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防止疫情扩散,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利用网络居家学习。这对于同学和老师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一时间,同学们摒弃懒觉,早起学习,老师们也纷纷开启“主播式教学”,而家长呢,也承担了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和压力。</p> <p> 现在,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已有月余,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近日,微博上出现#你属于网课快乐生吗#的话题,不少学生纷纷留言表示:网课快乐生?不存在的,我是“网课学困生”。</p> <p>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网课学困生”那些事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征1:自主学习能力差,没人催我我不学</b></p><p> 线上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上完课就急着玩,对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不进行课后温习,做题巩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征2:“注意力失焦”,身在曹营心在汉</b></p><p> “注意力失焦”指的是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产生的注意力弱化现象。小学生年龄较小,面对各种诱惑容易分心,注意力无法集中。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虽然开着课程直播视频,但心不在焉,甚至根本没有听课的现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征3:上课不活跃,与老师缺少互动</b></p><p> 线上课程缺少即时互动。不少学生上课执行“三不”原则,不开摄像头,不开麦,不回答老师的提问。与老师缺少互动,听不懂的地方也不会及时向老师反映。</p> <p> 拥有以上三大特征“网络学困生”,不仅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摆脱“网课学困生”,成为“网课快乐生”呢?学校六个教研组的老师积极研讨,给同学们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p> 学生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居家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如果不注重自律,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失去对学习的控制感。这几个tips会对你的学习管理有帮助的哦。</p><p><b> (1)建立学习仪式感</b></p><p> 在家没有学习气氛是不少同学无法专心学习的一个原因。诚然,家里是不具备教室的学习设备和学习氛围,但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摆脱安逸的学习环境,建立学习的仪式感。不少同学在家穿着睡衣,躺在床上上网课,还时不时刷刷手机。这样即使你的脑子告诉自己要认真听课,但身体自然而然地进入休闲模式,对大脑的指令置之不理,这样怎么能安心学习呢?因此,赶紧换掉睡衣,远离沙发和手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里吧。</p><p><b> (2)时间管理</b></p><p> 居家学习期间,同学们要告别假期里的作息时间了。对一天的学习生活做好规划,进行时间管理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法——番茄管理法。具体做法如下:</p><p> 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做标记,休息3~5分钟;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p> 老师篇 <p><b> (1) 教师语言幽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网络性语言</b></p><p> 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会提高学生注意力,学生会更愿意参加你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平时也会看一些直播,借鉴一下里面的语言,孩子会觉得更有趣。</p><p><b> (2)提前布置好预习,降低学习难度</b></p><p> 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前将明天要讲的课程布置好。</p><p><b> (3)直播中多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展示机会</b></p><p> 在保障教学内容能够进行完的情况下,多与学生连线,给他们展示机会,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参加教学活动。</p> <p><b> (4)成立学习小组</b></p><p> 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比缺少了一些真实的社会线索,导致线上人际交流出现情感缺失,使学生产生孤独感。成立学习小组通过提问、弹幕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给予及时的学习反馈以增进师生关系的亲密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在线课程中。</p><p><b> (5)提供合适学习资源</b></p><p> 一些学生有时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p> <p> 线上学习虽然是疫情当下的无奈之举,却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是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需要做的不是抱怨与吐槽,而是积极适应,利用各种方法不让自己在学习上掉队。 </p><p> 疫情临近结束,春暖花已开,期待重聚,共谋学习大业。</p> <p>撰稿、编辑:吕作鸿</p><p>审核:张莉娜、张红</p>