我补袋巾、小垫类简单小的。我补的花儿都要经过妈妈的法眼,针脚儿大了小了都不过关, 返工是常有的事儿。家里不大的土炕上,一头是戴着老花镜的妈妈,一头是年少无知的我。五彩绣线缠绕的针线板儿在我和妈妈手中翻来滚去,妈妈的针线手艺也在我手中传承继续。</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姐弟四人在妈妈针线板儿的翻动和摩擦中长大了,在妈妈飞针走线勾连起的岁月里长大了,妈妈用“针心”一针一针把我们缝大了,可无情的岁月把妈妈的黑发梳理成了银丝。</p><p class="ql-block">99年6月单位分配我的新房拿到了钥匙,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说好装修完接妈妈来我家住。可谁知,仅仅时隔两天,妈妈突发疾病就与我们阴阳两隔了,年仅69岁。我内心深深的内疚、自责和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在了,这是一种多么残忍的无奈、多么绝望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针线板儿,我永远的保留了下来,这个相伴妈妈五十余年再普通不过的物件儿,它亲睹了我家几十年从困苦到安康的全过程,见证了妈妈为我们四个儿女所付出的艰辛,它是妈妈一生勤俭持家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我,感谢妈妈,感谢无声见证的针线板儿。</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女儿: 春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